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 n5 u V& P4 g 西方歌剧或许与中国的古琴一样,从出生那天起,就不是草根文化的产物。16世纪末,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一群人文主义学者组成了一个叫做“Camerata”的文化小团体,以复兴古希腊的舞台表演艺术。他们相信古希腊的戏剧中的“合颂”部分实际上就是合唱,甚至有人认为古希腊的戏剧实际上就和今天的歌剧一样,全部剧情皆以歌曲交代。于是,1597年,世界上第一部歌剧《Dafne》诞生了,由Jacopo Peri作曲,在佛罗伦萨的贵族高尔西的宫中上演,获得了极大成功。当时还没有歌剧这个名称,只是被称为Melo dramma(音乐戏剧),风评一片赞好,贵族和思想家们都认为“成功复活了古希腊的戏剧精神”。不过遗憾的是,保存下来的乐谱只有其中的四段,其余大部分均已失传。 [1 |. a* P5 p; I
' |( D& K$ b; q0 g
歌剧真正的奠基人,在业内,大家公认的是蒙特威尔第,有时会有人将他与《茶花女》的作曲家威尔第搞混,其实他们相差了近两个世纪。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是介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人物。蒙特威尔第被认为是古典音乐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的牧歌创作是这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体裁的巅峰,而他的歌剧创作则是这种体裁的奠基之作。他是巴洛克音乐的早期代表。他虽不是第一个写出歌剧的作曲家,然而他所创作的歌剧却可以一直流传至今,甚至影响后世。但是,他的歌剧基本还是在宫廷中演出,是王公贵族小圈子的音乐文化玩物。 * l! J) f% K' f" s4 P! z, _ h + [; g+ }3 z/ p 真正令歌剧走向普通观众是1637年,歌剧季度购票制度在威尼斯的狂欢节出现。此时,蒙特威尔第的追随者们已经将歌剧从佛罗伦萨传到了意大利各地。他们的创作已经不再仅仅用古希腊悲剧作为脚本,往往是喜剧混合一些悲剧元素,如在歌剧中插入带喜剧成分的“戏中戏”,以吸引文化程度不如贵族的新晋商人阶层去欣赏歌剧。但这个现象刺激了不少受过教育的鉴赏者。他们不希望歌剧自此走上低俗闹剧之路,于是发起了歌剧史上第一次革新运动。在威尼斯阿卡迪亚学院的资助下,诗人梅塔斯塔齐奥(Metastasio)通过自己的创作,确认了正歌剧(opera seria)的标准模式。自此至18世纪末,正歌剧便成为意大利歌剧的主流。. j V v1 v7 r s. j
8 Z. ^0 q9 m w1 i2 p 意大利歌剧一直是巴洛克时代歌剧的标准,意大利脚本最为流行,如长期在英国工作的德国音乐大师亨德尔,就是用意大利语的脚本写歌剧。直至到古典音乐时期,意大利语脚本都是歌剧的主流,连18世纪末莫扎特也大量使用意大利语的脚本。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一谈到歌剧,大家总觉得意大利才是名门正宗的原因。2 P5 u4 G. k2 m( h) m% B4 k
8 |' G" g6 c0 ]1 l' G
歌剧很快在欧洲各地都发展起来,德国与法国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