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式一:[1] [4] [5] [1]0 l7 z$ o8 O5 j! I. F- a
公式二:[1] [6] [4] [2] [5] [1]5 j6 @: P& w( M: c0 o0 {) q
公式三:[1] [6] [2] [5] [1]. F# \7 ^; f) q/ q
公式四:[6] [2] [3](3、#5、7)[6] X2 V$ U1 A/ O4 P+ @
公式五:[6] [4] [2] [3](3、#5、7)[6]
" ]: R. }8 Z+ ?* Q: V1 x) J" ?公式六:[2] [5] [1] [4] [7] [3](3、#5、7)[6]; g. `7 w4 q8 t
公式七:[6] [2] [5] [1] [1、2] [3](先是3、6、7、3/后是3、#5、7、3)1 |4 S$ O. ^9 U
公式八:[1] [5] [6] [3] [4]. W. \, d( C. A( c0 j8 f
公式九:[1] [3] [6] [3] [4] [3] [2] [5] [1]
! q. m9 y3 d8 q, Q6 T W) _公式十:[1] [3] [4] [5] [1]
@$ k! L9 V/ [2 Q# [公式十一:[1] [7](7、2、5) [6] [5](5、1、3) [4] [3](3、5、1) [2] [5] [1]
1 H; ~+ t; I% E2 ], L+ ^7 J以上各公式均有详细的谱例,包括右手的和弦转换、左手的低音进行及最简单的分解和弦。请按标记查看。谱例44小节-----105小节。# {! N1 ~0 d: O. x7 F z% D
注:如没有特殊说明,如[3](3、#5、7)或[7](7、2、5)。则[1]=1、3、5; [2]=2、4、6; [3]=3、5、7…….以此类推。) ~" x$ V4 h3 u* J# J" w
所给谱例均按严格的声部进行排列,尽量避免平行五、八度,声部超越等,除第四轨以外。
9 N1 \2 c5 D) d! D- w公式分析与详细谱例
4 V2 o+ N( d% [$ z' U公式一:[1] [4] [5] [1]( Z& f- q8 O5 U
公式一的这三个和弦是和声王国的支柱和弦,它实际上代表三组和弦,即主功能组[1]理论和声称为T组;下属功能组[4]即S组,属功能组[5]即D组。每一组都有好几个和弦。关于详细情况请各位参考有关的理论书籍,这里不再详细解释。纯粹用这三个和弦来配伴奏的乐曲一般多为简单的小曲或幼儿歌曲,如《红河谷》《故乡亲人》等。一般在流行音乐中只是在片断中用一点儿。/ u4 Q9 [$ v2 B, y
谱例:《用心良苦》107---123小节;公式运用107—109小节;《想你的365天》(由于我对此曲不熟,故后面几小节可能不对,请大家不要在意)公式运用125—132小节0 D- z4 Z; m. ?7 F% k
公式二:[1] [6] [4] [2] [5] [1]8 o5 z1 ~$ R/ O# q7 }; Y7 p; y1 i
公式二是较为常见的公式。/ K6 o5 n$ v, Z6 X& S2 l
谱例:《月亮代表我的心》143—166小节;此曲是公式十与公式二相结合,公式二运用小节146—151小节,154—158小节。$ o, G- c! D9 F1 }: O6 |; v& ~4 o
公式三:[1] [6] [2] [5] [1]
% q6 w7 Y7 D* {! T公式二也是较为常用的一个公式
' I0 ^/ o& o8 \- [& M3 K5 d谱例:《大海》169—201小节,公式运用169—172;177—180小节) s: Q# G1 d3 F; s. `' r
谱例:《恰似你的温柔》203—226小节,公式运用203—206; 211—214小节 [1] [6] [2] [5] 和[1] [6] [4] [5]常互相运用,有时用前者,有时用后者。
o+ V+ P, n$ K# `7 H公式四:[6] [2] [3](3、#5、7、)[6]( ~! ?, W* n# t. Z* R
这个公式是小调的[1] []4] [5] 级,在小调中用的比较多,但纯粹的[6][2][3][6]的进行,在流行歌曲里面很少见,多见于俄罗斯小调。如《三套车》228—235小节,公式运用232—234小节。这里就不多举例子了。" t! K! H: }- A& } c5 }
公式五:[6] [4] [2] [3](3、#5、7)[6]
1 R7 Y9 C1 { }8 K3 {. i: u1 f这个公式用的不是很多,电视剧《牵手》的主题曲就是用的这个公式。
4 t) E! V, K' X3 s6 \8 d1 R) C谱例:电视剧《牵手》主题曲,238—245小节,谱例本身没有反复,演奏时可自己加上。# l( B; m( \$ L1 x+ x4 V$ @6 b
公式六:[2] [5] [1] [4] [7] [3](3、#5、7)[6]0 R$ Z8 i" y a q: e5 B
