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24|回复: 3

[词曲转载] 刘英:从唢呐匠到艺术家

[复制链接]

2792

积分

3

听众

146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792
hatxw171 发表于 2018-1-6 22: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英:从唢呐匠到艺术家
. H/ }, M% }* I4 I$ n& n' H
' w* x% A: s1 l  x2 t8 _  在导演吴天明的电影《百鸟朝凤》中,焦三爷那句“只有把唢呐吹进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着命地把唢呐传承下去”的台词,令许多观众为之动容。影片中,焦三爷的嫡传弟子游天鸣,仿佛就是当代唢呐演奏家刘英教授的化身。
* A$ A  ^! \4 T# ]: v0 m3 w/ t6 p
! [# k: B: f5 a4 D- v  艺术与现实,那么近。常有人疑惑地问刘英:“电影中的原型是你吗?”无疑,故事是虚构的,可“把唢呐吹进骨头缝里的人”,刘英便是。
" X; f* ~5 T, c5 Z" c- [- \  j9 T3 ?1 ]
  这个7岁学艺、天资聪颖、勤奋的安徽农村娃,自考进上音附中后的数十年中,传承了南北唢呐流派的一手“口技绝活”,被朱践耳称之为“中国现代唢呐第一人”。
, D" c" B6 ?2 v/ W$ h; {" h
. M. I- f0 l  T) C1 w8 V# ~# K  刘英演奏的《百鸟朝凤》师承名家、自成一家,成了当今范本;《一枝花》《豫西二八板》、移植京剧《逍遥津》等众多中国传统乐曲,被国内外唱片公司录制成十几种盒带和唱片;他出访过英日美法德等数十个国家,用一支八孔木管小喇叭,将中国文化的自信,展现于国际舞台。
3 O6 F' f- Q/ G* A$ r, U& `- R; C9 j9 P2 D! v0 T4 S+ y# f
  今年6月,在文化部主办的“建国以来中国民乐杰出演奏家评选”中,刘英获得全票通过,当选“中国民乐十大杰出演奏家”。6 |' b- L" x* n6 E+ J5 f
& s) b! K( I/ B& z
  令人更感欣慰的是,“刘派唢呐艺术”的传承,已生根、开花、结果。刘英的学生,遍及祖国大陆与港台地区。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上海民族乐团的青年唢呐演奏家中,都有他的弟子;还有的学生,已是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天津、武汉、浙江等地音乐学院的教师、教授或博导。
7 f! D# C, x9 N
6 i+ M% h' P# ^# c! h: Z  因为有了刘英这样“把唢呐吹进骨头缝里”的杰出人才,上音民乐系的唢呐专业成了全国的顶尖学科。
* q- S0 x& e. h  y3 j# ^# p( M, s
+ Y' p% o3 x# J6 r  传承:“北方唢呐”南方吹奏分秋色
; ?9 Z0 k) s- k1 }, ?1 n. {) [8 B4 Q; {
  上音附中,刘英的琴房在校园僻静的一角。
! i. R% J, X1 O: d( ]' Q* n2 r& L) s* w6 [9 e, u+ |+ W% L$ O
  一进琴房,刘英就连连打招呼:“对不起,实在有点简陋!”
1 b1 L6 X& T9 K" U- |0 U# u* s
0 F0 a$ f, e% d  @) f& i  说的也是,琴房少有摆设,显得空荡。倚墙的桌上,摆放着一排高中低音唢呐。这些八个孔的木管小喇叭,是他艺术生命的存在,也是传道授业的“命根子”。琴房虽小,却承载着传承的重任,走出一批批唢呐才俊。/ z- c9 {8 P+ z/ z, D7 w

* Q3 S8 r4 {. E  o* }4 @4 m& R6 A  ^  作为附中校长,刘英的教学任务并未减免,依然带着20个学生和研究生。这个“德艺双馨”的“上海市劳模”,常常在超负荷地运转。
" Y" s& Y% Z2 E8 J/ @
( O: t5 b6 i, J# s  这年头,但凡有点名气的教师,周末都成了“钟点工”,收入也十分可观。辛勤付出所得,本也无可厚非。刘英则不然,周末除了开会或处理行政事务外,他要为学生一一补课。他的琴房,是个只闻唢呐声、鲜有铜臭味、学术空气浓厚的场所。
  n2 x9 c/ w( \* H
9 [$ @. k1 E8 m9 g: C  “走进这间琴房的人,都是为艺术而来。”刘英说。) l& J' Q/ C7 G. Q

