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 韵) a( [: x8 x/ {8 s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u2 j5 o, Q6 c9 u* p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U5 E9 c! ~/ c6 O7 n) b; s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 U8 g% }, J7 h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l& _2 f! R: o, ?( W4 ?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O6 T2 c9 V& x( a
楸树馨香倚钓矶,
6 E" T$ j# x4 u, U: c% A; t" u 斩新花蕊未应飞。
: C0 b6 }1 `, v* B2 A/ g 不如醉里风吹尽,. I8 P4 P% ?; E L1 X1 ^3 h7 @; Y
可忍醒时雨打稀。
, j) O5 ]/ k$ n, B3 H" M9 K" v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 j5 V/ S" Y6 w, o! c又如第二首:6 I/ N; l1 F: b9 f4 j
门外鸬鹚去不来,; R. N W H# B' {# a, l
沙头忽见眼相猜。4 G; l0 g0 A" l+ f/ m( j. ^
自今以后知人意,
% q: }$ d6 y4 |, k, X; J 一日须来一百回。: T( e+ f# `8 R6 z: d: q/ I v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 d6 M/ S1 [/ p* c* S+ m6 n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 m% i! o0 f% C3 H酒渴爱江清,
( H7 A" M n; t3 B7 e 余甘漱晚汀。/ g& Q+ ]! F6 W' F* L- c9 \1 _4 t
软沙倚坐稳,
% j2 `/ l e' V$ k" c4 m! U 冷石醉眠醒。 @9 I; X7 Z+ B1 O- @0 i
野膳随行帐,
' i! T1 o3 d) J/ J 华音发从伶。- c+ c7 v1 k) V+ ~% v( q
数杯君不见,
5 j/ p% V9 t; k9 F, E 都已遣沈冥。
, D! h. b; w6 {. q' q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Y' R) P# t+ A5 b" u4 D' c5 T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D* v: S% t! C: `' c, Y# r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 |1 k7 `1 F2 e. `0 h5 V& S 楸树馨香倚钓矶,3 a3 C( C+ J ^( k* o" V
斩新花蕊未应飞。
0 l+ Y3 i1 _6 j 不如醉里风吹尽,
; a/ f8 ?+ z6 P 可忍醒时雨打稀。
' W0 K# e: D) r0 z/ m5 b+ N 一画:一
" f4 _0 A6 K9 D7 u4 a; b4 e 二画:七八十
/ d$ j0 T& ^" X/ H4 ]. i: R 三画:兀孑勺习夕
$ W8 H4 ^, S) r/ K. e9 ` 四画:仆曰什及
- }+ a* e/ ?8 k2 s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5 T" o7 z% A( l6 ~" ^# x& ]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f6 @# N8 {$ U& A# b% _: i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 R7 p' m7 o5 N) ~$ l ~2 {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Q8 j# m, H4 U9 E* b6 L/ D
九画:觉(觉悟)急罚, ^& u9 E- |, o3 E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2 ^) ]1 @ S; A6 A8 E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1 d% F3 R4 @% _) h- ]5 x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 S2 r9 G9 `9 B' V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 H0 Q+ l9 m, A- \' @3 c+ ~; [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 P W8 {" a8 v) K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M' d5 c& o2 e: d7 z" Y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r" ^* \1 X4 Z: G$ |
十七画:擢蟋檄
+ f; {+ N+ y7 P7 H6 i$ X3 ] 十九画:蹶% G5 B I+ t* V- n* I/ I( T
二十画:籍黩嚼
' z$ z* d/ X) P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念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