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剧院:建得多,还要用得好
, C3 N4 s! |/ @8 g" F8 _* ]- ^
* `1 ?( W9 d; Y! ^1 _ 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如果说戏剧是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生态中提炼出的盛宴佳肴,那么剧院就是这道美味最恰如其分的容器和载体。自十年前国家大剧院落成以来,全国各地便掀起了一波接着一波的剧院建设热潮。目前,我国艺术表演场馆(编辑注:都可以宽泛地当作剧院,下同)数量已经超过2000家,预计五年后将达近3000家,十年后将超过4000家。然而,文化部2015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各级文化部门所属文化场馆年均演出仅43场,每个观众席年利用仅26.5人次,相当于全年338天都在闲置。如何在建设大量剧院的同时,把剧院利用好,既是各级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文化艺术管理领域重要的时代课题。: H# E, F+ v+ J; q3 V) f6 ?
4 T5 |3 w3 _6 N/ z, K6 b$ [
剧院多,演出少,管理跟不上. O) Z& o$ ~) R. O9 ?
# C" N" f l$ y1 t$ ` 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共有艺术表演场馆2285个,比2015年增加142个。照此速度,五年后将达2950家,十年后将达4000余家。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剧院的建设和管理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设分布不平衡、剧目演出严重不足、剧院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 X/ S$ L2 |3 C6 I4 F5 H0 ?, W& ?& t9 w; [5 @. `3 ?' \
我国剧院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从地域看,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呈现东多西少的布局;从层次看,存在省强县弱的局面,尚有40%左右的县市没有正式的剧院,在边远贫困地区,剧院更是缺乏。7 S/ l: ]; e- C1 |, ` z, {9 R4 ~
" E: O+ s# @1 q. |7 W
文化部2015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各级文化部门所属文化场馆年均演出仅43场,而一般的剧院通常需要年演出达200场才能较好地进行运营,因此大多数剧院还有近80%的提升空间。另外,前述场馆每个观众席年利用仅26.5人次,相当于全年有338天场馆处于闲置状态。2015年全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10.78万场,但进入剧场的演出仅有9万场;全年9.58亿人次观看演出,但是进入剧场观看演出的仅有4000万人次,可见对剧场的利用还有很大空间。$ z6 p' A. q: `! u
: g1 D1 |6 X/ e& v! ~1 y+ i 《2014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全国剧场管理人员拥有艺术专业、舞台技术专业与管理专业教育背景的只占管理人员总数的30%,复合型的剧院管理人才更是严重不足,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剧院行业发展的一大软肋。
2 F( [' V {9 I/ Z1 z9 f
) r3 ~9 m- J/ _0 {" V% l 以上问题折射出我国剧院行业发展的三个潜在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