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34|回复: 2

[歌词创作] 填词的部分技巧和规律

[复制链接]

4944

积分

12

听众

230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944
玫瑰云玫瑰 发表于 2018-2-8 23: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填词兴起也有几年时间了,虽然期间大家都遇到过有很大相似性的问题,但好像没有去解决它们的入手点。
7 D3 k: \1 r) l- M- o6 M       就我自身经验来说,到了某个地步就会陷入俗称“瓶颈”的境地。原本只是写词没有灵感了,到后来写一首撕一首,却不知如何修改,再加上学习生活的压力就把它暂且放一边了。最近除了遇到某位有爱的教授让我茅塞顿开之外,自己也觉得是时候静下心弥补一下郁闷了一年多的遗憾了,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篇东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 r3 U% M+ d1 b+ u, S7 r% L3 G
       首先提出两个填词圈比较常见的并且是很直接的问题:
1 I3 d6 K9 z1 [, q3 g$ t       1、用词与曲律不合,不看歌词难以听懂
- i. b. x% v: ^% @# F. g       2、难唱) i- x% N' j, z5 R" |7 [! q
       那么到底要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在这里先请各位了解一下我国古代词曲的溯源,方便问题的解决。(不要抽我……吊人胃口惯了……ORZ……但这个确实很重要!), \- r* c% e2 b* |' T
6 n, b" f8 g3 O; W- h+ X5 G! x
       【(古代)词:】按照词律规定的字数、声韵,填写文辞。在有声腔可循时,依乐调以填词,声腔失传后依词牌声律以填词。; p' c/ N8 O; @& i# }+ v/ q
       【正宗的词典解释-律-】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背景资料,无需掌握……囧RZ】
( l  D! I/ n! E. B3 p      / p5 ~. r* G* }" d
       古代和今天一样,都用两种基本方法填词:“由乐以定词——以腔传字”和“选词以定乐——以字行腔”
% u- I' l% t+ x/ j       其中前一种方法是我们常用的。这也就是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后一种当然是写曲的人考虑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 Z* Q6 j* _8 f* O" d       古代的词最初就和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谁都会唱。除了它的曲调都是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乡间小调,加上说书人大众化的“吟唱”之外,还有个很大的特点——古音。" z" q. \7 u; \( j% s* S- B
       我们今天的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之上的,声调只剩下四个,阴平阳平上(shǎng)声去声,用拼音表示,ā á ǎ à   但是古语中的声调比这个多很多。保留古语较多的吴方言区有7、8个声调,粤方言则有9个以上声调,甚至有的地区有十个以上声调。* W2 P$ i4 w  d2 V  P
       声调问题也就是“平仄”问题,而词律都是依音乐根据声调来的,所以粤语歌曲比国语更容易写词,并且不会像国语那么容易听错,因而粤语填词更适宜使用文辞繁复的字句。$ r6 ~0 [, s% m, k$ J* P3 F
       说到“平仄”和格律,虽然让人痛苦,但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上有很大作用,所以没办法——还要继续。
2 K' ?4 n7 ]- _! y       李清照的《词论》中说:“诗文分平侧(仄),歌词分五音(此处五音指喉音,唇音,齿音,舌音和鼻音)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只有四声)又分六律(即上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清浊是按照发音时的辅音的区别来分,包括三方面内容:气流成阻和除阻的方式,声带振动与否和呼出气流的强弱。轻重即音强,声音的强弱。”8 Z2 S" K: W! ~, u+ y8 h; g: }
       嗯嗯……我知道这个解释很难懂,以下举些例子先……擦汗……
: V: s/ G: X$ D# p# i       【举例】
# D. p& M1 m6 k/ {       比如书上拎出来的一个句子,“故国观光君未归”,这里“故”“国”“观”“光”“归”都是喉音,大家感受一下,念这几个字的时候是不是在喉头发音的?这就是喉音。以此类推,发音时用到牙齿去阻碍气流的就是“齿音”,嘴唇阻碍就是“唇音”等等。; F: p+ p" w- C8 e
       这一句“故国观光君未归”念起来很拗口吧,因为它多用喉音会造成气流经常堵塞,说起这个句子就好像快窒息一样。
5 x% V, i9 W1 t- o; j4 o       再举个正面的例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个字全部用齿音(以古音为准),却能表现出一种低吟倾诉的口吻,气氛瞬间委婉哀怨起来,就算你不懂中文,听到这样一句话,也能明白表达的是哀伤之情吧!
7 G' @6 q# W% V: {       所以“五音”的运用以念起来是否舒服、是否从容为准。# q: Y: O& s6 i
      9 n) d- n" |9 }
       “五声”的使用即是平仄的运用,清代学者万树的《词律》有:“上声舒徐和软,其腔低,去声激厉劲远,其腔高,相配用之,方能抑扬有致。大抵两上两去在所当避。”
& ]+ Y# ^; F* W( U* \       这里例子很多,最有名的如《满江红》 岳飞用去声押韵,则壮,姜夔用平声韵,则柔。
) b1 U* ]3 h0 U       于是“五声”平仄有规律可循,这里变化太多,一时难以厘清,再加上现代音韵与古代不同,后面细说。
& c! Y% l  X) a7 u       (六律和清浊这个也一时难讲清,现在也不是太用得到……有兴趣的同学可参考《现代汉语通论》= =|||)3 X! \- {; M. ^( h
      
