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版本多不胜数,基本是随便哪个有点名气的指挥家,都有至少一个录音版本。在这些众多的录音版本里,所谓“录音最好”其实是难找唯一之最的,但确实有一些录音版本是以音质出众而闻名的。我这里举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个经典的发烧级贝多芬交响曲的唱片版本。 g/ O# N. B/ X( m9 s
8 E$ x+ ]. a4 L% `可贵的是这个以音质而闻名的贝多芬交响曲版本,还是早期的模拟录音,录制时间在60年代,距离今天已超过半个世纪。这就是出生在波兰的法国指挥家Rene Leibowitz为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录制的一套贝多芬,乐队为英国的皇家爱乐乐团。Leibowitz作为指挥家的名气和成就并不算很大,不过他是拉威尔的学生,而且本身也是个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的这套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音质之优异,得益于著名的录音工程师Kenneth Wilkonson,也就是一般译为“威金森”的所谓天碟录音师。整套录音透明、活生、开阔、空气感好,在60年代初期的模拟录音设备上实现了一流的音效。8 L& c/ d, j B& Q& d Z
' l6 }2 r$ O# q; ]
从演绎角度说,这套贝多芬的主要特点是严格遵守贝多芬原谱的速度标记。和同时期的其他版本相比,不少地方演绎是偏快的,但若按照贝多芬乐谱的速度标记看,应该就是这个速度。理论上这就是贝多芬对这些交响曲的速度要求(除非他用的节拍器是有问题的,和现代的节拍器不符合)。我个人觉得这些速度偏快的地方,仍能make sense,特别是指挥家的处理还是自然的,故尽管快,但听起来仍能站住脚,并不乖谬。当然后来流行“本真演奏”,很多本真版本都遵循贝多芬原谱的速度标记,都偏快,但这个Leibowitz的版本是60年代初的,算是按原谱速度标记演奏的先驱了。
, i2 y( z4 P# M+ \- c+ C
1 C+ l& _- v9 s) Q) ]1 {这套经典的模拟录音,在CD时代由美国Chesky公司翻制为5张CD,是大名鼎鼎的“天碟”。封面分别如下:
+ C3 h( @0 x) l# d0 [+ t6 h% j" K2 {1 j3 N) |6 z
& g7 ]2 ]: d" n6 J& v# x1 _
" P. @; x. r+ ^ O( @
: l' M) V/ Z2 V1 Z- s+ H: R% k8 n O5 K4 g, c3 J
- d9 g7 {' \8 p
& P1 \3 L {5 P2 h2 y3 Z
1 J$ y8 b# N; S+ V0 Z& h2 } W* g- E" Y t4 W
" z& f4 ]0 C( p+ M0 l+ i$ v1 Y; e
3 k- {( C; C7 F# F e. i. t1 U在我听过的数码录音时代的版本中,音质出色的贝多芬交响曲集,这里也举荐一套——波兰指挥家Skrowacewski指挥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的一套。这套贝多芬的录制时间在2005-2006年间,其中第3“英雄”是现场录音,其余为录音室的制作。从我的角度看,这套也是一流的录音,具有当代优质数码录音的优点,而且演绎也是很好的。! l( \- h7 ~* |% @8 O9 T8 D" Q
6 u5 M) [% P6 J( K3 m
封面如下:( \- i$ t2 Q, }
. D$ C p [' s
. l; \# Q5 l. ^1 B3 h
/ i8 U) G; j0 ] 1 X Q6 I4 T1 ^ w
我这里先给一张CD的链接(贝多芬第三“英雄”和第一),大家sample一下Rene Leibowitz版贝多芬的音质和演绎特点。碟是老版Chesky无码JVC压盘。2 Q: a% ]! D, n0 B8 f% }'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