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携手共育音乐新苗( ?5 D( P# R! i6 v7 v# O
. {. X* M/ W6 ~: o
河北保定安新县端村音乐会据传于清康熙年间建会,过去由本村永兴寺僧人演奏、传续,于20世纪50年代停止了活动,在经历了40多年的沉寂后,于2008年由村民田炳辉等人出资购置乐器、招纳新人,经老乐师的精心传授,又重新将它恢复起来,2013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作为该项目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田炳辉在民间乐社普遍遇到传承困境的情况下,凭着对传统音乐的执着热爱,利用业余时间培养了10多名十几岁的儿童乐手,较好地解决了端村音乐会后继无人的问题,得到了广泛赞扬。
4 Z- ~' _6 h: m0 J3 z- ^
, T1 N2 k6 p1 o% v( V 2015年,端村音乐会受邀赴京参加第六届北京智化寺音乐节,小乐手们的精湛演奏技艺引起了北京文博交流馆和胡庆学等人的关注。随后,北京文博交流馆再次于暑期邀请端村音乐会的孩子们参加智化寺京音乐夏令营,让他们进一步接触到了历史悠久、韵味醇厚的智化寺京音乐。- V5 r x) x+ P0 s4 ^1 [
3 y3 g, X9 v+ r* \; q 在此过程中,一个解决智化寺京音乐后继无人之困的想法逐渐在胡庆学头脑中萌发:以端村音乐会的这些孩子们为基础,在端村办一个京音乐的传承基地,由他按时来学校教学传授,平时则由端村的田炳辉进行管理和辅导,两相结合共育新苗。想法好是好,然而场地如何解决?乐器谁来购置?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d- I, Y2 ]0 a' q+ r( J
3 ~3 ]' |, ] q1 x8 I% \
去年5月,胡庆学把他的设想向研究传统音乐的河北大学教授齐易交了底,得到了齐易的赞赏和支持。齐易知道,当初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的林中树老先生就是把屈家营的胡庆学等5个孩子送到了北京智化寺,让他们随本兴师傅等第27代传人学习,这才使智化寺京音乐的香火得以延续。如果胡庆学的想法真能得以实施,智化寺京音乐就有了第29代传人。
( k9 ^ F* m6 m/ v* i. {5 K/ ]0 C6 K! u3 m
为了表示重视和支持,齐易捐出5000元钱帮助解决乐器购置的问题,他还主动与端村学校联系,赢得了该校校长李建学对此事的支持。实际上,端村学校是一个以艺术和国学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已将芦苇画等多个非遗项目引入了学校,并且也早有把传统音乐的教育引进校园的想法。李建学在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后,经过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最终在端村学校创办了智化寺京音乐传承基地。' }! S: i( X5 l7 m8 J8 L
& b9 Y' V8 c6 D, V1 c
通力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8 l# C+ Y5 q/ R! c0 w$ Z; t' R& T, @3 |2 X- S, Y! R; \$ R' D
北京文博交流馆与端村学校的这次通力合作达到了多方共赢的效果: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将宝贵的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承给孩子们,为智化寺京音乐的长远发展储备了一支后备军;端村学校的孩子们则通过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提升了整体素养和艺术水平,多了一技之长。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京冀两地各方的协同努力,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使传承了近600年的明代宫廷音乐得以延续其艺术生命,这对国家非遗保护工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贡献。
' U! E& `9 v: M5 B: y% D& z$ [7 J9 n4 p' I- H. Z+ y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三地相互协作共同在非遗保护方面做出成绩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北京的景泰蓝制作、雕漆等燕京八绝也已在河北廊坊、大厂等地落户生根。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是一句空口号,需要人们一点一滴地去努力。智化寺京音乐传承基地在安新县端村学校的创办,就是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所做的一件实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智化寺京音乐的传承如今找到了一条可行之道,只待国之瑰宝迎来辉煌灿烂的美好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