1 ]/ a" c) k: o  c; @: p' c      1 L' Y6 I, v1 O, y! f8 ]) U
       通过以上一大通枯燥要命的理论的准备,下面要转入现代例子了。
9 p& ]5 c( c3 I3 w) ?) e6 J. y       由于和古代不同,我们填词的主要目的是演唱出来,不可能和古代文人一样为了追求词的艺术性而“宁拗折天下人的嗓子”,所以格律虽然是很好用,却不可拘泥。但是如果不拘格律一昧随性,是难以演唱的。因此为了古风填词能在现代语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也为了中国自己的传统民族乐能够更适应今天的世界,就希望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点的朋友们努力探索了。(所以说填好词还是很不容易的哇唬……)
, t3 N2 s; K0 f4 H       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是——现在一首关于某曲的词,字数、声调、押韵,都是我们自己决定,而且没有前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借鉴,出现演唱上的缺陷是必然的,到底这个调子的哪里不适合用声调,或者哪里是演唱者无法唱出来的,这些没有头绪。这个摸索的过程是艰辛的。现在很多人填词只讲究辞藻,顶多顾及押韵,虽然无奈于以上问题,却也找不到入手方向。所以我今天就给大家提供一个入口,也只是起抛砖引玉之效,而无法万能的解决所有问题,期望大家之后能有所启发。; \8 s' n4 ?9 u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44

积分

12

听众

230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944
 楼主| 玫瑰云玫瑰 发表于 2018-2-8 23: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例】0 o* z) N5 l' o  K4 T
       以EDIQ的词作来做解释大家应该比较容易接受
9 J: k) Y' ~3 ?: I8 D; M2 V: X       《画眉》这首曲子是EDIQ自己所作,其声律应该与词更加贴合,可是如果不看词,很多地方真的会听错。5 |8 Q" H9 I6 L- F: C/ e  ~2 O
       比如: $ D. k& C& d0 B# ~( A
      
2 ]- F4 O* d& T. I* g' {8 t       秦淮河水凉,石桥墨竹晃,画眉雨中飞,静落他窗框。
) o- @: R( v4 T1 m8 C* x+ g      3 S# A  d  U( A* E% M4 o8 J1 y
       “秦”“淮”“河”都是阳平,“淮”这里的音乐明显低了一下,把阳平音带入了去声,而后面的“河”这里音乐又高回来,所以去声又被阳平一带,变成了上声。这样一来,“淮”字就容易听成“huǎi”音,由于“秦淮河”是一个名词,理解错的就会很少,所以关系不大。举这个例子是希望大家不要拘泥。
" [; u2 S1 G  F, b+ c       “石桥墨竹晃” 这一句如果不看歌词,真的很难猜到唱的是啥,主要因为“石”是阳平,音乐在这里却转了一下,因此“石”容易听成“史”,再加上后面的“桥”字是轻声,就更加难以听清“石桥”这个词,而后面的“墨”是去声,音乐却是上扬的,于是会听成“磨”音,“竹”虽然合音,但是也发了轻音,难以听清。最后“晃”是去声,音乐依旧上扬,常常容易听成“黄”音,所以,这句话配上音乐后可能会听成“史桥磨竹黄”。( I6 y! ^7 W4 r8 q& W2 O* c
" x6 W. k$ T9 Q; [% `
【正例】/ H3 Y7 j9 t7 `: q

