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卡贝拉:音乐行者不孤独/ g$ ~; p9 `, i2 x
" b6 `2 {( V/ v3 q 今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最佳真人短片奖被来自匈牙利的短片《校园合唱团的秘密》一举拿下。影片用清新而略带酸涩的风格围绕校园合唱团展开小故事,在20分钟的短片中,其排练和演出都是由一位老师指挥合唱团学生的无伴奏合唱,而这种形式便是阿卡贝拉。
3 A! k( L" H" d: Q! J2 B1 p& K: Z, F) w5 `! T8 g
作为一种舶来品,阿卡贝拉近年来进入中国以后,正在以各种方式和形式走入大众流行视野,越来越多的人组建乐团,将阿卡贝拉这一爱好当作事业。方兴未艾的阿卡贝拉乐团,也有着自己的困惑,游走在大众和小众之间的这一音乐形式,让其在国内的市场化之路充满迷雾的同时,也潜力十足。" {+ Y+ K: a1 V$ F$ A- v2 I
2 R& X( D' Z0 i" u# V% o0 ~6 A: ~ 年轻人追梦阿卡贝拉: s- U, P2 [# Q; O; ~8 r7 ^
$ b- o. @# M& q- \ 1993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史君在老师和良好音乐环境的影响下接触到了阿卡贝拉并开始学习;2002年,他组建了自己的barbershop(阿卡贝拉的形式之一)组合;2008年,其组合以一首《Take The“A”train》获得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十佳歌手”。( S1 v% d9 [2 p E) M Y, w
z# f" n h0 x9 b' z+ i 在将组合名字改作“炫声合唱团”的史君看来,自己对于阿卡贝拉多年的坚持,恰好是阿卡贝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发展多年来,国内乐迷对于阿卡贝拉依然知之甚少。因此,如果要在国内发展阿卡贝拉,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史君说。
9 h9 ^9 c6 }$ r3 ~; I& @ u+ |1 w9 ^6 W+ v6 G1 h3 K. ?/ S
阿卡贝拉由意大利语“a cappella”翻译而来,是以纯人声演唱的无伴奏合唱表演形式,其对于音准、音质及节奏感的要求极高,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合唱表演形式。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合唱协会理事长、国家二级指挥王瑞璞告诉记者,阿卡贝拉最初从宗教发展而来,历经歌剧音乐后传入到民间,并被广泛接受和喜爱。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声与扩音器辅助了音乐人的创作和演出,但阿卡贝拉一直保持着原有的清新形式,并未加入任何乐器和电子设备,依然选择用人声模仿器乐的方式,使合唱更趋多元化和完美。7 H, h+ F, z' e$ ]7 r' v( @
8 f' y- _" ~+ q5 S& w 据了解,阿卡贝拉在香港的发展相对更迅速。目前,在香港活跃的团体包括:地铁声乐团、青协香港旋律、姬声雅士、真思清唱团等。多位华语歌手也曾在发行专辑中尝试当代阿卡贝拉音乐风格的歌曲,如彭羚的《窗外》,辛晓琪的《可爱的玫瑰花》《每个女人》等。
5 v( r, j9 z3 a! @, m0 h
% z* d! N' q! @9 f8 ^4 y9 z" l. f 从内地来看,有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阿卡贝拉团队数量呈上升趋势,光是在北京的团队就有50支至60支,团队成员以大学生居多。
6 e9 v/ b" g3 W/ B" p9 D4 Q2 `* [' n4 q7 t5 [
史君所创立的炫声合唱团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乐团风格定位在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改编作品。2011年山东卫视元旦晚会上,炫声合唱团以人声表演两架电吉他的表演惊艳全场,一炮而红。之后,他们陆续录制了北京卫视的《北京客》、上海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深圳卫视的《TheSing—Off清唱团》等电视节目。4 A) [, Y V* X3 q, ]2 B; r
- p8 A/ H9 \; ?4 Z( b$ H- O
在不断摸爬滚打中,史君找到了兼顾情怀和走市场的好方法。“最开始因为很喜欢这种音乐形式,沉浸在里面很享受。在做出了一些成绩之后,我发现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演出、晚会等维持团队生计。另外,我希望通过我的尝试和演唱,让更多人了解阿卡贝拉。”史君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