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90|回复: 1

[乐理知识] 南音一曲飘万家

[复制链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geci888 发表于 2017-10-9 09: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音一曲飘万家
% Z* u7 ?7 d! \  U) W7 I& j
" _. i0 o; }( X( V+ ^5 Q  琵琶横抱,似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乐伎,轮指回旋间气韵流淌;三弦弹拨相和,婉转和谐;二弦音色柔美,渐起沉吟;箫声幽幽,有古远空灵之意。执板者一声拍叩,应声而歌。那穿越时空的阵阵清曲,相隔遥远又温润如玉……6 e& R+ m8 g9 }6 O. D& e2 u

$ P3 m" y* r0 d# ^4 `% \; A  盛夏的夜幕下,福建泉州市新门街上的南音艺苑在灯光里显得古朴典雅。艺苑剧场内,正在举行每周一场的南音公益演出。今天这里演出的是南音传统名曲《朱弁-冷山上》。“故国河山含羞半壁,奉圣命持节云中……”台下,座无虚席,鸦雀无声,观众们沉浸在清冽激越的词曲之中,感悟着南宋忠贞志士朱弁的内心世界。
5 S/ i4 J3 P+ f, x5 @& s$ n4 l3 B9 @) F! G% s
  琵琶弦索吟不尽,一声拍板几声箫。千百年前的追问,荡起今人心里的阵阵涟漪。而连接古今,贯穿时空的,就是这千年古曲——南音。5 J2 z& ^5 s- r

4 ~# n: e  Q- d8 r  Y4 y' H4 f  音乐活化石,穿越千百年
9 h6 M1 t$ h+ k, j; n% l, S6 |
& K' y) m. `! ^0 W1 I  南音也称“泉州南音”,是用泉腔演唱,广泛流行于闽南泉州等地的乐种。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8 Z! P3 F. I' ]& Z& R* o# U
/ k" B4 ], P  v; c; N. A, P/ P
  福建省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团长、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白燕告诉记者:“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小调、地方语言相融合,形成了这一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的唱法因此也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2006年,南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 l# s1 @+ X  P$ V! u
& z2 a1 e6 x# v5 D4 {& }
  到底是什么使得南音这一带着唐风宋韵的千年古乐,能够穿越漫长岁月的风沙,顽强而又完整地保留到今天,并且还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呢?
& S! S0 }0 X: \1 a" t6 U/ Q
1 ^3 T& S9 T6 U5 A9 x  乐因城兴,城由乐荣
3 y; H  Y: d0 {9 W- f7 c3 H: T8 w+ r1 o
  “南音能传承千年,与泉州这座城市密不可分。”李白燕这样说。
0 p' X$ e9 E/ _2 A) Q# l7 s7 J' g7 W4 S
  泉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晋、唐时期,这里成为中原人口躲避战乱的迁徙目的地。中原移民带来了中原文化。李白燕认为,当时许多中原的士族、皇族先后举族南迁定居泉州,他们把来自中原的音乐也带入泉州,并逐渐流入民间。
, l' J! d' X; L& r* N
3 o/ l& t! |: i  i) U8 @+ O4 b) s  南音在泉州落地生根后,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绵延不绝,也得益于这个地方千百年来的繁荣与稳定。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这里是东方第一大港,中外客商南来北往,出现了“井市十洲人”的盛况。
! a% c) L  A! W( o  h7 s& W$ U$ j- _. v* }# m9 D& W) B, G
  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社会的和谐,为南音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使得它就像当地那条缓缓流淌着的洛阳江,千百年来波澜不兴,滋润着泉州人的精神世界。
0 F7 {% l0 D- i3 e
5 U3 |2 @' C( j/ ~( S- z  出自深宫高墙,走进百姓万家, c3 q* ^2 D0 r
& \0 _3 O- b  m# r/ {: G- L
  8月,泉州晋江市安海镇的雅颂南音社内丝竹声声,唱腔悠长。观众坐在古色古香的八仙桌旁,一边品茶,一边听着优雅的南曲,体会着古乐带给人们内心的丝丝清凉。如今,在泉州,南音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p5 `1 ]( p- u

* [* w) q, ^' X4 u& u/ c) c  与今天“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情形不同,许多专家认为,南音的源头与古代宫廷、贵族音乐密切相关。
# ?& ~2 }5 u& e: f1 E% U, ]3 c; W$ {0 e$ L7 u$ J" @2 N
  南音的乐器主要有横抱曲颈琵琶、十目九节洞箫,以及二弦、三弦、拍板等十多种。弦管演奏时,右侧琵琶、三弦,左侧洞箫、二弦,和谐地合奏古曲,或为居中执拍板而歌者伴奏,尽显古朴优雅。+ l! o4 J( c& j; T8 I2 g

! k3 r& [, n' c6 Y- Q' V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详细描绘了当时的名臣贵族韩熙载家夜宴的歌舞场面。图中所绘乐器与南音乐器构成、形制及演奏方法惊人一致。特别是该图中的琵琶和南音琵琶如出一辙,皆为横抱曲项,与当前通行的竖抱琵琶迥然不同。
4 Y9 s8 a! o4 i. s7 h/ X& |4 f/ w" u8 Y, g
  “南音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可以很宫廷,也可以很草根。”李白燕说,泉州南音传衍千年仍然生机勃勃,端赖于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长期以来,泉州城乡各地,以至于海角渔村、山边旮旯,都有民间自发组成的班社。如今,除了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这样的专业团体,民间的南音班社就有700多个,南音爱好者超过10万人。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楼主| geci888 发表于 2017-10-9 09: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脉相承,逐浪“海丝”0 `- G& L; `* j5 `- l. _
5 b* `( u4 i4 k0 o1 d- U1 W  b( d) P$ s
  数百年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泉州人外出的足迹,南音传播至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区。许多游子以弦会友,组织社团,维系了与故乡故土的情感。" u) `# z" t% L+ x% l& C: N2 L( \0 F

/ p0 [* s! E& z3 Z8 k  这些年来,李白燕一直活跃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上,足迹遍及东南亚、日本以及欧美。每到一地,她都要与当地的南音团体交流切磋。“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南音的曲谱、语言、乐器都是一样的。不同社团的人只要站在一起,马上就可以同台演出。”李白燕说,这是因为南音特别强调传承正统,不可随意改动,因此演唱严格按照古代发音。李白燕认为,正是这样严格的一脉相承,使得南音在经历千百年的洗礼之后,成为音乐“活化石”。
/ ]3 K6 D+ v3 i( Z4 [' Z: @0 y0 ~- G6 O( R/ i0 K6 u3 q' G
  古人不重视记谱,许多音乐连乐谱都没有留下,这也是不少古乐消逝的重要原因。而南音却十分重视记谱,弦管曲谱用“乂工六思一”五个简明表音汉字记音,对应宫商角徵羽五音,填入曲词,配上琵琶指法和撩拍符号而自成体系,有效地把各种乐音记录下来,加上南音乐人竭诚地“口传心授”,使得南音的曲目于今仍保存三千多首。
; b7 g2 j7 O4 }3 D5 ?' s# G. S! m: p5 o% }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四代南音传承人,我有责任尽最大的努力。”三十多年的南音艺术生涯,李白燕付出了辛勤和汗水。这份平凡的坚持,和泉州这座繁荣包容的城市,和南音扎根百姓生活的韧劲儿,以及它一脉相承的传播方式一样,一起构成了这一古乐雅韵传承千载的密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8-11 16:11 , Processed in 0.10667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