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67|回复: 1

[原创散文] 文化散文是散文样式的创新史飞翔

[复制链接]

46

积分

2

听众

12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46
szgdcs01 发表于 2018-1-22 03: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某报纸刊发了孙仁歌先生的《“异化”了的“文化散文”》一文,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挥斥方遒,大有一棒子将“文化散文”打死的气势。然细读之下,却发现该文以偏概全、言辞激烈。文中的一些观点,如:“文化是重的,而散文是轻的,文化是高的,而散文是矮的;文化是长的,而散文是短的”、“文化散文只有文化而没有散文”、“文化散文与生命是有隔膜的,不仅与作者直接的生命体验有隔膜,而且与读者间接的生命体验也有隔膜”、“文化散文劣迹百出,内外见伤,名为散文其实并不成为散文”等,都是值得商榷的。

看得出来,孙仁歌先生在散文观念上持的是“保守主义”,他理想中的散文大概是那种纯之又纯的传统意义上的抒情散文。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文体,完全是个人的事,是因人而异,是和这个人的先天禀赋,后天阅历、知识结构、阅读喜好等休戚相关,是“性分所至”,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如果将个人的喜好无限扩大,甚至上升为一种评判的标准,那就有失宽容了。基于此,笔者想谈一点自己对文化散文的理解,以求教于孙仁歌先生。

文化散文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化散文产生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一个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文化热”。当时,刚刚走出思想禁锢的中国社会忽然兴起了一股“文化热”。正是在这种“文化热”的感召下,文化散文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再就是,就散文界本身来说,当时人们已经厌倦了“杨朔体”的传统抒情散文,内心急切渴望一种更新的散文文体和样式,恰在这时文化散文如一缕清风,迎面吹来。可以说文化散文是生逢其时,它的诞生极大地拓展了散文的疆域和境界,是散文创作的一次“革命”。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散文和学者散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者散文是指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了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散文。学者散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创作主体必须是学者。文化散文则无此要求,宽泛的多。佘树森教授在《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一书中对文化散文这样界定:“贴近生活的又一表现,就是世俗化倾向。人情种种,世俗百态,成为一些散文家观照的热点。由于这种观照常取文化视角,伴以历史文化反思,故又称之‘文化散文’;由于这种观照多以非凡的机智,集中透视矛盾诸相,故行文常含幽默,还由于作者故作‘超脱’与‘旷达’,所以常有苦涩掩藏于闲适中。”文化的散文核心是“文化视点”和“文化观照”。具备这两点才能称之为文化散文。孙仁歌先生之所以对文化散文产生隔阂和误解,原因正在于此。

孙仁歌先生说,“文化散文劣迹百出,内外见伤”,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之所以会产生文化散文,恰恰是因为人们厌烦了传统抒情散文(或者叫艺术散文)长期书写花花草草,风花雪月,个人哀乐,一己悲欢,池水风波的既定套路。与传统的抒情散文相比,文化散文所写对象在内容上侧重思考一些严肃且有较大文化包容量的主题,突出文化意味和文化底蕴,有些甚至具有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意向。文化散文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强烈的精神反思和终级的理性回归色彩,它将思想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浑然融于一体,既充满了理性的思考,又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它用恢弘大气的历史文化、凝重刚健的理性精神、内敛深沉的主体情感,架构出了文化与散文和谐共融的空间,彰显出散文所特有的文化意蕴和厚重的思想情怀。对此,我们只要阅读一下余秋雨、卞毓方、王充闾、朱鸿、穆涛等人的散文便不难看出。

笔者这里谈文化散文,并不是说其它散文就不好。更不是说文化散文就尽善尽美。笔者之所以写这篇商讨文章,意在表明一个观点:文化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创新,它拓宽了散文的样式和形态;散文创作中融入文化因素,融进思想学问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文变染乎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对此我们应理解并宽容。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1

听众

600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2191
mpsh5134 发表于 2018-2-21 22: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发布,好文章,收藏了啊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2-25 02:45 , Processed in 0.22533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