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76|回复: 4

[歌词创作] 歌曲作法十二讲

[复制链接]

523

积分

2

听众

17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新手

积分
523
可爱天使飞 发表于 2017-9-27 09: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讲  概    论. v0 Q  `* m2 P4 A$ ^3 `! q
- J1 y  I- L! ?3 p9 j+ Q9 m+ s
    一、创作歌曲的基础7 j+ o# ]& n. w3 A  a/ P
    歌曲是音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历史最久,与人同寿;它普及面最广,与人同在: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最密切,与人同乐。它能直接、敏锐、准确地反映人民的心声。, [! t; N7 i8 Q8 t5 ^
    歌曲的种类非常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不同的分类。如以演唱形式分类,可以分为独唱歌曲、重唱歌曲、合唱歌曲、齐唱歌曲以及歌表演、表演唱等等。从社会性来分,又可以分为礼仪性歌曲、群众性歌曲、娱乐性歌曲和艺术歌曲$ R4 p7 A3 v# T) v: Q/ {/ h
等。从作品的产生则可以分为创作歌曲、民间歌曲。我们这本教材,主要是围绕独唱、齐唱和群众歌曲的创作,兼顾其他形式的一些技法,来探讨创作中的技术问题。3 f3 y3 y( y3 ~) m& N. o; T* e
    历史上许多著名作曲家都很重视歌曲创作,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古今中外出版过许许多多“歌曲作法”之类的理论著作。这些论著是名符其实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家的任务,就是要对成功的作品,以及被群众和历史肯定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前人的经验,把它们系统化、条理化,概括成若干必须遵从的原则,以指导后人的实践。当这些原则被实践所否定的时候,理论家又去修正、补充,作为新的原则确立下来。历史就是这样
+ P! ~# F1 O2 n0 h" K  O, C走过来的。这个历史告诉我们:' Y2 k/ ~* s6 ?" y! G' \8 J. M
    1.要学好理论,因为它是前人成功的经验,理论家研究的精粹。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可以避免盲目性,可以少走弯路,更快捷地达到艺术的顶峰。在实践当中,确实有些作者并不具备理论知识,而写出了成功的作品(这种现象不( m! T; `! `. X- E$ J. g( U
仅音乐上有),但这并不能证明理论是无用的。我们需要的不是靠偶然产生少量作品的作曲家,而更需要的是有坚实的基本功作指导,能适应各种题材和体裁,能够创作出丰富作品的成熟的作曲家。! R, ^0 W) `- m1 G$ U$ V! \! w2 `
    2.实践是第一位的,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地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把“要我怎样”变成“我要怎样”。" {& d0 t; ~$ p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作品的高低与成败.一项理论是否正确,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做出准确的结论。作者才能真正汲取经验教训。% \/ K: ]; g1 ?( @( Z  {
    二、歌曲的构成——歌词与旋律
6 H4 C. N$ c) Q    歌曲包括两大部分,即文学部分——歌词,音乐部分——旋律。无词歌、声乐协奏曲是特殊形式的歌曲,是器乐化了的或是由器乐表现的形式。% W6 P. {! K& K$ i+ d
1.歌词部分。歌词是歌曲创作的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先有歌词,曲作者根据歌词提供的意境、结构、情调和风格来谱曲,一首好的歌词应当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与可唱性。离开旋律时,它又应当是一首好诗,简单说来,它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6 W3 R4 h2 O2 H5 _; w2 d  W