0 |, y8 ~- j4 y  r* P8 _  这些年,刘英传道授业的岗位不断在变,可唯一不变的,是对唢呐的不弃不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清楚地知道它的根在哪里。”( l* z: x# @1 p  l3 s
' D) h8 y( R" Q& y$ }+ k4 x
  的确,这支木管小喇叭,让他钟情太深,并被精神化了。像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他朝前走。刘英将焦三爷这一代人的焦虑,无意间化作了传承这一使命担当。
( ?$ w; J! [" N8 N3 {+ j
: Y* o6 L  L4 r/ u+ i7 _+ H6 k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原生民俗文化面对着强大的冲击。电影中,山野乡村的‘唢呐班子’,逐渐被流行音乐和歌舞所替代。这种趋势,会不会使唢呐在民间自然消失?”笔者问道。
" u! D& S% k9 n, p1 y2 D% ^$ e% s" B
  “要知道,在中国民间,唢呐的草根性形态已成为民俗,成了世代庄户人家婚丧嫁娶、礼乐奠祭的情感生活需要。唢呐声中,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全在其中。它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所以,我们这一代传人责任重大。”
+ \7 X9 @: Z" j, t7 u9 R2 c+ H, Z1 g
* [* ?! b+ N$ r( V6 l! r# c* b  这位斯文学者,一谈起唢呐,就显得尤为兴奋。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92

积分

3

听众

146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792
 楼主| hatxw171 发表于 2018-1-6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青年战士从前线给刘英来信:“刘老师,我日复一日身处狭小潮湿的山洞里,这里什么都没有,唯有你的音乐。你演奏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乐曲,让我们这些战士顽强地生存下来。如果我从战场上活着回来,一定拜你为师,你一定要收下我这个学生。我爱唢呐,这就是我的命!”刘英被这封信打动了。
( q3 x8 z  R& P+ G& ]* X2 G: n3 O8 d* t5 b4 O- a4 Q
  “很遗憾,那个战士此后再也没有来信,或许他牺牲了。这就是我愿意教农村孩子的原因之一。”他的语气有些哀伤。
) V2 O' E) o" z! u4 K; X: \2 V3 W/ V+ G' K( a4 [! Y
  在刘英的学生中,九成多来自农村。
4 g0 A( p/ Y, ]3 K1 J, C% {: D3 b0 a* V; o9 [! \
  “这是为什么?”笔者问。
  b: r0 \2 i3 g0 V( u3 ^& {% N3 Q1 f5 w# C
  “他们有生活感受,有民间的基础;他们肯吃苦,又勤奋,懂得感恩社会。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传承的根基,能把唢呐当作一生的事业。说实话,我的学生中,不少人家境贫困,他们的父母很不容易,靠种田、打枣、捡垃圾、送煤气罐为生,有的甚至卖掉房子,供孩子上学,为的就是让孩子圆唢呐梦、大学梦。”刘英很感慨,“因此我给学生上课时,常常提醒他们,‘学艺,先学会做人’。”
* `" s9 M, C) ~3 b( ^3 D5 }( v
* q! l4 f) L" ]  j7 G" ^0 P; U  从乡间走出来的刘英,尽管身份已变,但本色未变。他常帮助困难学生,还给农村孩子免费教学。见有学生拎着家乡土特产前来时,刘英不留情面地说:“你家并不富裕,你是来学艺的,如果我看重东西,那么,比你有钱的学生多了。”/ ^- E& d$ J, {4 ^% V

+ Z1 b+ G9 l' I6 {  在专业上,刘英要求格外苛刻。“你们现在的技术,不输给原来的老艺人和演奏家,但为何不感人? 原因在于,你们没有根,忽略了从民间音乐、民歌、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要想把唢呐吹好,必须把京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戏曲弄熟。演奏是否感人,在于民间音乐根基的深浅。”说着,他脱口唱起常香玉的戏段。) @4 Q6 c0 U+ q: S5 L; F

