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与国内观众久违的作曲家、琵琶演奏家杨静,在北京天桥剧场举行了《四弦上的交响——琵琶与多媒体音乐会》。这是一场带有实验性和剧场概念的音乐演出。没有相和的乐队,没有辅助的伴奏,一把琵琶,四弦,十指,多媒体,一位独立创作者身及演奏,用音乐勾勒了一整个多元的世界。0 r" ~( u2 V4 K2 x# q1 f
多媒体的运用是本次音乐会的特点之一,设计创作均出自杨静之手。时长约65分钟的音乐会中,连续不间断的影像和音乐缘起、创作意图的文字解说,一同驰骋在舞台的大屏幕上;带有自然声的环境音乐、预录的乐队片段等多种元素的电子音响,和现场的琵琶声交相辉映。影像并非是有剧情的叙事,而是与音乐内容相关的蒙太奇,令人有种观赏“听觉的视觉呈现”之新鲜感。琵琶与多媒体的交织是音乐立体化的另一形态,也可以说是丰富声音层次的又一种多维展现。杨静适度运用多媒体来表现自己“简约”的审美追求,作为音乐的辅助,以退为进,也是她对音乐理想的一种表达。 * r- W+ P' m. t( {# S * }, b. M: u6 g; I, | 从音色探索到音乐结构,从乐器功能到音乐思维,从听觉艺术到多维感官感受,对音乐“立体化”的思考和探索可谓是此音乐会最别致的音乐视角。放诸今日,如果说音乐世界里有人能将“冥想”的哲思与技艺的实践二者很好地接连在一起,那必定就是像杨静这般喜欢思考、兼善技艺的音乐家了。 9 a" U: C/ i6 |3 @- Z( w. A/ g2 \7 [) W0 H$ Z: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