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我在投稿《音乐周报》的《文艺作品同样需要“质检”》中提到:“本文主要讨论表演艺术作品”以及“演出界管理无为而治,评论界无动于衷,消费者无能为力”的观点,引起反弹。前文碍于篇幅有限,未能对英国艺术委员会的“文化与艺术作品质量评估体系”中所列标准作详尽分析。现尝试在本文详细说明和补充观点。
. b% L( G9 W; C2 o( S
" N" z$ {9 x- o+ O$ }' k S 正如前文所述,这套体系由十二项细则组成,其中九条属于“自我、同业及大众评估”,三条属于“自我和同业评估”。如下列出这十二条条款以及每条的说明和解释文字。这些都是我从官方英文翻译而来。8 t# s. r6 z$ y4 G
& r* a, K0 ^' i4 }# O! z
自我、同业及大众评估
+ \; f$ p, \9 f( |, u3 E- B/ C& H4 J9 @$ G
概念: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子
# @- X: x9 \2 o& M5 l5 x5 W7 F" K5 s6 F8 J6 k
形式:制作和演出都上乘
! `9 f0 F, f) q0 I! C M# h% F$ ]/ ` b1 p
与众不同:这与我之前所接触的东西都不同; P) u J; Z. O9 A
! `/ e4 K' M& |' @" |: n 挑战:能够引发思辨
4 u0 ?4 k( Z: A; n9 {0 M# I6 i9 f. g4 o
精彩程度: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让我全神贯注& o7 h P0 E- r/ U7 K! F
) J! D' X. D5 i- M. I7 K# B
兴趣:我还会来欣赏类似的演出
9 I% R4 c. N* e
' P# u5 T" [+ S o$ |5 C/ t$ A. ` 地域影响:对于在此地发生,关系重大6 K% o" C0 K! i2 @, U
" R8 _* g J$ c5 s4 W" y% R" _' k 现实意义: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引起共鸣5 P w T; L. i8 L
5 Y8 x% w7 l+ {4 s
严谨:经过认真思考和生产8 ^7 i2 e3 j, Z& \9 _; V
3 E4 @* p' `$ V# {! L
仅限自我和同业评估
4 M- n2 |. X/ v# R' i9 Y W
- w4 i6 W" Z, l- c 原创性:前所未见的
, H( {8 a5 i* v8 l6 l
+ Q9 e& B0 ]1 i; B$ u/ n* A 风险:艺术家及策划者真的进行了自我挑战; V) q' N1 |, S# M3 p6 n5 `/ U
6 o3 W Y8 L' V( W1 V% i 优异性:同类型中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品种) F; D' {- T9 ^, P5 M! _
$ s8 a2 t8 h5 `$ ]7 W 我认为,该体系填补了国内演出管理界的一项空白。演出行业的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更多是以“许可证”的形式存在,也就是对文艺作品的“生产过程”的把关。这有点像食品卫生许可证,未有获得许可证的厂家餐馆是无法从事食品经营的。但,获得许可证的商家,偶尔也会在质量监督部门的抽查下,暴露出卫生问题。对于出问题的企业,轻则召回产品,重则吊销执照。可见,“许可证”制度和“质检”制度,犹如双保险,一前一后为食品卫生把关,有效的执行和厂家的自律,便可最大程度上杜绝卫生隐患。
3 N& y t0 S, D5 ^7 I
! ^' \9 ^- X% ~% o: t4 ]! j 一台演出如要公演,需要获得方方面面的报批和许可方可落实,一台走出国门的演出需要获得的审批更为复杂和高级。这些都从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舞台作品的呈现从内容到方式上都合法合规。在“质检”层面,相关立法规则及审查制度都取下限为准。这当然是为了保证百花齐放的文艺创作自由所作的努力。但在另一层面,演出方利用了“许可证”的最低下限和质检的“空洞”,滋生了演出内容以次充好、滥竽充数、虚标价格的状况。每年年底的新年音乐会便是演出行业最为“混乱”的场合,无数来路不明的“水团”集中登场。这些“水团”无一不握有“演出许可证”,无一不是合法合规的演出,但其质量良莠不齐。演出方通过拔高简历和大肆炒作,为演出“镀金”,大行“三人成虎”之道。在这里,对水团的识别和质检需要更加务实、科学和全面的调查、考据和取证,光靠居其宏《争鸣与求索》、杨燕迪《音乐解读与文化批评》、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是不行的。这是质检体系在纯商业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