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7 ~" f! n) q( J+ ~) B 业内人士认为,音乐剧产业能否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找准定位。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都需要找到音乐剧与中国文化和观众审美之间的连接点。 4 x ?- m% P2 M4 F& l' _) [1 E2 @8 S) b/ k
一台戏撬动整个市场不是没有先例 * E) W" g3 D% ~+ Z U4 V' L$ n. i3 m% W' K: [$ t: m
“跟中国市场类似,法国音乐剧的发展历史也不长。”经典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制作人之一尼古拉斯-特拉在论坛上追溯了法国音乐剧市场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音乐剧在法国演出市场一直以“亚文化”的身份出现,并没有受到艺术圈和观众的关注。 9 R+ g9 @; @) N$ l. `; @2 |3 S . m N, }# c4 Z& j3 _ “拐点”出现在1998年,那一年《巴黎圣母院》横空出世。为了补贴音乐剧前期的制作成本,该剧制作人将剧中的单曲制作成概念CD发售。没想到引发轰动,单曲《美人》的销量创纪录地突破200万张。在这种气氛的推动下,《巴黎圣母院》第一轮演出就大获成功。《巴黎圣母院》的成功直接导致了法国音乐剧的蓬勃发展,法国一跃成为欧洲音乐剧重镇。; H. p8 |( g; a+ W5 b
7 K3 \2 G+ ]. {; Y 无独有偶,日本的音乐剧发展也经历了“爆款”带动整个市场的阶段。日本CN Playguide副社长於保義教在论坛中举例,日本最出名的音乐剧演出团体——四季剧团,1983年在东京设立临时剧场驻场演出日语版《猫》。1985年,日语版《猫》在大阪的临时帐篷剧场再次上演13个月之久。《猫》的成功为日本音乐剧开启了一个辉煌的年代。截至2015年,日本音乐剧市场票房达到620亿日元,占整个舞台演出36%的份额。 4 v8 u; k' H0 V8 r ! g2 D' v2 P9 ]9 W1 N “中国音乐剧的‘爆款’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听完两位的分享,张洁十分感慨,“中国观众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剧?是欧美款,日韩款,还是属于中国的‘原创款’?这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