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多芬可曾有过愤怒?在日常生活中他的愤怒随处可见,那是对他所处的与其格格不入的社会。在音乐里,愤怒是一种低级的情绪,通过歌唱与心中的上帝沟通是我们今天所能做出的比较接近贝多芬实际的理解。贝多芬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听力完全丧失,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使他犹如目盲,可他偏偏在这个时候写下他最伟大最富有深度的作品——晚期六首四重奏和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这是艺术的奇迹还是上帝的奇迹,我们恐怕永远也无法获得答案。但是我们毕竟在听,方尖碑后的墓门已经开启,我们在法老的墓道中摸索前行,在这天人交汇之地,没有丝毫的恐惧,如果人类能将超自然的神界想象创造得这样生动与真实,那我们不是更可以珍惜所能得到的一切不论是神或者人给予我们的慷慨馈赠吗?% g& ~( S, c0 L1 [6 [3 B
T! v+ ?' S. E7 R 贝多芬便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的神。他非凡的神性连上界的神都妒忌万分,所以它们一旦发现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便给他以致命的一击,他最宝贵的听觉被残酷地剥夺,胸臆充满热情与幻想的人又每每与爱的欢乐失之交臂,“命运就是这样来敲门的。”在与命运的对决抗争中贝多芬无疑是胜利的一方,他所失去的是人类共有的弱点,而得到的却是更多的超人力量。所谓命运的捉弄竟使一个饱受人间苦难的人最终超凡人圣,这不知是神的力量抑或是人类自身的能力使然。
# ^: X& w- ~" H! _- R3 }- Z* g& y1 U- d. s0 v. U
和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或《B小调弥撒》一样,贝多芬的音乐尤其是室内乐会使我们的追思永驻。倾听纯粹的声音令我们获得从未有过的安详,像晚年的贝多芬,两耳听不到的仅仅是窗外的尘嚣,心中的音乐却没有一刻停息过歌唱。我们已见过或读过太多的人间苦难,但却因此更加热爱生命,因为另一个世界没有悲伤,所以此世的悲伤就更具有咀嚼回味的意义,在这里生活的每一刻都值得回味无穷。没有痛苦的比照,欢乐又何所凭依?' h4 f, `2 y4 ?+ Y2 B+ ^6 T
2 H, v9 `& g/ F, a# i$ I5 j9 `( `3 ]# L
从贝多芬的许多音乐中,也同样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舍深情。可曾注意到他的小提琴奏鸣曲的曲调是那样温婉娇柔,妩媚的意态叫人真格儿是拿在手里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却怎样爱它也爱不过来。还有那五首大提琴奏鸣曲的宽广舒缓的旋律、成熟男人的浑厚嗓音,它的每一声都似抚慰着躁动不安的孤独,在贝多芬音乐的温暖怀抱里,人类没有自责,所有的哀怨也抛置脑后,他们犹如站在复活的基督面前,脸上满是亲历奇迹时的欣悦神情,并偶尔为那似神的巨人表现出来的幽默会心一笑。- M! v! c9 C, c+ C
Z6 i; A& _. P& m$ l0 R) j1 x
像十年前或二十年前一样,贝多芬又一次让我积聚了力量,尽管我仍旧感觉有些老,但我的心力却并未有少许衰弱,因为有贝多芬的陪伴,我亦不会再将其无谓地消耗。等到下一个十年之限,当我再一次重闻贝多芬时,他一定能够向我道出更多更多的话语,而在今天,却是我压根儿不敢奢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