(1)感情准确、丰富。  
/ R4 o5 I: r: W% V* }3 k    (2)形象鲜明、生动。  8 ~& ^+ X  g2 j. f( ~
    (3)视角新颖,有个性、有特点。  4 T7 W& A. t  X  ~* F1 \. Z
    (4)长短适中。
' m; M) g. o9 q: n/ H( B    (5)词句顺畅,节奏明快。 * E0 |2 t/ G. g9 ]+ q: B
.  (6)大致上合辙押韵,对仗工整。
) G) P! R) R/ [5 @, Z6 x7 C8 c    以上是从艺术的角度讲的。如果从政治的、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当然还应当具有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符合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的要求。
6 {9 l6 {( i0 i( N$ J    2.旋律部分.虽然在创作程序上处于第二位,但在歌曲的成功与否上,则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它是歌曲飞翔之翼。
2 S0 W' Z8 b6 P  |% o3 r5 {如果我们把旋律分解开来,分析它的各种要素,便会发现它是由以下部分组成的:  
! Q9 m( z9 L8 Q( {(1)旋律线、
5 k$ U! X1 p: o5 ?   (2)节奏型(长短的组合)" _6 I: g) _3 M5 Y0 `
   (3)节拍   
( @' A! l0 [8 j4 J2 t' P  Q   (4)速度3 u, e$ t3 t8 ?0 P1 }
   (5)调性( ]6 t2 j5 l: T' n4 ^
   (6)调式
9 U, L- ^$ c1 E) k, S   (7)结构: T7 S1 W2 x6 f3 w
   (8)和声(单旋律表现为内涵和声)
* U1 P* ]( H# u( S' P/ @   (9)声部关系(多声部作品)      
. r1 w7 k+ Y/ v7 g   (10)伴奏
- \8 Y8 q' |5 @8 g( C8 j对于这些要素及其使用方法,我们将逐一讲解。
8 g1 W3 R$ O, m/ j2 p三、几点忠告
% ^. y6 t! |6 r, G  作为“歌曲作法”的概论,这里要向学习者提出以下忠告,它们应该贯彻你的全部学习过程,甚至是全部创作生涯!
( ?; |. i3 o4 I7 o" M( z( Z8 |    1.歌曲的旋律必须有自身的、独立的艺术价值。古今中外许多成功的歌曲早已“死亡”,而它的“灵魂”却仍然生存在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中,作为器乐作品的主题,作为标题音乐的主导动机,甚至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时代的标$ J8 Q# ]. d$ r) P4 y1 P3 o, L
志而出现,这就是它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所在。5 S9 F+ y' N1 R3 @9 \
9 B  x1 }, R. c0 ~2 W
    旋律与歌词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决不是简单的注释、翻译或图解。甚至有时旋律与歌词的韵律相违,却也取得了成功。如《跟着共产党》(沙虹词,王久鸣曲):
. j3 }; D" I0 x* l  _. C8 L
4 h: I1 V8 y" T& B    许多人对此提出过异议,第一句在词曲结合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误,然而它仍然是一首成功之作,仍然传唱不衰。其原因一是旋律本身形象是准确的,具有歌颂的性质。二是它的历史作用。它是第一首中国共产党的颂歌,它代表了一个时代,这种历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它的失误就被原谅了、通过了。
# B: e; L6 t9 z. J
2 y# o! H+ u/ j1 b6 e3 ~" `再如《英雄的赞歌》(公木词,刘炽曲):
  Z# l# [/ ]" u5 L% }& g/ | ( b! U: |5 v2 o; K( j
作曲家没有简单地处理“英雄”两个字,而是顺随旋律的自然流向而下行,造成了“倒字”,但唱者、听者都没有感到不舒服。什么原因? 是优美的旋律给予了补偿。' ]5 j9 x5 E; Z# `4 U5 j4 U8 R, s: K
再如’《长征组歌》中的《飞越大渡河》,其歌词是:
* \6 j6 F( }+ R/ E        水湍急,山峭耸,
; X# s  R4 o# g9 {4 @        雄关险,豺狼凶。
7 c, x0 X9 A& G8 t( r: ?        健儿巧渡金沙江,; H, Y. p9 n( X' H- }5 z
        兄弟民族夹道迎。
, z0 O+ O3 j/ Y. ]+ ]2 [. }2 i        安顺场边孤舟勇,2 V" F, l3 U+ k
        踩波踏浪歼敌兵。
  _) O- v5 e0 N" _+ e7 |, ], ^.      昼夜兼程二百四,/ g+ E) v9 S, }3 \( H5 ~  a
        猛打穷追夺泸定。% \! B: X# J; M- t
        铁索桥上显威风。
; C' j6 l" |1 @; b! N% T: `# L% F, q        勇士万代留英名。. z6 f- ~3 o% D; d5 @8 A  Y
在1 0行歌词中,情绪、意境几经转折。“健儿巧渡金沙江” 中心在“巧”,“兄弟民族夹道迎”隋绪是欢快热烈。“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是水战,“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是山地战。如果曲作者对歌词在情绪上跟得过紧,每句必跟,亦步亦趋,似乎是忠于原作,而实质上是把自己置于被动的,无所适从的地步。曲子失败了,当然也就谈不上“忠于原作”的优点了。这首曲子当初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曲作者采取了主动地塑造音乐形象,“以不变应万变”的方针,把形象集中在一只生死悠关的渡船上,前面有敌人火力封锁,滚滚激浪,后面又有几十万敌军追赶,形势紧迫。曲作者在此把词句的细部都统一到这一特定环境,特定情绪中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个性的艺术形象,从实质上讲,它更接近于词作者的本意。
5 g2 [# H7 y/ y: O! A! X* I) K2.歌曲旋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个性,有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它比所谓的“美”更加重要。武大郎并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美”,但它有个性、有特点,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它是不灭的,不可替代的,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的美。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是这个道理。
8 G9 Q5 _9 r* a6 X5 M艺术活动,包括创作和欣赏,对美的追求由浅到深,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表象美、内在美和个性美。就歌曲而言,表象美主要是指旋律动听,有味;内在美则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有较深刻的内涵,能打动人的心灵深处:而个性美,则更要求作者有独特的艺术见解,独特的艺术手法,独特的表现角度和独特的表现手段。+ a! D" D" q4 h: C
在歌曲创作上除了一些最基本的条件以外,最好的作者是有个性的作者,最好的歌词是有个性的歌词,最好的旋律是有个性的旋律。在音乐的其他门类中,诸如演唱家、演奏家、指挥家等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Y6 H7 O5 ]4 x4 T" ~- Y
当然,作为一个初学者,有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在这方面不能苛求。但一个青年初学者,在学习之初就应该立志创造有个性的艺术品,那么他的模仿阶段便会较快地结束,较快地走向成熟。
: N. F5 M. K/ M1 b    3.一个有作为的作曲家,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及社会知识。对于前者很难有所异议。而对后者,就不一定都那么重视了。我认为,阻碍我国歌曲创作向前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作者的知识面、生活面还不够广。诗家所说,学诗“功夫在诗之外”,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这个意思。4 A! {4 _! V. K+ T5 b5 \' `
