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期合作也有局限+ ]( g% U5 U, g1 z
$ A8 y& r+ T) G' J v 长期合作使万斯卡与音乐家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几年前,乐团因为劳资纠纷停摆16个月时,他对乐团的不离不弃,使他在音乐家中和观众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从一家乐团长期发展战略来看,指挥和音乐总监任职时间长,情况就越熟悉,但是另一方面,乐团也容易陷入某些固定模式,需要发展的时候可能缺少动力和创新,所以指挥在一家乐团工作久了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0 h$ C2 C1 V1 C5 ~& v
: y" z1 a+ n: | 例如,乐团保留曲目可能产生局限性。万斯卡擅长指挥贝多芬和西贝柳斯的作品,让很多音乐爱好者赏心悦目,但是其它风格的重要作曲家的作品就被忽视或边缘化了。法国音乐爱好者会觉得不解渴,德彪西、拉威尔的作品很少演,法国现代音乐家梅西安、伯列兹、杜蒂耶的作品几乎没有演出过。再如,万斯卡通过“未来古典音乐”系列活动来推广新兴音乐,但是美国大量的20世纪音乐作品并没有得到推广。不过美国作曲家查尔斯-艾夫斯是个例外,他的《第四交响曲》很有特点,明尼苏达交响乐团仿佛就是为他而配备的。; T) a3 p- ^+ K- w$ C4 V
+ }* p$ e4 H( z" b7 g
有乐评家指出,在万斯卡的前任大植英次离任后,明尼苏达本地的知名歌剧作曲家多米尼克-阿根多的作品也不再上演了。卡尔-拉格斯、艾里奥-卡特、爱德加-瓦雷斯和莫尔顿-费尔德曼这些人的当代作品,还有史蒂夫-莱希和菲利普-格拉斯的小众化作品,都需要在以后的节目单中体现,当代作品此前在明尼苏达音乐厅里明显缺少演出机会。乐评家建议,新上任的指挥应当加强这方面力度,做些曲目平衡,要看到乐团只演奏贝多芬和西贝柳斯的成功背后也可能存在着危机。保持曲目风格多样化和不可预知性,才可以推动乐团向前发展,这不但对于乐团有好处,对提高观众的审美也有推动作用。
9 [$ [2 U6 H; b2 T/ d# m0 @/ U6 K& |
/ I- E4 W- Y1 x/ ~* T( A+ f 换指挥是大工程
- }5 H; H3 s t6 ]5 N q! P. E# }5 p$ O& \8 \
既然乐团指挥、首席指挥或音乐总监的更替不可避免,那么对一家乐团来说,什么时候开始考虑接替者最合适?柏林爱乐乐团小提琴家兼董事会成员乌尔里希-克诺尔茨认为,一般情况下要提前两三年着手寻找,因为现在的指挥家们日程都是排得满满的,去年柏林爱乐乐团选择彼得连科接替西蒙-拉特的过程就是如此,打出足够的提前量在办事严谨的德国也是普遍的做法。
* J: ^: S( M6 k1 w5 p
/ B2 X% q- Y# }1 N 纽约著名古典音乐评论家阿里克斯-罗斯认为,找到一位合格的指挥家需要进行不断地观察,即使候选人与乐团早就比较熟悉,也要进行研究和观察,可以通过邀请作为客席指挥的方式或者机构交流的方式。他强调,找到和聘用一个合格的指挥不是易事,好像婚姻,而每段婚姻都有它的考验期。- w; c) s9 P& L8 |9 Y/ O
' i% r: I: T+ J+ _ 专家还建议,明尼苏达交响乐团或可考虑聘用女指挥家,或者多演奏女作曲家的作品。目前,欧美乐团中女性的比例依然不高。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在过去五个音乐季中,只上演过三部女作曲家的作品,只有两场常规音乐会由女指挥家指挥,例如,萨拉-赫克丝指挥的是流行元素比较多的音乐会,像电影音乐、名曲集成、百老汇音乐等。3 c; J, H, X- `
! i! s# ?8 ]# I: g
女指挥家有些已被欧美一些主要乐团聘用,如芬兰指挥家苏珊娜-迈尔吉被任命为赫尔辛基爱乐乐团指挥,立陶宛指挥家米尔加-格拉钦泰拉在英国的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担任了首席指挥。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应当让团员更多地了解到,女指挥家可以带来艺术的高质量,如果一家乐团减少点大男子主义,乐团氛围会变得更轻松,成员间的互动会体现得更好。* U! C# D% `+ h: l
" I- [2 q5 }. X. ], L, G2 U
指挥可有可无?
- o) ?/ w5 ^, P( `5 B: w$ l
: V% Y I. `: c( ^- D4 \- ? 欧美媒体和观众中不时出现一些声音,如有人认为指挥的作用被夸大了,有人认为交响乐团会朝着以演奏员为中心的模式发展。这个问题的确引人深思。乐团拥有一个核心人物,像卡拉扬这样的指挥家兼音乐总监是不是一个好模式?有没有其它的方式值得研究探讨呢?指挥像神一般、拥有话语权甚至话语霸权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
8 }5 \) P* W: i% H+ p1 W4 x( N/ b+ U/ ?& _7 H2 y+ H
如果更多地以演奏员为中心,这种操作方式在小型乐团中比较容易实现。例如,圣保罗室内乐团12年前就不用音乐指导了。乐团没有指挥也可以保证音乐会演出,由乐队首席或者独奏家兼任指挥的情况也时有出现。著名的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在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音乐会系列时就是自己兼任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当年的小提琴独奏家科里亚-布拉赫,就领导着西南德意志爱乐乐团演出了一场海顿和莫扎特作品音乐会。; D1 c* Y7 K2 J% o% H" T" i
; {8 o8 O; T4 k( A 常有人提到,维也纳爱乐乐团作为世界交响乐团的劲旅,在170多年历史上不也没有常任指挥或音乐总监吗?维也纳爱乐乐团有着比较特殊的地方,平时服务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业务上服从于歌剧院的音乐总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该乐团艺术发展也是有人管的。
# ^, u# w7 k+ a8 {2 j5 P% k' ^: v w3 D4 c0 h3 D. g- p: T4 j! g! e
在德国,普遍的观点是指挥是重要角色,是乐团必不可少的。西南德意志爱乐乐团的指挥位置空了一年半时间,因为大家要花时间去认真、细心地选择,乐团认为指挥位置很重要。2015年夏季,柏林爱乐乐团在选择新指挥的过程中,德国以及世界主要媒体都给予了很多的关注,这也反映了著名乐团的指挥实际上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P: ]( Y7 s- x" O- [
! z+ W$ ~6 {4 A8 f! ^ 回到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如果要从以指挥为核心转为以演奏员为核心,明尼苏达交响乐团是否做好了转换的准备?是否需要转换?首席大提琴手、同时也是艺术委员会主席的安东尼-罗斯认为,指挥对于明尼苏达交响乐团非常重要,可以帮着乐团树立机构形象。奥斯莫-万斯卡加入明尼苏达乐团后,并非让乐团的演奏水平在短期内有了很大提高,而是让乐团变得与以往不同,为音乐会带来了别样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