" ?1 X) g; ]/ l$ H/ X, {9 s《盛唐夜唱》:烟花随流水,入夜寒,寒者醉,今朝花灯会,提画灯迷猜一对! H7 R3 K) z. o
6 p9 I9 C$ v$ B2 T
这几句词本身很古典,但是其中词律很合,不大容易听错。: j$ ^* f- Y  h( U1 t. |; N
“烟”“花”都是阴平,“随”“流”“水”都是阳平,但是这里的乐调全部上扬,“烟花”虽然容易听成“言华”却因为“烟花”这个词本身的特殊性(在很多歌曲里都有变音),以及在在整首词里的含义很明显,不会让人理解错。
, K- F. _0 x* E/ G: p4 j“入夜寒”极合律,前两字去声,和音调向下,后一字阳平,和音调上扬。+ s" M9 y5 u! E
“寒者醉”同上,“寒”阳平“者”上声“醉”去声,前两字完全随着乐调而走,“醉”字跟随音调变成一个“花腔”,即变音,却因为乐调先下后扬,让听众听到它的本音是去声,已经可以理解是“醉”字,之后提上去的上声变音就完全不会理解错了。因此这一句朗朗上口,绝对不会听错。4 Q2 p( E/ R( h! g0 T; s
' N2 m; ]6 C6 u6 l/ o1 O/ D
       通过以上例子,大家对四声应该能够理解了。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请别人听一下DEMO,找出容易错的字词,按音乐改作更加适合的音调。+ k/ d! b/ [  I, A, n" H; C. J; }8 p
      ( z. Q* E' t& X' a$ A  }
       【韵与平仄】% m" g5 j8 z: M
       关于押韵和平仄问题,从古以来就有很多专著韵书,但是古音和今音不同,所以对我们现在按乐填词没有太大用处。但是其中规律性的总结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 {4 Z  g) ]4 s) D
       古代诗歌在格律方面讲求“和谐”与“音乐美”,如近体诗的平仄安排,是两平两仄相间,而以用双字为准,分很多范式。
6 n0 R/ {( v" I3 Y0 k3 n       引举其一:
/ l- k% E. z" m( I- R2 e9 Z- @       五绝仄起: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7 m3 l: w5 W5 {& P% B
       大家可以看出,每两句平仄相对,平仄各占半数,平声柔,仄声刚,所以不管填什么进去,只要按这个格律,都能有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音乐美。6 |9 s5 ?0 D9 d5 J
       近体格律诗一无调和,二缺变化,美则美矣,若看多了就会审美疲劳,即使这样,其中“用双字”和“协刚柔”的准则,用起来也是很好的。$ N2 o. ~7 C, t: ]3 n. l
      
