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音乐仍要依靠版权基础" ~) I0 d" b( H. A! s0 o5 H/ R5 ^
! ]( Y0 _# o) d, v( g, i% ?7 o1 P( u
过去,传统唱片行业是朝阳产业,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记忆。在音乐行业出现产业化趋势后,唱片行业开始有业务模式的不断细分。
& x: k9 ?, v N u$ U& M
( B% T" A: [; ]0 w0 L" a9 l 在百度音乐总经理王磊看来,唱片行业的核心无非是唱片和艺人。唱片公司业务模块的划分中,版权销售非常重要。过去,很多唱片公司都认为是互联网碾压、毁掉了这个行业,但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在于没有好作品。现在,很多存量版权的唱片公司从版权销售中得到了很好的收益。9 z+ w& N7 A) j9 m5 W* f/ o
" B' T3 ~* f2 d& H( M. p( ~ 美国、日本等国也面临着数字音乐的崛起。“但迄今,日本东京仍有一个7层楼的唱片店,我在那买唱片时排队结账的时间一般都会超过半小时,因为太多人在买唱片。所以,并不是数字音乐兴起而导致所有人都不去买唱片。
' l P# ], e4 F9 s1 S1 [6 C w' Y3 O4 o' W2 s g& p! a
数字音乐口号喊了这么多年,真正赚钱的就是卖版权和卖演出。上世纪80年代卖演出叫“走穴”,现在很多互联网音乐平台也在尝试线下演出,参股、投资、自创演出品牌等。“以音乐节为例,中国好的音乐节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现在很多音乐产品在做粉丝经济和互动社群,能否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在同一个音乐产品上,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话题。”王磊说,“另外,我们现在将大把的资金都付给了外国唱片公司,中国本土音乐在哪里?我们是否对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做出贡献?这也是行业人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 k" C8 p& ^: b: d8 z# z
# J" L/ `) N3 y3 y1 x 过去,人们把音乐作为重要的陪伴,手抄歌词送给心仪的女生或男生。现在,音乐成为快销品,不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个时代有病,需要回归,过去十几年经历了侵权的野蛮时代,大量音乐人活不下去,原创音乐人嗷嗷待哺。在这个时代,愿意拿出真金白银付给原创音乐人的时候,音乐人们是否还能找到创作的初心和最初的感动,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2016年几乎没有一首华语歌曲传唱大江南北。这些问题,也需要所有音乐人一起努力解决。”王磊说。* d2 i8 e: @* V. x; w
; Y% j6 H4 n3 b( |! \
王磊介绍,现在都在讲模式、估值、融资、上市等,音乐产业此前不受资本青睐,但这两年资本开始关注音乐产业。百度音乐自从跟太合音乐合并以后,也揭开新的篇章,整个行业除了打版权大战,最重要的是要有好作品出现,音乐是时代最真实的记录者。
7 |! ~' j- b' s% u' Z2 @; G+ F! ^# L. r% @
音乐出版应走向市场和服务1 A. q+ [' u5 g8 b
9 G: Q0 x" }* |# J1 P0 n q, ?
“出版业走向数字化、移动端,技术使内容产品的送达率达到秒级、毫秒级。我们有几十亿元、上千亿元的音乐市场是为视听买单,但在视听之后该做什么?音像出版产品如何走向消费市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王勤陷入思索。# G, D8 }6 X! j5 l
+ [- L" u( f; Q; U& J( B “我们把世界知名音乐产品、音乐教材引进来,全通道、全媒体送达,在数字出版领域里用二维码技术使书本发声,但仅仅是发声,谁去解读这些作品后面深厚的文化内涵?”王勤表示,“我们花了很多钱、很多时间做版权保护工程,但一味强调保护,产品的扩散和传播就会受到影响,增值就受到制约。但如果没有保护,原创就得不到保护,产业源泉就会枯竭。那么,版权生态该如何构造?用技术保护版权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版权消费、版权增值、版权服务、版权管理,谁为版权买单?谁使这些公益性内容在第三方买单的基础上,使得音乐能够广泛惠及全社会?”
% a2 `* ]& Q- B8 s& Q2 F1 K7 B# h* ?5 |- V9 w
他认为,音乐出版产业应尽可能走向市场、走向服务,具体举措包括:* j. T" F! @5 G0 u
( k' P. H1 Q: O8 k! q
一是内容的提供。音乐产业不能仅培养几个明星,搞几场演唱会,必须成为国家消费、民族消费、文化消费、知识消费的一分子。二是生产的内容怎么有效送达?替用户选择最好的内容是内容提供商的责任,通过大数据和消费市场,可以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情景下消费了什么音乐作品。三是知识服务。提高文化修养和音乐素养,还要有知识服务。目前国内的音乐知识服务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这是“出版后”市场需要发力的。
) ]8 S; y" Q* o% x+ R- x7 R& g' I- b
王勤表示,今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做了科技标准实验室,研究怎么得到更好的视听效果,提高大众的音乐欣赏能力。另外,让音乐看得见,这也是音像出版要解决的问题。“要让音乐形成民族品位,没有品位不行,品位太高大众消费不起也不行。要让音乐成为人们的终身伴侣,让音乐产业进入市场、进入生活、进入心灵。”王勤表示。
, ]6 B. l# W, q- A
% C+ A4 s& I" _" z( S;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