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家的工作相对于作曲家来说,一般被视为是对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就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演奏者的每一分处理都会和作品本身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有些人会以精彩绝伦的演奏使原作大为增色,有些人能体察到作品的内在意蕴,使自己的演奏与作品交相辉映,更有些人会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对作品进行重新诠释,从而为原作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角度和理解方式。/ k: P) W* t3 @! j8 g
2 T% n8 B- w7 r: n 在11月18日晚,上海音乐厅上演的马克-安德鲁-哈默林钢琴独奏音乐会中,笔者又一次感受到由演奏家的个人风格所带来的聆赏趣味。这场音乐会共有四首曲目,分别是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K.576)、舒伯特的《降B大调第三钢琴即兴曲》(D.935)、拉威尔的《夜之幽灵》和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 0 g+ ]9 S% j. G* ]) W 3 k/ ?) B! ^- L& V p 这四位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古典主义音乐韵味的典范,舒伯特的即兴曲以浪漫主义的自由抒情著称,拉威尔擅于制造透明而繁复的音色,李斯特作为钢琴炫技大师,他这首惟一的奏鸣曲不仅具备高超的技术难度,在思想深度上也不亚于他最重要的交响作品。 & F& D. ]/ u& m- w r' R4 i6 u3 K/ o9 q3 s* i
从音乐风格角度而言,当晚的最佳演绎应属《夜之幽灵》套曲,哈默林的双手仿佛沾满了魔力。其中《水妖》一曲,他的手指如同羽毛般拂过键盘,荡起层层涟漪,清灵而透明的和弦发出水晶般的音色,《绞刑架》在朦胧的气氛中做出细微而丰富的变化,《幻影》的触键激烈又灵活,在复杂的节奏中自由前行,充满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哈默林的演奏状态十分松弛,同时触键又颇具力道,在这首堪称拉威尔最具难度的钢琴作品中展现出令人称赞的演奏技巧。但笔者将《夜之幽灵》冠以最佳的称号并非是以技术作为衡量标准,他当晚四首乐曲的演奏在技术上均无可指摘。《夜之幽灵》的精彩在于哈默林与拉威尔在音乐风格上的契合,也许是得益于二者共同的法国血统,蕴藏在民族血缘之中的法式审美倾向在这一刻被唤醒,带给听众一场穿越时空的诗意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