% O, m# x! _0 c. m% s* R       【举例】5 A$ g, N8 W$ h- R; n! F; H
       月吟诗所作《临安初雨》:
( O6 t2 ]8 _) p; i7 Q' C       临安初雨 一夜落红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n; R& W) E  v* |       春水凝碧 断雁越澄空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5 a- `5 D) j& j  @) a/ g       挥袖抚琴 七弦玲珑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
& n; x; f$ z, C       芦苇客舟 雨朦胧          平仄仄平,仄平平
, L: I2 ?) @6 O' Y+ \* U# A      
$ {7 Q8 D% q! ~+ E8 ^3 H0 a8 m       起句末“雨”字上声,这时候的乐下压后上提,刚好合调。一二两句韵脚“红”“空”,一阳平一阴平,与曲调相合,显出从容而大气之感。8 t; K% C% \9 o  C
       奇数句,“雨”“碧”都是仄声,一上一去,刚好和韵脚相应,且这两句平仄和谐,错落有致,音韵和谐,再加上色彩鲜明,文辞出众,堪称佳句。5 U6 \6 A1 P# a; \* X: F
       但是,后两句,平仄不是很搭,韵脚“珑”“胧”都为阳平,且“雨朦胧”处乐调下压,“胧”字就很难唱上去,尤其“胧”字是喉音,(应该说这个韵脚用的是喉音)前面铺排的大气到这了就觉得暗了下去,若是押上去声字,感觉就会完全不同。所以因为这首曲子由于在调末处明显下压,若要唱的响,不应该用喉音的韵。6 i% \8 r& `  F( g; p
      - [4 g+ D3 c4 H) X* q+ D
       [关于押韵的几条规律]; x) q+ b5 V7 D" X! Z
       一、韵脚平仄相对,可形成跌宕起伏的美感。例子参照以上。
2 l1 @. A, ~2 r, q/ p2 ?       二、若韵脚密集,其句中平仄和谐的要求就更高。一般押韵密集就会有一种情感强烈急切的氛围,此时押平声韵,就有凄切之情,押上声就有悲壮之意,押去声韵则激越之感。可以参照着与乐调相配合。
( h7 L0 B; ?/ L) y8 Y# F+ }- e$ V  h8 p* u6 I
       三、如果在比较豪放的乐中,可在句首适当使用仄声去声字,可有“振起”全句的效果。* P5 Z6 m1 j9 k/ B0 h/ ?1 u
【举例】
) q6 K+ m4 ^! d6 r( }焰31作《长安李白》8 Z+ |, G0 p; I! B1 d2 j
谁能只手书了唐半世风烟% r9 F7 @/ ]# G6 O; i
看流云任时间,唱不完这清弦
( F7 `0 ?) ]& k4 ?7 Y9 P- x% v4 d' F5 l& o, I9 W$ t) ^
第一句“谁”字阳平,随音乐上扬,至句末音乐下压,第二句起首“看”字去声,“唱”字去声,起全句,发聩激昂。9 g5 T( E- h) j5 R

9 V  d, V7 b7 m' I% ^" g       四、若要表达和柔哀婉之声,最好平仄相对,且以平韵收尾,避开在字数为奇数的句子里连用两平或两仄。7 r: B- s9 ?: q- o( H0 o+ V
【举例·二、三同此例】3 b6 X! H9 U0 v0 v+ Z8 Y4 ]
[作者未知,若有谁知道,告诉一下,俺去要个授权]作《纵横天下》:1 [0 R; x* t% |' A' a3 ~6 N! ]
叹一身飘零,笑一世痴狂,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 Q: {) f8 c- G) M3 P% h冷眼对沧桑。             仄仄仄平平
* p0 l& v! T8 Q1 z6 Z9 A3 F许一个承诺,记一段过往,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9 P7 a1 F) H& H; v) j1 n# b8 L, [
最难忘那年月色如霜。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T6 p# J3 [9 z" u/ E& ]
写一首醉词,谱一曲断肠,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 P( q( C$ I! s# X6 a0 v没提防无情却被多情伤。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q" z! a! Q; o, j! K
游子回故乡,就算是好梦一场,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 Z- P7 Z9 ?8 D: e& T! u9 ^+ f0 u, O梦醒后何处话凄凉。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J% M" o- n9 I2 s* Z9 R
因为倔强轻蔑了泪光,    平仄仄仄平仄(轻)仄平
8 b  Y4 R6 R6 y; M3 T8 p我惟有握紧这寒枪。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S" s% v" l; s$ e
9 g5 J5 B7 Q, m5 N4 g1 _这里既押紧韵又连押平韵,但其间有仄韵,能够恰当地配合音乐表现沉缓的哀伤之情,而不会显得太过平淡。
9 m* N5 ?7 t8 \( T) I5 _“就算是好梦一场”处全是仄声字,所以连起来唱的时候就会有窒息感。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24 11:09 , Processed in 0.29032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