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古风特色 媲美经典民歌& p0 X3 e5 u! m% w: d+ R4 j# Z
+ N. z7 o% a2 r* k( V8 q
南坪曲子有成百上千首,过去它们大多没有文字和乐谱记载,全凭民间口耳传授。山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弹起三根弦的琵琶,使用当地方言唱曲,气氛十分热烈。唱曲子,形式多样而灵活,可独唱,也可多人弹唱、对唱、合唱等。 O0 N7 E3 N& L: O% {( c " P- T5 ^# ? X" l5 b' T 九寨沟县志记载,20世纪50年代,音乐工作者进入九寨沟县,整理出部分南坪曲子,由南坪曲子中花调《采花》改编的《盼红军》唱遍大江南北。2008年,南坪曲子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寨沟县也因此有“民歌之乡”“琵琶之乡”之誉。 ) z$ T/ B& t8 U( [3 l! k0 D7 Q7 ?4 I# C1 @. ]7 [0 a7 O
南坪曲子可分为花调(亦称花曲子、小调)和背宫调两种,一直保持着古色古香的民歌特色。有研究者认为,南坪曲子是明清小曲的变体,深受甘肃民歌,特别是花儿的影响,至今仍保留不少甘陕、西北方言。同时,部分唱腔还与山西兴县昆曲的本调等十分接近,甚至能找到秦腔的影子。 " d3 d; Q+ |4 ~2 n* o! Y + g# a1 i2 E8 ^& K9 F5 I/ P+ K 研究南坪曲子50年的九寨沟人田种德认为,南坪曲子的艺术高度,尤其是其中的对唱完全可以和《刘三姐》《五朵金花》等经典民歌相媲美。 ' X8 g1 C7 q% s+ P7 d. X+ d" f3 d6 G* G$ }
琵琶独具魅力 传承延续活力% ]! T9 |* V. M8 D5 i
, m; i! P# `; u5 M) T) n( A4 P 在南坪曲子的弹唱中,弹和唱凸显不同的韵味。弹唱所使用的乐器独具特色,以碰铃、磁碟、四叶瓦、三弦、琵琶等组成。碰铃、磁碟就是日常的碗碟器具,而四叶瓦、三弦与世面销售的乐器相同。唯独琵琶,有其独有的制作方式,南坪琵琶的制作技艺也是一项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 a" h' j* X$ {$ x; y6 F
) O j& e8 F6 Q& |' R& l- p 刘玉平是南坪琵琶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他的手艺来自父辈,小时就在父母的琵琶作坊里帮忙。在他看来,南坪琵琶的制作与演奏都有其特别之处。. H% e" S5 U/ ?/ Z7 x
; o; y, p2 B9 a9 R
南坪琵琶的造型独具一格。普通琵琶背板拱形,而南坪琵琶则是平的。南坪琵琶状如女体,瘦长精致,其琴头、琴颈、弦轴、相、品等也仿人体比例。普通琵琶四弦四音,而南坪琵琶三弦两音,故有“中指不按弦”之说。普通琵琶通常竖着怀抱弹唱,而南坪琵琶则通常为横弹。( U9 ?$ O1 y, A5 W' p+ i
# J" M6 U _ S
刘玉平制作琵琶,仍然坚持全手工打造。他首要的工作是选料,料以椿芽树为最佳、音质最好,其次是椴木,而核桃树则花纹最生动、最漂亮。木料生长在阳山、阴山,是树的第几节等对音质都有影响。木料备齐后,刘玉平就开始了漫长的精雕细琢。 ) K$ Z5 S. ^: D, C 1 |5 W5 T G# e$ Q1 T 一把好的南坪琵琶,可以传承上百年。刘玉平一年顶多制作几十把琵琶。能制作南坪琵琶的,九寨沟县仅仅剩下十几个人。已过花甲的刘玉平一共培养了4个徒弟。 5 W8 `8 d& J( N. s$ ?! ]- d( }# H* x3 c+ K2 e! A" H0 N
刘玉平特别希望把南坪曲子的演唱、南坪琵琶的制作等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有专门的展示表演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坪曲子。 6 f9 X( G. ~4 j Z+ E3 i$ }3 \7 ^( P" b# Q3 R& l0 T
现在南坪曲子的弹唱已经进入九寨沟中小学的乡土教材,这一民族文化交融的活化石,还在迸发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