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c8 w9 [3 {1 d3 |6 z 7月5日,歌剧《鉴真东渡》在东京的首场演出就吸引了大批日本观众。歌剧共分为6幕,分别是《幻海》《愿海》《迷海》《觉海》《心海》和《慧海》,一一对应鉴真的六次东渡尝试。歌剧尾声,当鉴真终于成功渡海,在樱花树下说法弘教,观众席中爆发出长达数分钟的热烈掌声。现场观众表示,鉴真和尚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这次演出以歌剧形式讲述鉴真的故事,非常精彩,令人感动,希望以后在日本有更多机会欣赏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 " t' ]/ o( l. ^ , C$ i# a* g1 f; Q6 O% p7 B 歌剧《鉴真东渡》在去年12月首次赴日本公演就取得成功,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今年7月歌剧《鉴真东渡》“再渡”日本,以进一步增进日本民众对“鉴真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将日中友好的薪火继续传递下去。* M4 b# w$ A1 k' z# F
: A/ A7 g& M6 O 鉴真东渡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日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制作者想通过此剧表达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鉴真的大无畏精神和仁爱胸怀。作品借用了西方的歌剧艺术形式,表现了1200多年前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故事,全剧歌颂了鉴真大无畏的精神和仁爱的胸怀。这位百折不挠的老人,即使最终在眼盲的情况下,还是渡过东海抵达了日本,弘扬佛法。 0 ~: e* v. g9 d# u ' u# |: j! |0 e: D 第二层以扬州元素契合鉴真的思乡之情。为了契合鉴真的思乡之情,扬州元素不断凸显在舞台上,为这部庄严感人的歌剧增添了别样的精彩。该剧第二幕中,舞台的背景隐约出现了瘦西湖、五亭桥、大明寺等扬州元素,也就是在这一幕中,鉴真答应荣睿前往日本弘法。他的弟子们尽管担心前途艰险,最终还是决定跟随鉴真一同前往。, h/ O' ]; t. F: i
+ W8 k- Q) o. C. X x 第三层以鉴真与日本遣唐使荣睿的深厚情谊,展示中日友好源远流长。歌剧一开始着重描写了荣睿从日本艰难抵达长安后,经过10年的艰难寻找,在扬州见到鉴真,并说服鉴真带着徒弟们一起东渡。东渡途中遇到海难,鉴真一行困在了岛礁上,他们诵经修法,镇定下来后继续东渡。这期间,荣睿一直陪伴着鉴真。直到第五次东渡的时候,荣睿因为身体原因,在从海南岛回扬州的途中去世,这对鉴真来说是一个打击。后来,鉴真自己也失明。在诸多重压之下,鉴真依旧坚持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 s2 S: v+ {) n @ 2 |- x; W" ^1 C& n5 o$ H4 J3 R 据了解,《鉴真东渡》制作方对作品先后进行了六次修改,曾两度到日本调研。用歌剧的手法来呈现历史故事,本身就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演好这台剧,他们先后两次访问日本的唐津、京都、奈良等地,参观和拜访了“唐招提寺”“大东寺”等鉴真弘法传教和生活居住的地方。该剧曲作者、著名作曲家唐建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与一般的歌剧戏剧结构方式有所不同,这部歌剧有着不拘泥情节、意识流般的戏剧铺陈,通过多元的音乐并列和抽象的舞台写意呈现,着力渲染表达鉴真内心的情感波涛和人生理念。在音乐上,该剧交融了一些地域特色。”! K) z' a. y1 l7 n+ Y" Z,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