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醉京胡8 ~6 |" O" n$ d% y# E. l( F
* T: ^) p& B' G$ D+ x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艺术得到巨大发展,更成为中国的国粹艺术,从国家领导人到老百姓,热爱京剧艺术的群体不断扩大。2 U$ s1 }1 v6 K6 q: z. t8 r
* L0 H" f! ]+ M& o) ?
1966年,中国戏曲学院接受了一项重要的演出任务,由吴炳璋、赵荣欣、刘宗生带领几个学生去中南海给毛泽东主席清唱,学生中就有李维康和耿其昌等。
+ M6 b+ C4 ?, ^) a' W+ Y4 [( L6 n6 J3 y5 B: A5 E: N1 d
吴炳璋回忆,他当时到中南海大概去了七八次,每次时间都比较有规律。毛主席最喜欢听《逍遥津》,能给主席清唱和伴奏,大家都感到特别幸福。
3 n3 w$ L" } h& Q3 W1 t( T% D. {( m; ]4 d! p/ n. g
吴炳璋记得,当时有位学员演唱《断桥》中的一段唱腔,结果一紧张忘词了。“她忘词了,我不能停顿不拉,急忙带了过去,当时稍微卡了一点。我偷眼看了下毛主席,毛主席指了下她,旁边有解放军艺术学院的人问怎么回事,毛主席说:她唱错了。”( z: C' z2 u. y
9 F8 T9 Y) t5 A) b: M. F7 V+ r 还有一回,戏单上写的是“二黄、正板”,毛主席问保卫什么是“正板”,保卫又来问我们,吴炳璋解释说,“正板”就是“慢板”,毛主席听了点点头。+ }, k8 ?4 R4 U9 V! Z2 k2 a' A# E
3 g# _5 {. S& h# r# j 吴炳璋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还成功地设计了很多京剧唱腔。1983年,他为京剧戏曲电影《岳云》中老生、老旦设计了精美唱腔,该片获得了“童牛奖”。在新编历史剧《石壕村》中,他根据剧情创编了老旦唱腔新板式——“二黄两眼慢板”,运用此板式,真切地反映了当时人物愤慨、悲壮的激情,由此丰富了老旦的板式。吴炳璋说:“两眼慢板,既能反映悲伤一面,又能体现愤恨之情。京胡伴奏,不是独奏,要考虑和演员、剧情相配合,不能过于自我表现。京胡要为演员服务,伴奏要为剧情服务。”
9 [8 s6 ]: c4 J9 b- b& A% |* E. Y, ~
正是琴师和演员之间这种“统一的韵律”和“会意的共鸣”,促成了他们“鱼水交融”“唇齿相依”的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说京剧唱腔流派艺术的形成是演员和琴师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
; j+ W& f8 S9 N9 @! l& u) ^3 n( s
( Q8 _* i& p. u; ? 在女儿吴静梅眼中,父亲吴炳璋一生情醉京胡艺术,堪称京剧艺术人生。“都是老生,同样一个唱段,父亲就能说出马谭杨奚四个流派的不同;虽都是旦角同一唱段,他就能说出梅尚程荀四派的不一样。这都是父亲自己的艺术积累和教学积累后的真知”。
9 E, _% g7 h) t8 r. p+ Z: p* G1 w
: n4 r- e: n# M. _ 女儿吴静梅虽未从事京剧专业,但是在父亲眼中,孩子只要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就没有好坏之别,行行出状元。
; }" L" @# [' ]7 ?0 Q0 ^: D; E3 e, i) Q; i) R4 n
如今,吴炳璋已过90高龄,早已到了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之际。虽然近年才不亲带学生,但面对上门求教的京胡艺术爱好者,他依然热心相待,倾情相交,毫无保留的传授。吴炳璋常说,京剧事业不是一人、二人之事业,是靠大家共同努力来推动发展的。振兴京剧事业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我要继续为京剧艺术发挥余热。# ~0 J \" E' C9 Z3 m; w
3 e$ X9 f3 j% ^% B7 k, {, F4 j% j: q 学人小传
2 X+ _7 L) R4 P' c8 ?; K3 {9 h' i( t! S- C9 ~
吴炳璋,回族,1926年5月生于北京,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京胡教育家、演奏家,中国戏曲学院原音乐系主任。$ w7 \+ Y2 n. z. V