, i' e* O3 B. a; i7 [' s1 X8 H! ]0 t  作为演奏家,刘英对中国地方戏剧烂熟于胸,几十种戏,他张嘴就能唱。与他合作的沪上京胡大家赞叹说:“你吹的《逍遥津》,比唱的还要好。我拉得也很过瘾,服了!”
' p9 v- T8 d7 ]* v  A9 h9 K- W& Y) e2 b0 v/ N% K% g
  为师者,师道尊严,注重人文关怀。他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成为中国知名民乐团的首席以及全国各大音乐学院的教师、教授。仅上海民族乐团8个唢呐演奏员中,就有7人是刘英的弟子。更引以为傲的是,在中国音协第七届“金钟奖”评比中,他的女弟子张倩渊获得了唢呐专业唯一的金奖,之后成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唢呐教师。
2 z0 P# e% G, Z0 E. W
( O; D9 ]+ z" U7 \9 [: O  教学上的斐然成就,也使刘英历年来屡获殊荣: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香港“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上海宝钢高雅艺术奖”、上海市第四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师德标兵”、“上海市劳模”等等。* U# H* F. c  d

" X5 B  ^% N$ Y' `/ Z% w  而且,“刘派唢呐艺术”震动了中国民乐界。德高望重的笙演奏家胡天泉说:“南方原来并没什么唢呐,现在南方唢呐已与北方唢呐平分秋色,我既惊讶,也深感欣慰。过去一花北放,现在是百花齐放。刘英,我祝贺你!”
! u! f; I9 }5 I. m6 I$ o$ [) f) M- `1 a8 E' }) i
  一切荣誉与光环,刘英十分看淡。“我只是一个民间音乐的传承者、授业者和守望者。”刘英说。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92

积分

3

听众

146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792
 楼主| hatxw171 发表于 2018-1-6 2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信:“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 X- |0 l* `3 ~& ^# m  w+ E" {1 \$ g% q4 h
  在获得“中国民乐十大杰出演奏家”后的首场演出中,刘英亮相北京音乐厅。一曲《百鸟朝凤》令在场观众如痴如醉。站在舞台中央,刘英心生感慨:这是中国民乐界有史以来的“最高荣誉”。5 }) i1 |+ n* b4 I

+ r+ h- N$ z( J  那一刻,他想起了老师任同祥。这首技巧全面的唢呐曲,是任老先生的拿手绝活。是恩师,第一个将唢呐带到国外,并将《百鸟朝凤》吹上了国际舞台,并获得国际大奖。从此,草根唢呐走出了山野乡村,登上了艺术大雅之堂。2 C+ e! C# q# W" D7 ?$ y7 k

4 U. H' V# [; K; t( @  而今,作为嫡传弟子,刘英不仅将《百鸟朝凤》传承下来,而且走向了又一个艺术高峰,并在国内获得大奖,成了当代演奏者竞相模仿的经典范本。2013年,在宝岛台湾“竹堑国乐节”上,刘英演奏此曲引起轰动。一家音乐专业网站数据显示,网上点击率创纪录地达到1.2亿次,成了点击率最高的单曲。; ]6 g0 H9 R# _0 A1 M4 L

