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舒柏特 (Franz Seraph Peter Schubert)
p5 y$ N* h7 P- f" p# i
9 F5 m! W1 a; Y1 X% V ]& y(1)名家介绍:
1 V# C# l, b7 r o1 I0 d8 P7 t9 W9 V% q7 \, ^
舒柏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童年时代就接触音乐。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j' f! ]* k3 Q6 }& t. h' m
" j6 z0 P8 `; q; t1 k1 ?/ ?* u
(2)代表作品0 W" O" l! h4 z* `
2 ~( _5 k: X+ `4 U8 N! W# `舒柏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那由感而发的六百多首歌曲。 我们熟悉的还有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 e _& \% t) M, p* V, B
4 d5 i1 q1 E+ `7 f2:肖邦(Fredric Chopin)# ~0 p3 K& l( h$ L. z
9 P5 a8 e2 q" n
(1)名家介绍:
! D6 G. `# R- e, n- H3 ^6 T! H. P$ G/ V: f" h7 c6 t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在与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的交往中,肖邦步入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他巧妙克服了钢琴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的主要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漠。他第一次在音乐中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使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他的作品旋律矫健勇猛;玛祖卡那骑士般的辉煌;圆舞曲充满甜蜜的柔情。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神秘莫测、令人销魂。
) t. g; W4 q- ~/ V! s
7 T/ w3 \8 T# _(2)代表作品:
; |8 j+ \1 N4 |3 a8 A; m/ |( t; Z! Z; c- `' o4 } L) X, H6 [) l+ m4 ?
《f小调钢琴协奏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等。3 x! J+ d, Y" w* v" }* E
8 M' [5 h0 J! q* q4 s( W' K3:韦伯, k2 x# }5 o( o0 G, S
" Q# C0 K8 y' a0 T+ P4 D" ]
(1)名家介绍:, ^/ a+ C# {2 R+ F" N# y1 |/ Q' A
* U" d; u" e1 Z/ m/ C i% i
韦伯(1786一1826)德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d) `* W# o+ s+ ~! h
+ v! u n$ b( L2 F$ w- x(2)代表作品:! k q/ @2 u# V O4 N: x1 [
+ K3 i0 W6 d A9 D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V0 i$ j$ i: W
" c& _1 ^0 k- O6 Q4 X, O8 N
4: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R3 ?$ j0 m( H
8 k+ p7 o( a6 k$ J t(1)名家介绍:
- V8 K: ~- p' b' c; r
" ]- o1 w2 I. _* |' G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1862年,柴科夫斯基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踏上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决定性道路。1866年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十一年之久。他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柴科夫斯基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世界规模的俄罗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人门阶梯和"门径"。' \2 O2 w8 U8 r
5 j- @' H3 s+ T1 z6 j9 u# n: y$ ^
(2)代表作品:
9 Q9 v# O- i* W, ^! o" B) h% ?+ W
1866,他创作出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1888-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法国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涅等结下了友谊。 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开始创作两部天才的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在这期间,他除了创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舅人》、《胡桃夹子》;还有《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重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平涉及所有体裁。特别是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绝笔之作。7 H6 Y* t5 W% t: V4 a4 U
8 P/ h- |) @6 z$ u*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