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进新音区歌声也更开阔8 T- \! J/ G1 e% Z2 o/ c0 V' p/ F
3 s# Z) a6 T, f( C, Z+ I" Z# h! }/ F 从前,小玉珍只是从录音带中自学歌唱。尽管上天关闭了她的双眼,却打开了她的歌喉,带来了清越的天然嗓音。6 U4 v+ {; S9 z( z+ Y1 k/ X9 N$ Y
* l" v0 |: x# F O) V, b
于丽红教授擅长民族唱法,她深知绝不能改变玉珍歌声的原生态和民族风,但又必须用专业技法、按歌手标准,让她苦练唱功、扩大音域。通常,一个科班出身的声乐专业学生,要学5年才毕业。有时为了升高一个“半音”,就要练上一年。
; K: o5 y# [1 Q1 Q% m. i4 i- G' H# J% C/ s; [5 F
边弹边唱,于丽红带着小玉珍不断向上突破,让她接受一系列的音乐肌肉训练,每一块相关肌肉都参与在歌声中,形成一种惯性,变为一种自然。渐渐地,小玉珍唱进了新的音区。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玉珍的个性从腼腆到放得开,嗓音条件也今非昔比。于丽红自信地说,小玉珍学会了科学用嗓,可以健康而长久地纵情歌唱了。她坦言,尽管有各方爱心人士为小玉珍出学费,但她愿意将这些钱用在为她日后出专辑方面。; x0 ]4 y4 A0 k3 R
$ q% g( B1 @. f# O6 i. [ 14首曲目组成的音乐会上,从藏族民歌《牧歌》《檀香叶》,到《北京的金山上》《爱的奉献》,与小玉珍联袂演出的于丽红评价,在真声更多的藏歌“原味”中,小玉珍又适当地混声,进步成长了许多。上音教授常留柱表示,小玉珍的歌声融合民族和美声唱法,从孩童般变得更开阔。
8 h. U% A9 ~, |: {; M; U) B
' B. \$ f; e2 f, {5 ]2 E, l% _0 I 让更多小伙伴一圆歌唱梦' v8 K$ Q# y1 [# _0 W/ g1 ]- V; t
3 W9 j. ]' Q* z8 f& L 于丽红要带教十几名本科生、研究生,琴房门口贴的课表排得满满的,而小玉珍也成了“于家军”的一员。从学习到生活,学校统战部牵头组织了一支师生爱心团队,关心帮助小玉珍饮食起居方方面面。“于家军”的学姐们都是主力成员,陪伴小玉珍度过每一个“音乐周末”。0 _& r" t) P/ Y( n: u
1 f" R! z! I" I" @0 H$ ?9 I
上音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表示,上音培养特殊学生,正是1956年创办民族班以来的传统传承和使命担当。就在上个世纪,上音民族声乐教育家、民族声乐专业创始人之一王品素教授,悉心栽培来自西藏的少数民族学生才旦卓玛。迄今一甲子,上音共为36个民族、4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近千名优秀艺术人才。 r3 Y& e0 w; Y0 ?- u. f7 y
3 f7 J" E/ \) Z' ` 小玉珍更希望,在今后3年学有所成,成为音乐小老师并回到西藏,让更多有好嗓子的小伙伴一圆歌唱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