$ X2 ]! t3 C, z  说起乐曲《百鸟朝凤》受追捧,刘英话语间充满自豪:“现代唢呐的技术和风格尽管已走得很远,但对于中国文化之魂来说,单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一代民乐前辈彭修文、闵惠芬、俞逊发、刘文金等大家,正儿八经把中国传统的东西捏在手里,他们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根。我们这一代人深受他们影响,才成了承上启下的一代。因为我们从小就在民间音乐的环境下长大,学了不少东西,所以现在能走到一定的高度,把唢呐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 L8 `! y' O- ?) x3 N9 N0 U( F0 }: ], y# f
  如果说,附中四年是刘英打下扎实基础的四年,那么大学本科则是刘英在博采全国各流派所长之后,形成了自己个性魅力和风格的四年。他的美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具备“传统唢呐必须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1 {* ]0 `2 y  V, L
$ m" c2 j7 p, _: I' y9 [
  本科期间,刘英尝试着创新技法、创新形式,用唢呐与小号等西洋乐器合作,演奏探戈、爵士等不同风格的欧美流行作品。当然,他更期望作曲家能写出有深度、有难度、有时代特征的大型现代唢呐新作品。
- v  K' ^  \5 R# q1 [- W
4 b0 ?$ O& M& A; X0 p  还在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之时,东京交响乐团首次来华演出,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刘英成了上海艺术家小组成员之一。岂料,刘英的唢呐大出风头,久久的掌声让他“下不了台”。原本准备一首乐曲,结果却即兴加演了五首。这引起了日本著名作曲家、电影《砂器》配乐者芥川也寸志的兴趣。芥川到后台向他祝贺:“太不可思议,七八个孔能吹出如此微妙的音乐和音色!”他答应专门为刘英写一部唢呐作品,邀请他次年在东京音乐厅落成典礼上首演。
& ^! P6 f( s9 x! X- \- m7 g& ^: C
. J4 c9 k8 Y4 X' I% h% W0 u  K+ r! c  第二年,刘英去日本参加中国大巡演。回国后不久,芥川的挚友朱践耳找到刘英:“芥川已去世,我给你写一首唢呐曲吧! 你愿不愿意演奏? 作为中国作曲家,不为中国演奏家写东西,那是白活了!”此曲就是被业界称之为“现代民族管乐的伟大之作”———唢呐协奏曲《天乐》。# ?# I2 k" ?$ b! @

& L1 t( y+ y" ^2 l& t  朱践耳的创作,也一波三折。这期间,刘英生了一场大病。朱践耳得知后,让夫人舒群炖了一锅鸡汤。两位前辈坐公交车为他送汤回家途中,朱践耳还崴了脚,骨折住院一个多月,在病床上完成了《天乐》的最后部分。
6 N8 m" \) J, g9 `8 d. L
  H* F7 N; n1 N& I  在北京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上,由陈燮阳执棒、刘英首演的唢呐协奏曲《天乐》一炮打响,获得音乐界的极高评价。有专家称,唢呐与交响乐,“水火不容的东西,做出了一锅浓汤”。这部作品,完全打破了传统唢呐曲曲式和演奏方式。从技术层面来说,《天乐》是大型交响曲结构的乐曲,民间音乐元素采用广博;二是要求演奏者表情含蓄,具有深度;第三是戏剧性、交响性很强。运用十二音无调性手法,频繁转调,大量的变音,技术难度非常大。0 G' Q; K) m6 h: ^: ~
6 o' ^5 }/ {6 [4 G% E: w
  用一支靠气息控制音准的唢呐,演奏西方十二音无调性作品,其难度难于上青天。演奏不好,既砸锅又毁名声。接手此曲后,刘英一次次登门求教作曲家,吹坏了数不清的哨片,最终,将这部现代大型唢呐协奏曲演绎得十分出色,成了当代唢呐艺术发展的分水岭。
' {4 V+ j; E" l4 x3 K  ]+ Z; r7 ?$ ^4 y
  按捺不住喜悦与兴奋的朱践耳,随后在《新民晚报》发表了《一鸣惊人》的文章,并赋藏头诗一首。他写道:“刘英下了极大的功夫,充分发挥了他的创作才能,做到亦刚亦柔、游刃有余,南腔北调得心应手,中西结合天衣无缝。对他的演奏,我高兴地看到了既能掌握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技法和意识的、学贯中西的、年轻唢呐演奏家已经脱颖而出。可以说,刘英已成为中国现代唢呐的第一人,也是世界第一人!”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92

