|
学即兴必看:流行音乐即兴伴奏、和声研究报告0 M7 t7 B- _. X' c y- r. r
' r' i, F5 v: ]3 [4 ?$ A
" S1 h* j1 ]$ Y$ t2 q/ ~# K% k. ~3 G, e+ ?
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即兴伴奏的书,我基本上把能找到的这类书籍都浏览过,发现实用的东西不多,书上只告诉你,这个和弦可以接什么和弦,但并没有告诉你,你拿到一首新曲后,该如何去配和弦,而这才是即兴伴奏的关键所在。
3 Y' [2 n- p# a# @9 N, L- @7 v8 J# K& E+ t1 g" }, V
- S7 H( ^. T' E0 h, O6 y( ^
, z9 n8 v+ P5 c0 Y4 k6 U8 T% V6 ?诚实的讲,要想达到拿到一首新曲马上就能配的程度,须多年的实践经验,并有大量的曲目积累,最后是凭着对和声的感觉去配,这可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看到过一篇文章能把这一点说清,本文也不例外。
& D8 P" S" Z' m2 F U" L
, k, N/ \2 r( S
- D8 Z$ j( H8 K( v: r# l' v8 F& E: ^; A
不过,本文与市面上同类资料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在于本文把流行歌曲中的和弦进行总体规律概括出来,形成一个个常用的公式,并有相应的练习,供大家练习,相信大家经过大量的练习以后,对流行和声和弦的进行的规律、走向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为以后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废话少说,马上开讲。! N ?/ T0 g! m% u
2 }0 a b- r! Q# l) L9 k# E# X
$ K, ]! U1 J' x5 P" u9 P5 A+ k9 y# a( t4 P5 b* ~
小常识: G& k! R4 [3 M6 l8 I/ ^0 N
v/ N4 ]! ^1 o& c/ p) \; w
0 y ~& u$ W; `" G
5 }. m4 ?+ O' U* r0 N: @/ W, m* I7 A) [4 C
$ a: B( V2 _8 b
- J( Q, m2 ~) E# p1 v# W! Q; E3 w- c3 r8 }8 g. X
1、如何正确的转换和弦
1 p# B( ?% C- d2 Q1 ]% @3 N
; x& j* I% g: @" B/ f: |
. h9 O8 ]5 G% J! D4 N' I" ] `( ]1 i/ _7 ?
配伴奏,必然会牵扯到和弦转换的问题,那么如何正确的换和弦呢?注:这一原则多用于纯伴奏(左右手都是伴奏)且针对于右手和弦,不过,左手也适用。 原则:如果两个和弦有共同音,尽量保持他之间的共同音,并以最简单的方法换和弦,最短的路径换和弦。
) i; C8 [- D% Y. H+ X7 [" H" c2 k) l; L
7 }. o& A0 G) V
: g( G- }4 f# f& r: d# K0 q# }谱例1—6小节。和弦是[1 ][6 ][4 ][2 ][5 ][1]。9 f; ]' J3 b0 T0 E8 n# d! L