    作为初学歌曲写作的人应注意以下知识的学习。
& E- z. R3 z( y/ m  C; ~(1)音乐领域的各专门技能: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配器法.一两种乐器(包括打击乐器)等等。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多余的,写歌曲“会写旋律就行”。岂不知,只会写旋律,合唱要别人配,伴奏要别人写,这种现象是历史的产物,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已经从中吃尽了苦头。有的作曲者的一些旋律,缺乏功能动力,内在和声关系混乱,甚至一个和弦用到底,令写伴奏的人哭笑不得。当前的.“流行热”,瞧不起“老腔老调”,就是对过去现象的一种报复。  
: C, Y6 z0 f3 [. }. i (2)文学修养。诗词歌赋、小说、散文、对联等等。音乐和文学所使用的语言不同,陈述方式不同,但在功能上,都是要塑造形象.抒发感情和阐述哲理,它们在众多方面是相通的、相同的。文学研究会对作曲家有很大的教益与启发。而歌曲的创作与文学的关系尤其紧密,因为歌词本身就是文学的精粹,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就很难对歌词进行选择和处理。+ q( R$ U4 b% I+ e# a' V
2 s7 _4 j$ ?1 w( R- W( `3 w
    与此相联系的还有口头文艺形式,如说唱中的数来宝、山东快书、大鼓等。它们与语言的结合非常紧密,从中可以学到许多处理节奏和音韵的知识。如《突破封锁线》(肖华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曲)中的一个片段:/ P  @- t; t2 k  r+ `6 Z
& g, J" T  }+ v( _. a  d. K! @
6 n8 G; |7 k& }7 Y' `$ v2 |2 l& r
    这里的节奏处理,就是从山东快书《剃头》中的一个片段得到的启发。
1 L! F- y% `1 b- g) A 8 k$ g6 G: c0 |# ~3 U1 r
    (3)美术知识。音乐与美术的关系极大。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美术流派,都会影响音乐界的动向,都能在音乐界找到相对应的流派,巴罗克音乐、罗可可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原始主义、表现主义、自然主义等等,都和美术界有着连带关系。% S* V. h  B6 r# R) G6 C: F. p8 s
美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是人类美学感受的两个极端。欣赏美术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在线条的运动上,会对作曲家有很大的启发与教益。, g6 L" |8 O7 g, b" m3 A( F& i0 g
(4)建筑。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美学中的许多原则,如“黄金分割”、“对称”、“对比统一”,都和音乐美学中的原则相一致。1 B3 Q* z9 Q# G5 P/ S  Q
(5)史地知识。音乐的笔触可能涉及到历史的每个角落,也可能涉及到山南海北的很多地方,因此有必要学习史地知识。
& N! C" B9 q% O(6)最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要对你所表现、歌颂的对象有所了解,对你的听众有所了解。不热爱儿童不可能写出好的儿童歌曲,不熟悉连队不可能写出好的队列歌曲,其他如煤矿工人、钢铁工人、铁路工人、商业职工等等,如果你一无所知,怎能用音乐去反映、去表现、去歌颂他们呢?
) _  x  O) B2 y5 A. H4 D 4.天赋和灵感
' d5 F& M; J" t: I1 t关于天才和勤奋的关系,我们常可以听到一些富于哲理的格言。就我个人的体验,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不期而至”的灵感。我的创作冲动和灵感,常常是在苦思冥想若干时间之后,才在一个偶然的时机“冒”出来。如在睡梦中,在乘公共汽车的中途等等。如果没有若干时日的苦思,这灵感是绝不会到来的。
# e" t3 _2 h/ b4 q6 l: D  h苦于缺少“灵感”的同学,大部分并非没有才能,而是属于:(1)经验不足:未抓住要害。(2)思路不畅。从感性要求到音乐形象的形成,有一条独特的渠道,这条渠道是在使用中形成和畅通的。(3)追求的强度还不够,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

