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当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国家对琴谱、琴曲、琴书进行全面普查,并开展抢救保护和整理出版工作。1952年起,大量琴人被相关院所、机构聘用,得以专心研究、交流琴艺,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先后设置了古琴专业课程,培养了一批古琴才俊。1954年,北京古琴研究会成立,会员有査阜西、溥雪斋、管平湖、吴景略等知名琴人,他们联系各地琴家,从古谱中复活重生了《幽兰》《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古琴曲,改编《阳关三叠》《风雷引》等琴曲,编纂《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等琴学巨著,组织音乐会、打谱交流会、演出等,为琴坛注入新的生机。, M/ ]3 y5 m, w- E
8 l8 _6 j6 u# n 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今,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等地,古琴研究会、古琴会、古琴社团等民间组织遍地开花,古琴的演出、展览、研讨会不断,扩大了古琴的社会影响力。老艺术家重新焕发了青春,青年艺术家成长迅速,发表了大量琴学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曾经曲高和寡的古琴,如今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q. b8 a7 d5 }- e3 Q
! x+ p7 n! u) Z& W5 Y 琴人琴事
: c7 b) a; k3 w* c
3 O! h, u3 H7 J7 O 嵇康爱琴
( B5 _$ b( R# O% g8 h: T5 x9 P$ ]. ?; m' S6 v9 s% o! y% ~1 R. T# L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著有《琴赋》,作有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被称作“嵇氏四弄”,后世常把此“四弄”与东汉蔡邕“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的琴曲。
2 u+ |6 C8 t4 b+ X, Q1 r2 r2 f8 {8 i
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他为得此琴,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和田佩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史传名“片玉”(一说“独幽”)。有一次,友人山涛乘醉想剖琴,嵇康以性命相搏,才使此琴免遭厄运,由此可见嵇康对此琴的钟爱。; B# I* H+ f1 e0 W& E: e8 M
6 H. R0 T% S/ }; K) ]9 O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相传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是当时广陵地区百姓所传唱的一种民歌,魏晋时期逐渐成琴曲。其内容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此曲因嵇康善弹而闻名天下。
. r$ i4 j" d$ \7 P( [: j# n/ V- E7 f$ k: f
“九雷”斫琴3 \1 |) C/ J8 r( q9 R0 C# u+ l
9 ~* ~8 i/ h1 p5 W 从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看,隋唐时期,古琴的斫制工艺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唐代比较知名的斫琴家有郭谅、张越、释三慧、超道人等,甚至还出现了斫琴世家雷氏家族、樊氏家族等。其中雷氏家族名人众多,雷绍、雷震、雷霄、雷威、雷文、雷俨、雷珏、雷会、雷迅皆技艺精湛,合称“蜀中九雷”。9 ?7 s4 S3 c/ A: v" s" y: [
* I5 U0 A% {3 u. w
唐宗室李勉也是斫琴名家,“其造琴,新旧桐材扣之合律者,裁而胶缀之,号百衲琴。”后来百衲琴的制作方法流传后世,成为著名制琴法。, p% B" n7 ^; J8 N* a s
0 A8 L q" P" m; A8 V' r# f
