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深入生活,创作生命力何来5 @' Z6 ~* e" k" a9 K
4 M5 F3 _8 Y( o) A! p
——听胡小石讲述《乌苏里船歌》诞生走红
/ G/ w6 y6 _" H: K- [) M) f( {$ W8 H: [8 W( b& q
日前,曾创作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的著名词作家胡小石,随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采风团再次回到《乌苏里船歌》的诞生地——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站在蔚蓝的乌苏里江边,伫立在巍峨的大顶子山上,胡小石说,那感觉像回家一样。1 R. A; ?8 [# n, _
' K8 P! ~( X- w) S 1962年,胡小石走进了赫哲族同胞的生活。“领导要求我们到生活中去捕捉灵感,要正面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社会主义。赫哲族在新旧社会的反差特别大,从一个濒临灭绝、苦难深重的民族变成了国家的主人翁,他们的幸福感非常强,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我就想,何不写一首赫哲族的歌曲?”胡小石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 f, F6 J6 P: w, Z" e! {
/ l, C5 Y* F. u& R 那时交通不便,胡小石偶尔能搭上老乡的马车、牛车,其余几乎全靠徒步,就这样走完了赫哲族当时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边的3个聚居地。( d( L6 I+ ]" S+ n
) ?. ^# f! ~; z9 R 3个多月的时间,胡小石和赫哲族渔民同住在网滩(即捕鱼的地方)上临时搭的渔窝棚里。“鱼汛来时,船队就要随时出发。每个船头都点个灯笼,成排成队的渔火,很壮观。”胡小石说。& S, s0 u$ F7 ^3 C( [! ~
8 I4 Q$ T0 t% P7 x( W3 b 深入生活让胡小石发现了鱼对于赫哲族的重要意义。鱼是赫哲族的主食,渔民们在网滩上把生鱼切片,用醋一杀,就是赫哲族的名菜“杀生鱼”。装满一脸盆,赫哲族人就开始喝酒,喝高兴了就会唱一段、跳一段……“那时,赫哲族兄弟每天给我做一洗脸盆‘杀生鱼’,我一吃一整天,足足吃了3个多月。他们特别热情,只要认你是朋友,能把心掏给你,二两烧酒下肚,什么话都跟你说,所以那时我跟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到现在还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老朋友故去了,他们的子女还跟我经常来往。他们都是交心的朋友。”胡小石说。
8 V- \% _! F* A3 n! w; C
1 S. N) v& I0 o' q$ d4 @/ O, b 胡小石回忆,当年与作曲及演唱者汪云才、郭颂合作创作《乌苏里船歌》的过程,可以用“精雕细琢”来形容。“我们3个人经常吵得脸红脖子粗,前后用了近半年时间才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