积分

3

听众

146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792
 楼主| hatxw171 发表于 2018-1-6 2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蜕变:吹着《小开门》梦想当艺术家
6 T8 g. _% `" _
  l; S& x; y$ W  M) c) K  走到唢呐的“金字塔”顶端,是刘英用毕生精力和努力作为代价的。刘英遗传了祖、父辈的艺术基因,他五六岁吹入门曲 《小开门》 时,就做起“白日梦”,梦想当顶尖演奏家。
9 k. D1 ~' f$ h: u
: b8 y% n( L( D; L' x' p% }  出生在安徽肥西县小镇的刘英,祖父是吹鼓班一员,在当地小有名气,常在十里八乡红白喜事上“吹个班”“吹个会”。他父亲则在镇上庐剧团里搞戏曲音乐创作和演奏,笛子、京胡、二胡等“十八件乐器”,信手拈来。
3 W0 d% i; F1 ]: v! O( x! e7 d+ v$ L8 V0 i0 l7 E( d
  那个年代,剧团就是家。刘英整日在剧团里厮混,每天所见就是演员练功、吊嗓、排戏、演出。在这种环境里生长,什么庐剧、花鼓灯、小倒戏、徽剧、京剧、泗州戏、黄梅戏等戏曲,把刘英都给“熏糊”了。刘英对家中乐器产生了兴趣,常拿来把玩。唯有唢呐,他最有感觉,七八天时间,可把听来的小曲吹得像模像样。+ k3 K3 Z1 K% `6 L7 U/ V
2 B5 x+ S6 D1 M% Y7 v8 g2 A
  父亲看出他的音乐天赋,便开始系统地教他。行话说,“管乐一口气”,为练好这“一口气”,又怕刺耳唢呐声吵到大院人家,父亲就在远离小镇的土坡上挖一个坑,盖上一层芦苇席,做了一个“隔音室”,将他赶下去。( O$ @& Z5 B; @# h" i) o& P

$ A3 h% k/ ]6 ^& z5 D; T  刘英说:“席子一盖,坑里昏天黑地,不到20分钟就有窒息感。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还会爬进小蛇。一练就几个小时,每次,父亲把席子一掀,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天亮了’。”  S" u5 I& E5 j" }7 S* z8 L3 z
3 k8 e' }. f7 y3 Q7 _5 i/ I* o
  嘴唇吹破了,撕点儿牛皮纸粘上接着吹。打下一定基础后,父亲便带着刘英进省城,拜师“拉魂腔”名家刘凤鸣、王文轩和丁怀成师傅。父亲工资微薄,有时没钱坐车,父子俩徒步十几里路前往省城学艺,酷暑严寒从不间断。: `. b. r- R3 s" M+ }3 t; U8 @
1 Y- n+ C5 [; [: ^  j) \+ M
  1978年,《文汇报》上一则上音附中招生启事,让刘英父亲眼睛一亮,带上儿子直奔上海。( P6 ]7 N# D, M) `; C0 {

) W3 n! P: u3 f  在激烈竞争中,刘英突出重围,通过了专业考试。可在体检时,刘英因患先天性白内障而被一票否决。这可急坏了他父亲。晚上,他给医院主治医生写了一封言辞切切、长达17页的信,哀求医生放儿子过关。可惜未果。
8 J/ I+ w5 u0 i! O
2 z2 J8 ~9 E$ R2 J4 s' t( H  i  正当父子俩心急如焚之时,时任上音附中校长何占豪听说了此事。何占豪拿着体检表,亲自找主治医生了解病史。在终审会上,何占豪果断拍板:“这个小鬼唢呐吹得了不得,我们破格录取他。我问过医生,就算他眼睛看不见,也要到四十岁左右,说不定那时医学已经能解决这个问题!”
& F, H8 s6 G) U1 h$ ]
2 a% u4 a. d! e( s+ p2 v  刘英说:“如果没有何校长的坚持,哪有我刘英的今天!”1 T' p3 j: }( `: P

; f" G! Z! J" Y2 Y/ c/ N  进入上音附中后,刘英师从唢呐大师任同祥。在严格系统训练下,他的音乐天赋得到进一步挖掘,全面、扎实地掌握了唢呐演奏的绝大多数曲目、技术、流派,成为上音附中的佼佼者。在附中及之后的大学本科,作为学生的刘英,常常受上海市及国家有关方面指派,与闵惠芬、俞逊发等名家出访国外,或同台演出……
( V0 N+ ~  X. [% |! T; h9 ^! m" U9 v* Y8 _0 @7 M' p: v/ C
  几十年后,刘英梦圆,完成了从唢呐匠人到艺术家的升华。他对启蒙老师———父亲怀有很深的感情。提起年迈老父,刘英常常泪眼朦胧。“是父亲让我真正走上了专业道路,他注重‘童子功’训练,带我遍访名师,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并奠定了良好基础,让我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 H4 J! Z/ g9 o& d% g# @; ]3 I) e( B! N' t0 w- B/ A
  坚守:“唢呐在,文化精神犹在”/ {7 y- H0 K( G0 D2 A) U3 r