流传至今的唐代名琴:故宫博物院所藏伏羲式“九霄环佩”琴、“大圣遗音”琴、凤势式“玉玲珑”琴和连珠式“飞泉”琴;中国艺术研究院所藏连珠式“枯木龙吟”琴;中央音乐学院所藏师旷式“太古遗音”琴;旅顺博物馆所藏伏羲式“春雷”琴等。其中“九霄环佩”琴以悠久的传承历史和卓越的音色品质享誉天下。
: w* Y* x$ ~ A! R' w
$ U9 _7 T' q9 q7 B! P 琴人风骨
. d5 P" F$ Y& A6 U% O% D
4 g1 _! Y) z. D; X 自宋太宗始,宋代帝王均雅好琴乐,宫廷中设有琴院和琴待诏,宫廷定制琴称为“官琴”。据《宋史》载,宋太宗在至道元年(995年)曾下令将七弦琴改为九弦琴,逐个命名为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并为之创作了《鹤唳天弄》《凤来仪弄》《八仙操》等琴曲。- f2 T: u) T- [) m
" r; d3 C# b. d1 E7 ^! O& N4 t 朱文济是北宋宫廷琴师,被尊为“鼓琴为天下第一”。宋太宗自矜文治武功之盛,效周文王、武王故事,将古琴的七弦增为九弦,意为君臣大礼。一时逢迎的人大加恭维,只有朱文济从演奏的实际出发,直言“五弦尚有遗音,而益以二弦,斯足矣”,认为没有再加两弦的必要。太宗不听,强令其用新制九弦琴为近臣演奏新曲。朱文济却只用了其中七弦演奏,群臣误以为他果真是用新琴演奏新曲,便问此新曲何名,不料朱文济如实回答:“古曲《风入松》也!”体现了文人琴者的风骨。+ r& C/ u5 ~% g# _
1 b2 h. O* D! K; O5 y2 S( X
清代帝王与琴
4 w0 O' i6 ]8 r
, K, d N* O; ^$ s; ~4 o 康熙重视音乐,主持编纂《律吕正义》,以乐律学为主要内容,其中包括古琴律制。时有“江南二徐”之名的徐祜、徐祎兄弟“拥弦角艺,四座倾倒”,康熙特召见二人在畅春园鼓琴。第五次南巡时,曾为宫廷乐师的金陶进古琴及《奏御琴谱》,康熙特命其在御前演奏《太平奏》《平沙落雁》等曲。康熙亦有琴诗流传,如《咏弹琴》《舟中鼓琴》等,赞颂了琴乐的高古幽远和琴人清净淡泊的情怀。
- O& `+ y; {5 ^% m9 g' n8 f5 |& @
雍正爱琴,不仅在其诗中屡屡着笔,流传下来的画作中也有他抚琴的形象,清宫档案中更是有许多关于他与琴的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曾大规模地对宫内藏琴进行清点;雍正五年到八年,对琴套、琴桌、琴垫的制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紫禁城咸福宫后殿东室曰“琴德簃”,曾专藏其用过的宋制“鸣凤”琴与明制“洞天仙籁”琴。他还曾将分级装匣的103张古琴存放于圆明园,然而在1860年全部被英法联军焚毁。
6 m3 n* F \$ m- _ `9 i3 t; C: T# _* B9 Y! T4 d- ?) O/ ^
乾隆自幼受汉文化的熏陶,对汉族文人所追求的种种理想境界十分向往,曾画鼓琴于行乐图中。他对古琴的鉴藏亦十分重视,故宫博物院现藏古琴中,绝大部分为康乾时期所藏。乾隆帝喜欢在琴上题咏,如故宫博物院藏宋仲尼式“清籁”琴,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篆书填青“清籁”琴名,其下填朱“乾隆御赏”方印等,体现了他对古琴的珍赏和喜爱。
3 o( I, J( [ i( w1 |' S
% R+ ^0 k6 l, ?9 m9 H# {) D 神奇秘谱
5 Z0 g& Y- p3 U3 \& V5 A
8 f! A2 L) I7 K5 Z8 ` 《神奇秘谱》成书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为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集,由宁王朱权精选出传世的60余首曲谱,历时十二年编成。他在序言中强调“琴之为物”,乃“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主张“琴必择人而传”。《神奇秘谱》收录有《广陵散》《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大胡笳》,以及宋代郭沔《潇湘水云》、毛敏仲《樵歌》等,对研究明以前的琴曲艺术和中国古代音乐的流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f+ w( |* s) m& _" g6 b) h
0 Z1 k/ [% e. M" |% z, J 1956年,査阜西、许健、王迪组成古琴调查小组,进行全国古琴采访普查工作,不仅发现并影印出版了《神奇秘谱》等100余种珍贵古代琴谱,还收录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九大琴派的琴人和琴曲,成为建国以来古琴艺术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