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各自需求 搭建沟通桥梁4 m) b" z0 z" e! H& }2 c' e
/ n9 D, f- I8 B6 ?" p: ^; o 日前,由中国文化部外联局主办的中欧表演艺术合作交流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上,来自德国卡塞尔国立剧院、爱尔兰都柏林戏剧节等欧洲文化机构和重要艺术节的外方代表7人,以及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京剧院的中方代表8人,就中欧表演艺术领域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展开讨论,为进一步推动中欧艺术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当代中国优秀演艺作品进入欧洲主流艺术节的渠道出谋划策。( g+ @6 S5 ]+ ^/ H7 v2 I$ f
8 c" ?1 Y1 D$ P( t ` 合作创排剧目是有效方式$ L6 t) j1 F9 ]" e1 i, i
0 a& }9 ^) s( ^4 S% d# l 为增进中希戏剧合作、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希腊国家剧院拟定了合作创排剧目的计划。据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介绍,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王晓鹰等主创将于2018年4月至5月到希腊国家剧院创排中国经典名剧《赵氏孤儿》;希腊国家剧院艺术总监艾夫斯塔修斯-利瓦西诺斯等主创将于2018年9月至10月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创排古希腊经典名剧《阿伽门农》。周予援说,两个剧院开展剧目共同创作,有利于推动两国戏剧文化的互学互鉴,进一步增进民心相通。3 v3 P. p$ l4 \7 f+ a2 A, R( I
$ Q0 L3 R! E$ c5 `8 a
王晓鹰介绍了自己近年来与欧洲一些剧院的深度合作。去年,他为澳大利亚的一个剧团排演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前几年还给丹麦的歌剧院排演过《游吟诗人》。“每次合作,我都会采用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方式和元素。”王晓鹰希望在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推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更大的国际空间。他还介绍了自己在国话的最新作品《兰陵王》,表示该作品展现了很强的现代感和国际性。) I: v) z+ ^# h+ `% v' n3 M
+ n* M- `. N' [& Y& x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希望通过与意大利合作,把剧院新推出的中国原创歌剧《兰花花》推广到欧洲。“我们尝试让外国人用中文演唱中国的歌剧,让中国本土民间音乐与欧洲歌剧形式进行恰当融合的《兰花花》走进欧洲剧院。”据介绍,一些意大利歌剧演唱家对此很感兴趣,他们也想学中文,感受中国歌剧的力量。% l/ M0 i: G4 |0 _
! l( t4 j5 T& B6 N 增进人员间的沟通交流
* B' n3 ?4 x' f" Q. c6 s
& x' u- }; S6 v7 T 不少与会代表强调艺术家、艺术管理人员之间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德国卡塞尔国立剧院舞蹈总监托森-德布尔说:“我们曾邀请两位中方制作人来卡塞尔开展交流,刚开始存在沟通上的问题,后来在各方努力下,克服了一系列难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有助于彼此间的学习和借鉴,比如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剧院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等。”. X9 E, w' Y, }4 c3 N# c
' b( D: t2 b, z6 l; V( p
据英国威尔士艺术委员会主席菲力-乔治介绍,BBC威尔士国家管弦乐团是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圣-大卫音乐厅的常驻乐团,乐团著名华裔指挥家钱江计划于2018年10月赴华开展艺术交流。此外,威尔士国家戏剧院明年将参加香港艺术节,还将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剧院开展艺术人才交流,他们也计划与中国知名院校合作,探索艺术教育新模式,培养国际化艺术人才。: M+ `/ `6 N j) {6 N. W/ Y& I
: d, ]$ T" P# @5 K' L3 I 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艺术节总监马西莫-梅切里说,该艺术节9年前与中方合作开展了很多项目,两年前,又与中国的中央歌剧院开展合作,包括邀请中国艺术家到艺术节上演出、与当地艺术家交流等,效果非常理想。下一步希望能够进行更多尝试,增进人员之间的交流。
2 c6 }5 n5 E5 H q/ M5 N
' X4 v. g( U$ {' ? 希腊雅典音乐厅主席尼古拉斯-西奥卡拉奇则建议举办更多大师班,让相关艺术从业人员来欧洲时能够参与到大师班中,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可开展类似的大师班进行培训。他还强调,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本着相互尊重、接纳包容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