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乐器是上好石材 需要作曲家用巧手雕琢
& r0 _! a1 I9 O, N- U& y9 @4 n0 X, R
, B" r. L3 P4 |7 Z5 D9 \ ———大提琴家王健谈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度》及音乐教育$ I1 V" A1 N# l% X5 i) h2 t# I
( e& h( u/ P& V U
“大提琴表现了玄奘的人性,笙则饱含禅意与自然的永恒。”大提琴家王健如此阐述他对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度》的理解。上周,王健携手笙演奏家贾磊,与张洁敏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来到上交音乐厅,共同演绎这首作曲家赵麟以《大唐西域记》为灵感而作的《度》。
2 ^ m+ ~- W9 S% T4 N& E; h$ I! Z& w6 X5 S W
《度》由上海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联合委约。演出前王健告诉记者,诸如笙等中国民族乐器惊艳了不少海外音乐家与观众。“有西方友人把笙翻译为‘手握的管风琴’,称赞它的发声原理与制作精巧的管风琴类似,但哨片又使用原始材料制作,演奏时那尖锐明亮、纯洁淳朴的声音,具有西方乐器绝对没有的色彩。”
% \5 s9 z+ R% [0 o
3 B# o+ A8 D% Y “民族乐器如同上好的石材,需要作曲家用巧手雕琢,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欣赏到它们的美。”王健不无担忧地表示,眼下包含民乐元素的作品,从最初创作到后续舞台呈现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写出的曲子无法真正打动人心,缺乏完整的演出体系和有品质的营销,这样就很难吸引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注意。再好的原材料,也需要得到发掘与呵护,并运用漂亮的方式使其为世人瞩目。”5 H9 A- V, m2 Q# u
8 z/ I! F1 d& i9 @- B 中国民族乐器完全可以发出更深沉的声音! {5 S# s( i, C8 {) M
* i8 q; f' R+ I! O; R! Q$ y- q
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度》,由“相”“喜”“悟”三个乐章构成,通过音乐重塑古人西行万里寻找真理的心路。演奏过程中,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件乐器将展开一场心灵对话。“笙是一种定力很强的乐器,它给人以坦然、永恒的感觉;而大提琴在揉弦时声音会激荡人心,两者何时应并行而去,何时应截然相反,需要演奏者的悟性。”在他看来,《度》中极具西域风情的音乐,既描绘了玄奘西行时的见闻,也展现了人性的波动。
K$ O, C) z3 o# o, H5 l/ k: n9 M
3 p( o4 b5 p+ m4 T- R 王健欣喜地发现,更多充满中国传统古典美感的作品正在涌现,例如作曲家赵季平历经十年打磨而成的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我曾多次演奏《庄周梦》,作品中难得的是,西洋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运用得当,能以深刻内涵和深切情感而动人。”
) L" X' q3 s. E& Y3 M! g$ h7 X
" q( f5 i# i8 v& P8 q4 g 在这位大提琴家看来,任何乐器都有自己的属性,“演奏大提琴时一旦欢快起来,就像大象站在桌子上跳舞,不是不可以但终究有些勉强。”而属性虽然是乐器固有的,创造出的音乐是否具有内涵,则是作曲家应该思考的事。“中国有众多伟大的民族乐器,不少为它们而作的曲目只停留在高亢的表现方式上,很可惜。”王健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