积分

2

听众

17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新手

积分
523
 楼主| 可爱天使飞 发表于 2017-9-27 09: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  旋  律  线* V- [6 A2 Z! e5 Z
    一、什么是旋律线
/ J& P, E" |% g( ]    把一首歌曲的旋律肢解,分解成许许多多的“零件"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未曾注意过的事物。如把一个旋律加以简化,去掉节奏、节拍、长短和强弱,只剩下单个的、等值的音时,便看到了一条清楚的旋律线。在用五线谱标示之后,它的曲线便一目了然。其中可能包括着:
. V' f; I% _, x! r0 T# z    1.上行或下行级进。
+ d( N3 [- t7 H2 ^8 \) a+ j& p    2.上行或下行跳进,包括三度小跳和五度以上的大夥。. h3 Z# Q  u* x( T
    3.高潮点。  
- p6 m/ {8 O& c    4.低潮点。
/ J2 O; G6 s  G4 s    (同音重复是节奏范畴畴的内容,只作为一个单音。): o% [/ b- b, o6 h( ~. J. e
0 N- k6 \/ A% }4 O& q2 |
在没有强弱、长短的帮助时,较高的音占有优势,较大的跳进占有优势。如《静夜思》(世新、晓岭、刘薇词,宝林、林华曲):
( E: ^5 _+ h; @, D& @/ O
( }$ \2 |/ N* |  t这里除去句与句的衔接处有一个六度跳进(这种两句之间的跳进常不会引起注意)之外,大部分是级进和小三度跳进。而在五声调式中,小三度被认为是级进关系。这样,真正称得上是“跳进”的,就只有3—6和5—2两个四度跳进了。这种以级进为主,音域不宽(主要在中音区活动)的线条,很适合表现安静的意境。再如《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卢肃曲)。
; u4 p- R# R8 A3 M* E
; w5 Z2 ~% D" c# }8 K: Z除去两次3 2 1之外,全是各种跳进。对于表现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慨.是很2 H& Q, W& r+ h8 y& x& f' M
恰当的。  F' X6 q/ g. j3 L8 X
当我们学会了把旋律线“抽出来看” 的分析方法之后,去认识旋律,掌握旋律写作技巧,特别是在写作大型作品和多声部作品时,是很有用处的。(在后面举例时将不再列出五线谱旋律线,希望学者在心中做一番估算。)
1 R# x* P- n& W* j二、旋律线的依据2 \- z$ D2 e. j% |
旋律线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它是感情的“载体”,同时也带有很强的理性与逻辑性,因为只有“合理”的运动才能生存。
! `- W; k5 p4 n: @旋律运动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旋律怎样运动才算是“合理”的?以下便是制约旋律运动的主要因素:
: n2 N7 T* q6 ?( I4 D+ v    1.歌词的感情与节奏;
9 W* [$ d7 j! K% X) o0 y$ B! B    2.调式、调性、功能的需要;5 C1 k( ]/ \. s' p0 n$ l$ |
    3.风格、特色的倾向:
; h! [! a4 p* @& n0 d, C    4.节奏、节拍、速度、情绪的设定;; I  g8 H: V/ Y6 \$ O( B
    5.乐句、乐段结构的要求:
; n# g& z6 w5 _: q) y    6.高潮、低潮的布局等等。
7 e: c6 |" h& ^: C# @, \  这些因素在后面的文章中会详细加以讲解。
4 k  z& `; D1 A4 t0 O三、旋律线的规律
& g* g1 @7 Q! C( ], `9 U  旋律线的写作,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古今中外的理论家、作曲家,总结出了一些笼统的规则,作为学生练习的参照。它们是:
0 L( J9 u2 E5 ]& G, D1 _. G1.级进和跳进要交替使用,连续使用太多的级进(超过三次)和跳进(超过两次)是不好的,容易有单调乏味之感。
8 ~" @& j% T5 {; @( j2.大跳之前反向预备,大跳之后反向脱离(级进多于跳进)。如《歌唱二郎山》(洛水词,时乐濛曲):
2 [8 V7 D# R2 H
3 V4 y+ P. W3 w$ E在八度大跳     之前是向下小三度(可以看做是五声调式级进),大3 c& o1 a. K# w. p. }( _
7 {% }9 F) t0 R' j+ J4 a
跳之后,是连续向下大二度级进。再如《三百六十五里路》(小轩词,谭德常曲):. c7 ~& l/ t) `9 ?* p. s

