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点评) g2 Q% V% V( ^: {
$ Q/ }. ]. \9 s0 R0 V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优秀剧目进京展演”首场演出,4月24日,重庆市黔江区大型原创民族风情歌舞诗剧《濯水谣》在北京成功上演。演出结束后,《濯水谣》剧评会随即举行,现场多位音乐、舞蹈、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对该剧进行点评。
$ a# u" M* m. F6 Q# L/ q
e* d, c7 S1 p5 h: e0 b3 w 邓林(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导演):《濯水谣》在北京成功演出,彰显出重庆市黔江区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看似一个群众文化的演出,我认为它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歌词、舞蹈、音乐等方面都展示给观众充满民俗风情的生活画面,《濯水谣》应该说是黔江一张靓丽的名片。同时,我希望该剧在将来演出中,能多融入一些代表土家族特色符号的元素,多在细节上创新,让《濯水谣》的内容更新、更丰富,力争将该剧推上国际大舞台。7 k8 Y) g- A# b0 t
, J- j. S6 y$ j' z: C
张苛(知名舞蹈理论家、国家一级编导):《濯水谣》有泥土的芳香、有一个地方的民族特色,场景设计很合理,舞美、歌美,剧情编排很到位,演员突出原生态。虽然表演者大都是普通民众,但大家的演技水平很专业,能在舞台上完成近90分钟的演出,却看不出有疏漏的地方,我由衷地感到敬佩。希望该剧在今后的演出中,增加与观众互动的情节,多融入渝东南各区县的少数民族元素,使该剧更具民族特色。
( a" I, Q, q# ~: n8 r, b" a F: x* e+ E! s' ~6 U. _- f
李毓珊(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导):通过观看《濯水谣》的表演,我感受到了重庆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地方特色。该剧确实有很多让我们亮眼之处,选材有新意、有歌有舞有诗有故事,演员并非专业,却能把每一个点表演到位,确实难得。我很佩服黔江作为一个区县,能培养一支自己的演员队伍,用自己的专业人才来辅导,没有请大腕上门指导,也能走进北京来表演,这条路走对了。希望今后在演出中,演职人员在该唱的时候要发出真声,突出原生态,我相信你们的路将走得更远。
' c g, i2 H. P0 @7 A7 L( V- M0 F) k) }+ o2 m
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看了《濯水谣》,我的内心受到震撼,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区县,重庆黔江自己编排的舞剧能在北京的舞台上表演,确实难得。从整个剧情的编排和演职人员的表演来看,该剧很完整地把一个地方的山水、文化、习俗融入到一起,既达到一种宣传,也体现一种传承,可以说是完美无瑕。希望今后在表演中多一些互动,多一些地方特色景点的点缀,在视觉上有所创新,使整个剧情更加完美。6 s# ]) Q2 |5 [# P7 c
4 I5 r* q8 f0 J 蒙小燕(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濯水谣》整个舞蹈脉络清晰,有匠心独到之处。编导能把一个地方的生态山水文化、民间风俗文化,用歌舞诗故事的手法融入在一起,以舞剧的形式进行展示,这很独特,突出了一个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看到演职人员在台上表演有力度、唱歌有高度、故事有温度、景区文化有厚度,可以说是一台完美的表演。希望该剧今后能在细节上做一些调整、动作上做一些处理、演技上再做一些创新,将会更加吸引观众。
+ v# B6 E; U4 @5 P3 ?% w- j8 k
. s. d' U6 ?6 z% g: f) C6 }1 Y 卢云升(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队长):《濯水谣》选材独特,整个剧目来自民间、来源于生活,给人有一种走进乡村的感觉,仿佛看到黔江就在眼前,反映了一个民族地区生活的实景。希望今后该剧在每一幕的片段中,进一步创新和深度挖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