此公式比较特殊,必须配合特殊的旋律进行,即当旋律为连续的下行模进时运用,+ M3 E0 H0 F0 U L! U/ u: H' O
谱例《你怎么舍得我难过》247—270小节,公式运用263—266小节;267—小节270。! g. ^- d) q! z+ R. U
注:模进就是同样一个音形,在不同的音高上重复,见谱例《你怎么舍得我难过》263—266小节,263小节为第一个模进组,264小节为第二个模进组,以此类推。这个公式多用于高潮乐段,且多为两拍一个和弦,注意,只有当旋律为连续下行模进时,此公式才适用。
( s' @6 M1 t+ R谱例:《真永远》273—296小节,公式运用281—284小节;285—288小节,,这几小节也是模进,273—275小节运用了公式五的部分和弦进行。另外,英文歌曲《hello》和张信哲的《过火》的高潮乐段也用的是这个公式,《过火》稍微有所不同,这里就不再举例了。
: |" W0 J" o' ^$ _/ m公式七:[6] [2] [5] [1] [1、2] [3](先是3、6、7、3后是3、#5、7、3)- I/ \1 w# A3 _; `2 @ a! ?! A- M$ v
此公式也较为常用,见谱例《来生缘》298—313小节,公式运用302—305;306—310小节。+ q K' a( f- A
谱例《我等到花儿也谢了》315—342小节,旋律可能有点儿不对,我是根据记忆写的,不过和声应该没问题。公式运用315—318;323—326;335—338小节。运用这一公式的歌曲还有,《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的前4小节。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3 M1 v) v3 G' V, F* D: w" ?, l公式八:[1] [5] [6] [3] [4]; t" o4 m* q5 P( z! D
这个公式也较为常用,且多用于高潮乐段。大家可参考12—31小节的谱例片断3 b. M, g* ?: J, A3 T
谱例《别问我是谁》344—383小节,公式运用368—372;376—380小节。另外,此曲也是公式八与公式九的结合。
, b) }. Y# D" E; g谱例《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386—417小节,公式运用386—390小节;394—398小节;410—414小节。另外,此曲也是公式八与公式三的结合,且公式三出现了很多次。运用此公式的歌曲还有《约定》(周蕙)、《爱要怎么说出口》、《爱是一个字》、《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真心英雄》等。
; K; d7 F, q$ U) O% \- k9 E公式九:[1] [3] [6] [3] [4] [3] [2] [5] [1]' ?* ^, e+ ^! ]0 }1 ^
参见谱例《别问我是谁》公式运用346—354小节,其中351小节,可以用3、5、1或3、5、7和弦代替原来的和弦1、3、5,也就是用[3]级,代替[1]级。
2 t8 v) i8 p, y( K( k5 {, r谱例:《忘情水》421小节—440小节,公式运用433—436小节;437—440小节。
) s3 W- g7 f+ l& o t公式十:[1] [3] [4] [5] [1], A# t. A- n& ~# A9 M
《同桌的你》442—458小节,公式运用442—446小节,另外这首曲子的后面450—457小节是公式三的一个变体,[1] [6] [2] [5] [1]变成[1] [6] [2] [6] [5] [1]
1 m' P; z9 S/ |/ J《爱如潮水》459—484小节,公式运用459—463小节;468—472小节,另外请注意一下463—468小节;472—476小节,这两处是公式十一的和弦连接。实际上此曲是公式十与公式十一相结合而成。关于这一点,我后面会解释。
6 O c% {) L! w5 Q5 j* J7 {7 ^公式十一:[1] [7](7、2、5) [6] [5](5、1、3) [4] [3](3、5、1) [2] [5] [1]$ k) }% K+ }# ~ H! q9 D" ]
《祝福》487—506小节,公式运用487—491小节;491—494小节(未完); K3 e* ]1 B) y- ~
这个公式可以说是最为常用的了,我随便就可以举出好几首歌曲,例如:上一首歌《爱如潮水》,周蕙的《约定》高潮段、《好像好好爱你》,以及下面的《泪海》《日光机场》(许茹云)等等,还有好多,我就不多举了。
' Q' {5 z2 c. v, P! v# S《泪海》508—524小节,公式运用516—520;520—424小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