0 v( R$ N" o' @- }5 [6 @9 X& i向上八度1— i大跳之前是下行级进,大跳之后是下行小三度。$ y& m. a8 o. ^/ z0 ]4 ]3 Q( @
3.一般不做同方向连续跳进,同和弦(分解和弦进行)除外。
: L' }: Y6 E# v
& s. X. ^# k2 n3 C: F为了研究跳进的运用,我们可以设定,要从开始,做一个向上的进行,可能有如下一些方案:
- W) `2 ~; [6 c2 y& x/ h+ N4 ?( M
9 m. K3 h8 P. Z. E0 @①是分解和弦.在进行上自然没有问题,但它的旋律感不强.更像是一个伴奏音型。$ u$ b9 s0 |6 d
②可以看成是调式和声的分解和弦。中间有一个二度级进,使得两次四度跳不那么生硬,在旋律感上也较好。
6 ]1 C$ e$ q8 Y③连续两次四度跳,就有些勉强了,好在后面的5音,可以和前面的5形成八度的呼应关系,在特殊情况下也许可用。
' F. @- h, e9 q+ |/ f0 _6 E④后面的五度跳,使这一串音的进行出现了九度关系,更加吃力,但假如后面紧跟着下行到5音,则可以看成是②的变化形式。   8 a. Q% C, t# x4 N" j
⑤不可取。它虽然与前例只有一个音之差,但这个音却是非常关键的。前例中间的二度进行,使得后面的跳进得到了缓冲。而这一例的连续跳进却没有任何的依托:和声上互不相同,音程上没有呼应,不论是歌唱还是演奏,都是很生硬的。
7 D4 `; d/ o6 ?, \5 q    ⑥如处理得好,偶然一用也许可以。在四度之后紧跟五度跳,可能有些吃力,但它们形成了八度关系,似乎可以看成“变化的八度跳”,最后的音下行级进也可以使进行得到缓解。
6 l. X3 m5 F0 j3 G, o+ V3 \
# M6 K& V& R  I. e 4.避免级进之后再同向跳进。因为它们会使旋律失去平衡,难以有稳定感。如:
: W2 }. f! }$ o) G. {( G 5.增减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进行要慎重,最好有预备与解决。预备的办法是同音保持或反向级进;解决的办法一般都是反向级进。处理一个小七度跳,可以有以下办法:6 Z9 [3 s( L% R
( o1 c2 f# M/ `- ]: F1 F/ @  y8 B
再如.《国际歌》(鲍狄埃词,狄盖特曲):
: ^, Z* Z8 i% i0 z0 W" \+ j
- T: b3 C/ G( f% k- |) n; A. b& E3 m  L. ?  L' c6 b' N
  6.一个旋律要在适当的音域中活动,应以中声区为主,高声区或低声区都不宜过多停滞:使用音域太宽或太窄都不好。2 h, }8 j2 Q; a/ q, K5 l6 r
  7. 一个好的旋律,要有适当的高潮点。高潮点往往选择在中间稍后的位置(即“黄金分割点”——61.8 %处)。如《团结就是力量》全曲大部分# I8 U, k- h' h' D% S9 Y* V9 S
/ i2 [' W, ?. L" o: }. S
在一个八度之内活动。只是在第2 9小节处出现一个音,形成全曲高潮。这种布局很适合作为群众歌曲齐唱使用。高潮点稍稍偏后的原因是,这首歌有不可缺少的反复,是个反复乐段。6 P& Y! y! D9 h/ S2 I6 k' V
再如《谁不说俺家乡好》(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词曲):3 m  V( I1 b7 g, z+ |

7 g* C# {7 q, W& S/ y    全曲十二度,从2到6。两个最低的音分别在第一、二句上,作为情绪的铺垫,高潮在“哎”处的第9小节,恰好就是“黄金分割”处。2 g5 F3 M+ B* O3 }6 j
    这首作品具有流畅的旋律线,恰当的级进、跳进布局,适于独唱演员的音域,特别是“民族唱法”演员的音域。
% F- J' r0 q& G/ e& |
- E3 C5 B' A" n    下面对《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的前两句做更加详细的分析:
8 \) X8 y% N# d0 I7 T3 s1 ~ 9 J/ Q0 B4 g  \1 F, y* X. j, |, N
    这个旋律自然天成,似行云流水般质朴,而其内涵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h) {3 k4 g, O4 M" G
    ①②是八度跳前的下行预备,2音是个“助音” 如改用“经过音” 就完全乏味了。5 Z$ @$ Z! A0 _: O% }: |6 f' ?
    ③是①的升高、扩大,6音也是助音性质。
  d; k" t0 o$ ~5 L  |( x④是对前一小节的对应。
" l% T1 o0 t( q# E0 H: E    ⑤是③的变化,给以强拍上的“强化”。+ O0 D# c* ~! B8 Q' z
    ⑥是⑤的反向对应。
' X, D5 f) K6 I    ⑦是④的反向对应。
6 Y! P6 q) A; `前2小节就把音域从   到i覆盖,使旋律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便于独唱的发挥。
# q/ P5 q/ u0 j# M: M+ ]# x5 [    应当说明,作曲家很少在写作之初就如此理智地加以推理、布局和计算。作曲家运用的是灵感、直觉和习惯。而在这些的背后是严格的训练.多少次痛苦失败的教训,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超理智的本能——这种本能是通过实践而获得的。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3