8 X2 U5 F; E) }3 V0 O) j9 i/ V; K1 Z u1 ]- {0 f9 w/ Y) e3 C8 P& h9 [: ?
* N+ v% B1 d4 F ^分析:1、3、5与6、1、3有两个共同音,1和3,因此将这两个音保持不动,只须动一个音即可,即简单又方便、又好听。其余以此类推。如果没有共同音,也要就近转换和弦。: ?' q! w5 k. ]2 p3 A3 B
, F7 \! i, R. ]% C0 M0 ` V5 x2 Z" Y" B9 e
! r; h. S: t& J+ u& X- W- v4 i1 }
谱例8—10小节是反面例子,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 H( W! ^7 \: v5 D- B8 `! L
' u) s6 U/ Q7 U) U
; |) H; }2 v. K/ m( F) d& S- V
( B% H# C& {- p' B4 {2 D0 W) z2、和弦的几种转位形态
$ t7 {( ^) {4 r0 f# s( Z8 f# u4 k$ V2 J0 `
( {( @7 L; m, z- H: K$ y' x% W9 O
: D2 z2 }1 p% \8 h- o0 a( A1 e. E8 k3 W
根、3、5音位置。即一个和弦的最上方的音分别为该和弦的根、3、5音。例:1、3、5这个和弦。1、3、5就是5音位置(原位);3、5、1就是根音位置(第一转位);5、1、3就是3音位置(第二转位)。从不同的旋律位置开始会直接影响后面连接和弦的形态。这一点大家须注意。
7 [, p2 r3 k7 I( j @
/ i, q! m# k$ I) y
1 q1 v+ I7 y. L! {2 S; F$ x* n% ?& z' f5 R6 Q& C1 c
正文
# b% O8 ~, O# B3 `, M$ P& s( M. Z% J' i+ l
- T `/ a" `- e0 z2 b/ {. j- n( [( y& b/ S. j, c
K3 K, K( j/ U( k$ P8 O) i1 i
- O$ O' h9 q# _( P% K3 n
4 G7 v( }. I7 R7 ^
7 `) X% O: X, \
音乐是一种语言,能表达人类最细微的情感。那既然音乐是一种语言,就一定有音乐的语法,这跟语文、英语的语法概念是一样的,有很强的规律性。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印象,好象某某歌曲跟某某歌曲很像,不仅是旋律有点像,和声上更是很像,这种现象还很多。没错!!!不只是很像,根本就是一样。(指和声上)。4 _- A: e- F( R c. q1 L. {4 m7 S
) @5 V# f6 I. v$ E: A( L! H M0 _/ R4 Y! E: V8 R) b% ]( `
, s. {: j6 M2 s: x
谱例12-31小节。标记[1][5][6][3]公式谱例片段
1 ~5 J% e7 P2 D. ^- k! c8 G2 B# ~) K8 m' Y2 C$ j+ C$ Z9 x
1 e2 M% n8 s [8 o) s
* _5 i* L3 k- {+ q3 K* U! S这六首歌的和弦进行是完全一样的,(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爱要怎么说出口、爱是一个字、别问我是谁、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且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如《真心英雄》高潮段。8 K* h5 U* I3 X$ w
. i% o5 M3 z x$ y) V$ j, z* M3 F8 |+ ?5 B8 v
9 D! [9 p, ]' B7 D V那么既然有这么多的歌曲,都用的是[1][5][6][3]这样的和弦进行,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1][5][6][3]的和弦进行固定下来,形成一个公式呢?当然可以,这就是我下面要给大家列举的若干个公式的来历,都是从大量的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
9 M. ~6 ?; A4 g! k/ ~+ D" @- H3 _, L' w h/ _
! n7 v8 I5 L' _! J0 Z) W/ y
% ?: a# [0 w& P, {/ j
谱例33小节。标记[2][5][1][4][7][3][6]公式谱例片段1 q" T9 q% [ H; n' X
$ a+ d# F$ \4 I
* o P2 k+ j% P$ x: u$ E$ Y; l
7 h! ]) X! g6 ^2 u8 z这几首歌的和弦进行也是完全一样,我们同样也可把这个和弦进行固定下来形成公式,这就是此公式的来历。% B1 G! X' T" x: I
: {/ S" ?: ]# h( {; v
" B4 c& M+ R* n+ o/ J& K! e% a* c0 j- q" z4 s- E; X" h
