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探索出来不少吴歌传承方法,但很多好做法并未坚持下来。”嘉善县文广新局文化科科长陈海明坦言,尽管2006年吴歌就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但其传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很大变化,田歌在内容、旋律上缺乏创新,一些活动办着办着就没了人气;在文化展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不少项目半途而废;就是在各地的进校园传承上,也出现了教材不统一、教师缺乏的情况。”陈海明说。 / V, q6 T0 C3 q ' }* ?" i. t! U4 m1 z: p0 e “如今很多儿童已经不会说吴语方言了,不少方言已经走样甚至不再使用,要传承吴歌必须先保护吴语方言。”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钱茸表示。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非遗的重视,不少非遗项目进入艺术院校,对年轻传承者进行系统培养。有专家也指出,脱离了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让学生在校园里学习传统文化,如何使之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是需要进一步摸索。; E9 y% j C& o' t' M( v a( c4 X
9 e* j/ E4 M$ n6 E
“这也是我们建立‘吴歌保护工作协作体’的初衷,就是希望艺术院校、专家学者和整个吴语地区的文化部门、教育部门、民间团体协作起来,赋予古老吴歌新的生命。”《中国音乐》主编樊祖荫说。 3 [( x* N( a, \& p 5 Y+ F. t* f' Q- Y 据悉,“吴歌保护工作协作体”涉及加强艺术资源搜集与整理、加强艺术科学研究、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加强艺术创作生产、加强艺术传承教育五大方面,将建立吴歌艺术资源库,通过历史、文化、音乐、民俗等跨学科合作,推动吴歌研究走向深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提出,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传承并不矛盾,民歌教育可进入音乐课,让学生在歌唱中加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各地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编入教材,请专业老师教唱。对人才缺乏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地方政府与艺术院校合作的方式,从学校抽调学生协助文化部门开展田野调查,完成工作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9 @2 Z: V4 Z! i6 K4 h% n% d
& {; T. @/ M4 f 作为首届吴歌论坛东道主的代表,曾在启东中学当了18年音乐老师的启东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施黄捷对家乡的吴歌充满了深情,他希望广大文化学者、艺术家、社会各界以及全体江东父老能一起努力保护吴歌艺术。启东也将在明年推进吴歌进校园,把吴歌表演纳入政府送文化进基层系列项目,让家乡的歌声重新在这片土地上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