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歌手,现场演出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但是对于一位流行歌手而言,想要走向成功,必须还要面对一个特殊的环节——录音。
7 z% B+ |4 ~& z/ G5 I
6 f/ C8 T$ X# @ 流行演唱是一种声乐艺术,和传统唱法相比较,更是一种修饰性的声乐艺术,录音演唱就是创造这种修饰性艺术的重要手段。
- K# u; A1 J, P. V: J) G/ m1 E# b1 k) u. U
虽然现场和录音演唱在声乐上有着很大的共同点,但是录音比现场演唱要注意更多的细节。如果同样是对同一首歌曲诠释,现场演唱讲究的是通过声音,情感和形体的搭配来吸引听众,要求更多的是听觉和视觉的配合,更注重现场气氛的营养,即使在情绪上或声音上大打折扣,毕竟也是一次性的演唱,过去了也就听不到了,但是录音演唱往往是记录下来反复聆听的,听众在听一位歌手的录音时,他们不会在意歌手录音时的表情、形体,而是关注歌手对声音控制、情感表达等细小环节的处理。
+ e- J, e" Y2 p8 ]
: G/ p9 f4 Z. h% S0 @ 因此,在录音时,歌手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声乐功底,也要具有对演唱细小环节控制能力,既要细腻,又要不做作。
) `* w0 A" F3 @. }: w4 P" j' J) u- j- u& a+ h
>>>一,气息控制
/ x% p; O. D! w, i: z' c Z& T6 }$ W$ E/ ^, E
气息是声音和情感的枢纽,气息的掌控是情歌处理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录音时,气息的控制不但是情感的调剂品,也是音准的控制器。如果气息不到位,录音中就很容易造成音准偏差。
7 _- S0 u e6 [. h9 Y) `3 w/ z* g' u1 U' k
演唱中,气息的量太少容易造成声音发“白”、发“硬”而致情感苍白;气息的量过多会使声音变得虚弱,导致音色缺乏质感,而造成“气泡声”现象,“气泡声”往往会使气流大于声音而冲淡情感,于是,气息量的多少要根据歌曲的情感的需要酌量增减。* S T- ?) c2 s6 c( f5 t
?9 U: Q$ f" }9 g* T 彭羚演唱的《囚鸟》第一句“我是被你囚禁的鸟”,演唱时若气息过少就很容易是十分伤感的,情感是孤独无助的,需要相对比较饱满的气息来调剂声音色彩,气息量过少了就会使歌曲的情感只停留在表面。
" e) b, M) N9 s5 j& O: D
# c+ h! J7 N% J" e9 B$ T& `* z 再如黄品源演唱的《小薇》,整首歌曲的气息控制需要一种停顿感,第一乐句只有两句话却换了四口气【有一个(唤气)美丽的小女孩(换气),她的名字(换气)叫做小薇(换气)】,每一次换气,气息量大致都是统一的,都是停顿换气后再起演唱,气息没有太多的延留。如果气息控制不好,而使其延留到下一句,听起来会显得拖泥带水,而背离了歌曲的旋律特征(该曲大多数小节的第三拍都是休止,换气的位置,所以气息最好停顿在休止上),从而会使歌曲的情绪出现偏差。% H& w; G- d' C' e
7 T( S8 O) j8 P! O6 r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气息与情感的关系十分密切的。除此之外,气息和音准的关系也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演唱歌曲中的长音或乐句的尾音时,气息的控制尤其重要,如果气息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声音下滑而导致音准偏低,所以唱长音时候,一定要把时值唱足,并且要在自然的气息下拖住长音或者尾音的音准。
9 _# S) R& w) _* _1 [4 y4 F/ H& J1 i. k: b
气息少,音准容易往下“掉”,气息僵,声音容易发抖,气息的恰到好处是决定录音质量的关键。
9 Z- \! u g0 f+ r# T) B" [! |& g, ?$ }! j
实际上,在现场演唱中,很多歌手也都存在着尾音下滑的毛病,但是现场演唱由于空间大,话筒灵敏度低,听众很容易忽略这样的细节,而录音时,电容话筒的灵敏度极高,而且还会被记录下来,因此录音时要特别注意气息与音准的关系,很多歌手在录音时往往会出现音准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气息控制不到位造成的。来看张学友演唱的《心如刀割》:9 m4 A8 C* F/ L- ]7 L# p: @
3 Y$ b# l* k% `# c, r; s, R 我的天空是灰色,我的心是蓝色,
6 N1 O7 H2 r% c4 r
9 i+ t- d9 z, T* N7 A& X$ c8 V 触摸着你的心,竟然是透明的。
# s+ Z9 ^9 Z3 @; l6 A& {. o2 ]. y! V, c% o7 X,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