9 {# Q+ }+ b, V! Z9 \' o& z 吴炳璋出身于梨园世家,自幼受父熏陶,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941年,拜耿永清(给郝寿臣、杨小楼伴奏的琴师)为师,汲取众家之长,向诸多著名演奏家学习不同流派的演奏技法。他曾向著名京胡大师杨宝忠、徐兰沅和师兄王瑞芝、何顺信等学习京胡演奏技巧,还曾得到过著名京剧老前辈王瑶卿先生关于京胡伴奏技巧方面的点拨。' l" @* U2 y' X, m
2 W: X9 @( S3 J9 \1 }6 W+ W( A \ 吴炳璋曾为著名京剧演员丁至云、杨荣环、李崇善、贯盛习、王玉敏等操琴伴奏。1953年2月,经王瑶卿和贯大元两位老先生的介绍,吴炳璋正式进入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中国戏曲学校担任京胡教员。
. S0 D! G: o/ t! W) g% Z. y% t% J! j% s1 Z1 p7 b8 e$ O
1962年,吴炳璋在承担繁忙教学工作的同时又担任了中国戏曲学校音乐科教研室主任。作为中国戏曲学院资深教授,他不仅能为各种流派唱腔伴奏,还把各种流派的伴奏艺术传授给学生,而不受一门一派的制约。他曾说,我力求博采众家之长,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习各种唱腔的伴奏技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博学多识,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才能符合我们教学的宗旨。再有,学京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京胡的各种演奏技巧,而且必须要学好唱腔,否则很难学好伴奏技巧。
+ d5 t( q4 W/ ], W- |' ^5 I w5 k0 f/ O5 G9 d
吴炳璋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撰写了多篇有关京胡教学与演奏的论文,其中《唱、拉、打、讲、准、稳、展、活》,八个字精练地概括总结了他几十年的宝贵的教学经验与独到的教学理念。吴炳璋还总结了“京胡教学八法”:粗教、细教、横教、竖教、重点教、对比教、联合教、放手教。
4 U N/ n- t5 V8 q2 k! X2 H. f6 ]3 Z" ~2 {8 I
作为我国京胡教育领域的标志性人物,吴炳璋收获多项荣誉。2009年被聘请为“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2010年荣获“中国非文化物质遗产传承人”;2010年9月被收录于《中国京剧名家库》;2011年12月22日荣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第六届京剧艺术家终身成就奖;2012年完成了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老艺术家‘谈戏说艺’”的访谈录制等。
: X6 ]1 b x X4 y' v) U4 ?* f3 i9 i5 V' Y) C1 d1 W
“八字法”# v/ J/ y c3 D
6 a! r5 |6 _# n0 c 2009年10月,吴炳璋所著《京胡伴奏与教学研究》一书出版。他在书中写道:“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对京胡教学法的探究、对京胡伴奏音乐教材以及京胡教学工作指导、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而“唱、拉、打、讲、准、稳、展、活”八字精练地概括总结了其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与理念。
7 @' @; {# ~3 o, r6 J$ J
$ U# u f7 p9 y b) m% r- U 唱,是先让学生学会演唱将要伴奏的唱腔;拉,就是亲自给学生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学习加深印象,快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打,是运用鼓点领奏教授,让学生熟悉和适应将来的演出氛围;讲,是讲授演奏技巧和伴奏规律、流派特点、风格韵味等;准,是严格准确地执行教学计划,让学生“有法可依”;稳,是教学的计划性,要保持教学计划的相对稳定性,稳步前进,环环相扣,切忌“随心所欲”“急功近利”等;展,是横向教学法,把授课内容扩展,举一反三,提高学生伴奏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活,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真正做到:识材、选材、定材、育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