请大家把以上这两个公式中所列举的谱例反复弹奏,感受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 ]( @7 n6 R. @& e% R" L& _: Y8 W) e% q# j# P1 F# Q: m
7 H( \$ d% D2 A3 v4 H
, q: i1 ^" x! f7 g1 o( y1 }常用公式# m8 z9 ~: I6 R& ]% n6 K7 b
/ z, M2 \! N5 J3 u! f8 N+ k$ s# J- ?0 `: A4 U4 l/ S
( A F3 g$ w2 l6 P
, e# \9 v4 l# Z7 O/ C& U+ ^+ A3 l% \. h6 c
H5 r! X, {2 M1 V* E2 g
, [( |8 U% b0 X7 t) C. W公式一:[1] [4] [5] [1]! ~9 R/ `9 I1 f5 f- S
; o8 e2 K- \: `+ N4 A' E% x( M' x/ s: `) ^: a% s( n) r
! }( b" [4 ?: S/ E8 W4 P% u1 g( @ d公式二:[1] [6] [4] [2] [5] [1]
/ b* f- Q/ A | C- A3 k! n# P) d
3 B+ Y' B& R6 `8 f
# D; h: j0 `. N, Y' U& d4 E8 {$ u" _0 {- N: W" K3 M
公式三:[1] [6] [2] [5] [1]8 u4 |, j5 @2 U5 v
8 n0 E' E' j. a- h& _; @/ @
6 z+ ^( m/ ^: X% ^' ~( e3 c8 Z0 i
公式四:[6] [2] [3](3、#5、7)[6]
& U( a/ z+ }2 d; A+ R3 }2 v3 b+ S" ^+ T9 S' P5 M, K
" Z2 }8 w# J, y/ v, b
, s" [* m$ T+ @) i- F5 O
公式五:[6] [4] [2] [3](3、#5、7)[6] `7 M7 f' v6 K* _% j& t2 A! K
; U- e9 w8 K7 j# \
7 V, t% j; x* A2 r/ ?, A
- c& Q$ z7 @: f* Y3 x/ u; r- R公式六:[2] [5] [1] [4] [7] [3](3、#5、7)[6], R6 U- U( E: C. |, n
& U$ c! S# X1 u$ L
2 _6 Q4 m: K3 X) d }
; X2 ]: Q. F J( ] w. Q公式七:[6] [2] [5] [1] [1、2] [3](先是3、6、7、3/后是3、#5、7、3)
0 I3 G v# P8 O" q1 N* n
, N' k0 m# I" y$ X( b% f G7 C: w8 R4 S7 ~( r- T+ S
( i( S0 v2 L& h$ ^: ~. b: i公式八:[1] [5] [6] [3] [4]
. H$ ]; ?+ f3 A) V( o+ {% H
9 d! A- G& K. O' T7 ~/ {4 _) p8 a" y* r' z# w
/ p8 F2 w4 p! ?! B$ ]8 ^" v公式九:[1] [3] [6] [3] [4] [3] [2] [5] [1]' @, J) F: O7 q5 G6 ?1 ]9 o2 q
- k) Q0 u8 U: \6 d' Y
+ h& n3 I, c# U; U
. B# u. U) Q$ c9 T. [- M& d
公式十:[1] [3] [4] [5] [1]* B" J+ O( B" Y
; s- b2 t: g- d% W
5 C: |) t: Y( H0 [
f6 G1 T2 p4 \) V5 {$ |* @公式十一:[1] [7](7、2、5) [6] [5](5、1、3) [4] [3](3、5、1) [2] [5] [1]) ^ `4 _; Q( a
1 h9 O& Z [( H/ ?& }+ P5 X# h2 @. e( K
$ ~; y2 g: R: W2 _: k. d5 t以上各公式均有详细的谱例,包括右手的和弦转换、左手的低音进行及最简单的分解和弦。请按标记查看。谱例44小节-----105小节。
. `- f4 h# V4 J0 M* }( [8 K- a/ H: |6 n2 k0 N/ [) v
. W2 R& S+ ^/ J. _( ^ d3 i7 i
1 D1 W3 r% {+ f# D1 @注:如没有特殊说明,如[3](3、#5、7)或[7](7、2、5)。则[1]=1、3、5; [2]=2、4、6; [3]=3、5、7…….以此类推。
& G- {8 Z2 ]4 V& D! m$ k: u, D3 ?' B N! V7 }
+ H: i2 x6 F; E) o$ \; }
. m8 X! q: \1 N% ^+ l
所给谱例均按严格的声部进行排列,尽量避免平行五、八度,声部超越等,除第四轨以外。
1 n l1 @) L# V* {! W7 f& @9 K) [3 g+ o3 x9 q3 z
8 O+ O6 F; \7 S7 S c6 `
, B w1 H; _, t; |& @&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