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府民歌:“旧瓶”可以酿出“新酒”
+ l, L* m/ ?8 {8 I: u7 q3 d4 R. j1 v3 U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儿歌。" ~) J. n* Q6 M
) \* j6 b9 Q- h 一个人,一个族群,都需要有一个叫作“诗”的东西来表达自己、抒写情志、传递心声。从《诗经》开始的歌唱,是华夏大地觉醒的摇篮曲,是中华民族的儿歌。
4 R" J6 k( ^! t( \4 ~# h/ Q
4 E8 ^) {( ?# g" t3 f 唐诗专家闻一多指出,世界上有四个“诗歌的国度”:中国、印度、以色列和希腊。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差不多同时抬头唱起歌来。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而且是一个“诗性的民族”。它是比汉民族的“围墙”——长城伟大得多的民族根基和至尊灵魂,不用砖就可以垒得起来。
' H P: t. U0 V# |7 a0 Q1 x, B: [6 a9 u( i6 S' O$ |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的“乐府民歌”,主要是指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它们和古老的北方《诗经》、南方楚辞一样,都是中国诗歌的原典,蕴藏着中国最早的诗歌母题、感情模式、诗学意象和音乐性元素。4 [ P$ {/ N& r. B) X0 g
% }4 ?" ?+ w ^
一代一代传唱 劳动恋爱和生命之歌
% f8 o9 ?) Q# O( m8 u5 X
3 @9 G* D1 \* m8 q" V9 M7 j! u 抒写情志、传递心声的文字与音乐结合起来,就形成乐府诗的原典。乐府原是一个音乐机构,从秦代开始就有设立。汉继承秦的做法,也设立汉乐府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文字加工、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工作。
9 K# r9 P7 U5 n( p
* R- j0 N7 v) w 民歌采集以后,乐官把它们分类:第一类叫“鼓吹曲辞”,又名“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补写歌词而成;第二类叫“相和歌辞”,是各地采来的俗乐,配上“街陌谣讴”的创作,是汉乐府五光十色的精华。第三类叫“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已经失传,无可归档,自成杂类。
2 X+ M: a0 U" G- \& b3 P/ V) h" U. U$ r, f+ O" p& ^$ O
响在汉乐府里的背景音乐,一是来自秦国的音乐,二是来自楚国的音乐。汉乐府之所以绕梁三日、感人至深,就是因为这些音乐曾经经过秦娥、楚女纤手的拨弄和樱口微启的歌唱。8 |4 N2 R, \: m1 r; [: \
9 q: k. I( ^. H2 t6 }& t/ l- U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制上的乐府机构已然消亡。但当时采集来的田野、巷陌民歌仍然清新纯朴,像原野上的花一样新鲜活泼,具有生命力。它们采来时还说着方言,还带着泥土的新鲜,在中国诗歌史上春意盎然。例如,吟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江南》。8 O& v. X% S( J! Z; j* I5 K
* q3 v4 ]+ r" ~# p3 s" P9 f+ s 但可惜的是,这些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基本上没有作者——他们都“失名”了。其实,每首诗的作者都是有名字的。也许采集时,个人服从了郡县长官的意志;也许有人不愿署上自己的名字,或是乐府部门有所规定,因此在历史长河中集体消逝了。
+ A& N4 a, x0 e( Q( S/ f' z, b4 x$ q; o) @' u+ W
我们只能想象,当年在江南莲塘的合唱里、在冀北秋风的马背上、在落魄失意的下层文人中间、在前往洛阳令人疲惫的黄土路上,这些无名氏一代一代地传唱他们劳动的歌、恋爱的歌、生命的歌。隔着琥珀般透明的语言,纤毫毕现地让我们看见其中蕴含的社会精神和人之情思。: ?7 K0 |2 I! U2 i7 B+ q% t
