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央视的“中国民歌大会”让无数的观众再次认识了侗族大歌。这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歌唱,仿佛是秋日温暖的阳光,闪烁在林间,用自己梦幻般的旋律,呈现出这个民族所具有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最和谐的流动。 & e. r( i; e( D; H + o& i; S( }+ R' @9 w* |1 H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最直接、最真诚、最悠久的反映。《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便是当时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今天读来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社会生活面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民歌的传承目前正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冲击。侗族大歌也不例外。这合唱起源于生活,源自侗家人对大自然的虫鸣鸟叫、山川河流的采集和模拟。以前很多侗家人,在刚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就要学唱歌了。母亲自然是第一个老师。稍大一些就和同辈的小伙伴一起学一起唱,无论是掏鸟捉鱼还是砍柴栽秧,无论是走村串寨还是结婚生子,大家一路唱下去。 ^0 p6 \4 M: o( N- E f. g*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