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 A/ E3 _: i* N 音乐会上半场是绝对的俄罗斯时间,辛奈斯基执棒乐团,以脍炙人口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开场。在音乐厅中,“耳熟能详”绝对是一把利器,乐团与指挥家成功激发了观众的热情。紧随其后的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其实也是一部观众缘颇高的作品,这不仅是舞台上最常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恐怕也是乐迷在CD中最常听到的小提琴协奏曲。在第一乐章,小提琴家詹姆士-海涅斯的演奏显得相对慢热,过于谨慎。但从第二乐章开始,他逐渐展现了自己的演奏风格。首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在第二乐章中使用了弱音器,弱音器的使用一方面极大减小了右手的负担,海涅斯不必在控制强弱和音色质量上消耗过多精力,于此同时弱音器下小提琴不完全震动产生“气若游丝”般的声音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海涅斯在第三乐章时极度内敛的音乐诠释,和略显张扬的娴熟技巧相得益彰,原本西伯利亚原野般的旋律之中,似乎多了几分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