+ `9 Y4 f' m) ]+ {/ t; e* M 现代理念说,阅读文学作品有三要素:一是作者,二是文本,三是读者。三者缺一,就会有问题。缺了文本,无诗可读;缺了读者,就像没了观众;缺了作者,“知人论世”就无法进行。但是,历史保留下来的这些乐府民歌是那么美丽、那么有生命力。2000年以来,仍然音韵悠扬,传到我们的心里……
% M& e3 n6 @5 z( i# P4 ^
4 g6 Z1 |+ V/ H 汉魏六朝乐府 描绘不同地域的景与情7 v- n" ~. T M
, T1 _3 B3 o6 e1 \
汉魏六朝乐府民歌,是包含了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原典。5 x4 _. P+ J& [& w
& b" z6 H' a; `6 ~, T) Q9 t
我们现在读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觉得它继承了《诗经》的传统,风格质朴、清新、刚健,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针对性。篇篇都是班固说的“代、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品。- K8 G, ^; \2 l& |9 D" h/ g
+ D& e8 Z" k5 v; l5 e" H, M& ~7 } 那是爱与恨、生与死的交织,是悲伤和欢乐的歌唱。富人家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洒,妻妾成群,锦衣玉食。穷人家则《妇病行》《孤儿行》,妇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病妇死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遗孤在呼喊,母亲在痛哭;孤儿受到兄嫂虐待,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穷途末路之际,戏剧般地出现了《东门行》,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1 q1 |2 e2 {. C9 M" k6 N! S) Y Z
! ]6 D P# b+ {" M 假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继承汉乐府,作了人间贫富悬殊、反差极大的对比,那《红楼梦》中贾府的“白玉为堂金作马”,至少在语言上学的就是汉代富人的做派。* w+ Z1 {9 W% q7 ^& _% ~9 `
9 g9 N+ ?! _" K+ [3 ^$ C: W) y9 M Z" G
汉乐府民歌之所以是原典,主要因为它的内容和主题成为后世的母题,几乎每一篇都确立一种母题。许多艺术方法,是历代文学顶礼膜拜和取法的对象;其现实主义精神,影响了许多后世名家。
- x7 I, n' P" D9 c2 {
6 c' h8 p2 S4 }6 h 再来看南朝乐府民歌,它像是江南女子专情的歌。南朝乐府民歌的产生,是南朝农业、商业、交通、手工业的发展结晶,是娱乐歌舞的需要,亦是帝王的提倡、贵族的好尚。同时,它也与当时流行的绘画、书法、音乐、棋艺的日益细密、日益精湛相表里。
, v; e2 A, l- t: b
# y$ B- V$ q' i5 Z* k 沿长江生活、喝长江水长大的人,生命里有水,细胞里有水,性格里有水,诗歌里也有水。这就决定了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5 N; E: y- b1 S6 Q; m+ o
% S$ v, |* v0 @3 J& B& s8 z
南朝乐府民歌一言以蔽之,是一个“情”字。我们不必问,里面的“情”是不是符合道德规范;也不必问,是不是配偶之间的爱情。我们只需问,诗歌作品里的“情”,是否真挚,是否纯真,是否无邪,是否痴得感人。' j2 l _( ^4 i* e7 z0 k
$ @2 N: M- t2 ]" q" l# t 在宋词里,江南的青山绿水,同时化为美人的灵动和眼睛里的湿润。歌如眉峰聚,诗是眼波横,都是媚眼盈盈的江南。因此,今天的江南文化、江南文学,可以说是在南朝乐府民歌中才开始奠定成型的。! L/ `- a2 V, K1 d: u
D, q2 N% n! r. V! p3 | N# r 北朝乐府则在辽阔的草原和大山的背景下展开,唱出了许多歌颂勇武、格调悲壮的民歌。那是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各民族的歌唱,多数为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一方面,四季是美丽的,人民是刚健的,牛马是欢腾的;另一方面,战争、徭役、流浪、流离失所以及白骨无人收的场景,也是歌曲的主旋律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