积分

2

听众

17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新手

积分
523
 楼主| 可爱天使飞 发表于 2017-9-27 09: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规则在创作中的应用+ J5 x; Y, i  d# M. `( k
    任何规则,“条条框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教科书对初学写作的人规定了种种限制:这也不许,那也不许。然而这并不是要限制人们的创作思路和灵感。它的目的在于要学员在极端困难,近似“严酷”的条件下,写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来。这种磨炼还会使学员养成一种严谨的作风,找到一些最基本的规律。经过这种训练之后,一旦获得“解放”,音乐的翅膀便会自由飞翔。所以,作曲者对这些规则不要被动地“遵守”它,而是要主动地“运用”它。在进行创作时,
% m* _8 r# Y% p0 F) R) J  R旋律写作的最高要求是反映内容和思想情感。一旦内容需要,思想感情需要,或艺术风格、艺术个性需要,任何规则都可以打破。如果效果好,那么很可能又会形成新的规则。这种“打破”便是一种创新。(不过,这里我要引用一位理论家的话:缺乏基本功和技术上的拙劣,是不能用“创新” 加以掩饰的。)- G) h  h6 g) D
2 t; C* y* L3 |" f' A+ ^& q
在现实作品中,或民间歌曲中,大胆破格的旋律随处可见,如山西保德民歌《来成拜年》:1 f  B' e: o2 F# H- _  n2 i) H
; y! N# }; S; R; h. m
又如《拥军花鼓》(陕北民歌,安波填词):6 ?; D% K/ ^: V( T1 k4 i# P
连续使用小七度、大六度跳音,而且在大跳之后又连续同方向跳进。这些不
4 ^. w& a) S, O' u0 k( q寻常的进行造成了个性化的、令人难忘的艺术效果。
, [6 B- }9 @: s+ q9 C* p    下面我们分辑两个例子。其一是《黄河颂》(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的第一句:
7 ?( X7 @# [' M) s2 p, ~0 r. {/ b* T
: d8 l/ Z" L$ |  L! Z1 c    ①从全曲的最低音1开始,很快达到了全曲的最高音,可以说是直冲霄汉。同向两次级进,再同向小三度、大六度跳进,像浪涛扑向岩石,一发不可阻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A5 ?# [; s. n' I5 Z! d# ?7 }
    ②从高峰逐步回落。是1 2 3 5的反向对应。* Q" L7 Q$ k' l" D9 ^. G+ U
   4 k8 N( }+ p$ M0 T, ]4 ?
③已经落到谷底的旋律,又反弹起来。如果“一滑到底”就太白、太露了。  
* N) j! x7 M( Q# B/ @5 D$ U- |* o4 G    ④经过曲折,最终稳稳当当停在主音1上。
2 A! ^: F1 ?" _    整个旋律进行犹如一次洪波涌起,非常壮丽。: r  `) }0 m" F0 G: P3 y
( q4 l; D9 k: P( A8 f
下例是鄂尔多斯民歌《泉水》:
& i) P  v) L& v. q* a4 t2 i% E
8 Y% R1 V  v7 a7 A: E8 s5 a6 h
; t, Y5 b, y1 p  p % ^1 a+ L  Y- {  d9 X& Z3 m

  b6 F: b# o' W! q2 G2 j% s/ Z1 J3 o; y5 c) p+ J
这首民歌非常豪放辽阔,音域将近两个八度。 并且有许多连续同向进行:
) }: w+ W" T4 X7 B% w% V  z2 o. N9 x8 L" I# K
以上两例看似“大胆”的、“违反常理,违反规则”的旋律,如果用和声的角度加以分析,却是很合乎逻辑,很“规矩”的用法。前例是一个l—IV—V—I的和声过程。不过作者使用得很活,不露出“分解和弦”的真面目来,他把分解和弦用活了。后例也是一种和声结构的反映,即四度叠置和声的分解和弦。这便是“连蹦带跳” 的旋律方式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柱,而没有失去平衡的内在原因。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9-28 20:17 , Processed in 0.21219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