3 q4 v' C1 O" r$ A  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中国民乐面临着更大挑战。而今,在西方音乐、现代音乐及文化多元化的巨大冲击下,不少民乐团生存艰难,演出频率下降,市场份额被挤占,民乐日渐呈现“边缘化”,人心开始浮躁。在这种大环境下,“坚守”是一种可贵的选择。* }: Q# l5 v9 z- x% u

9 o- f0 v" M" V* z# n: K  刘英自豪地说:“在音乐界,有人丢了唢呐改吹萨克斯,走穴于宾馆与酒店,每天来钱很快。一些民乐演奏员纷纷效仿,也开始改行。但我坚守下来了,决不会变成赚钱机器而走偏路子。留住传统唢呐的根是我的责任。”
: i4 O  G+ \3 [3 f" }" |
3 v: c) J# l8 P' a; o6 ?  2017年夏天的陕北行,让刘英对“责任”二字理解更深。在中国民间,唢呐的作用无法替代,这块土地上,唢呐在,文化精神犹在;唢呐若亡,文化精神也就亡了。* d7 R8 j* N  A$ ]: x5 m
  W! i8 O+ a2 f" q/ T/ }
  原来,在陕西榆林举办的中国唢呐大赛上,刘英发现,仅米脂一个县,就有四万人在吹唢呐。这个数字,实在让人振奋。当地,有个人听说刘英来榆林后,费尽周折觅到他的电话号码。刘英说,“在电话那头,刘英听到他的声音激动到发抖,几乎在恳求,‘刘老师,我能见到你一次,这辈子都值了’。”
* B7 h( ?. Y4 V( ]) D% E4 S- I- f/ W2 r/ O" D
  在陕北,他深切感受到,唢呐就是陕北人的命、生活的乐趣,婚丧嫁娶,一样都少不了它。中国各地农村,又何曾不是这样? 尽管唢呐这种草根性的民间形态,在社会变革中受到冲击,但它依然还旺盛地活着。; f% L3 |! q3 w7 {

$ z. A6 S5 F1 j/ ]. e' Q: P/ \  刘英自信地说:“作为一个唢呐专业的教授、演奏家,必须与时俱进,让唢呐艺术走进大众生活。唢呐从民间走上舞台再走向世界,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得很快。随着唢呐技术的不断更新,视野日渐开阔,许多新创作的现代作品已将唢呐色彩性音色融入大乐队、融入到交响乐队中。《天乐》的实践就走出了一条民乐交响化、交响民乐化的道路。”  y/ m' O. M1 `# n' K6 ~4 `1 R0 X

2 @8 G' n. R( F# E9 q9 h  而今,耕耘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著书立说成了刘英毕生的事业。他创立了“刘派唢呐艺术”,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唢呐人才;出版了《当代唢呐曲选》《唢呐考级曲集》《唢呐演奏快速入门》《唢呐经典作品选总谱集》等专著。) \: n0 J) {2 n+ A' d: t$ r

; \5 O; x8 l$ z  一位身价数亿、年届七十的浙江富商,酷爱唢呐。一次音乐会上,他认识了刘英。之后,他托人带信给刘英说,为了圆这辈子的梦,恳切希望能跟刘英学艺,他在信中说:“如果你愿意收我为徒,我可以给你很多钱。”- B2 T2 L5 N  `& j1 }
% H' _; e& f7 M$ M( f1 @2 q" d
  刘英告诉他:“我敬佩你对唢呐的挚爱,但我的时间有限,希望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搞教材、出书、录音,弥补唢呐专业上一些缺失和空白。你可能知道,在各地农村和边远山区,人们要找一首唢呐曲总谱有多难啊!我现在致力于做这些有益的事。”
# w+ X7 E  j, p) L3 o+ b) C7 d0 ^; S
+ o, Y+ f, e" k; P0 I  如今,中国民乐需要有开拓者,需要有刘英这样的现代派大师,牢牢把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加以发展、创新与传承。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需要更多的像他这样的志士!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4-17 21:49 , Processed in 0.15615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