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07|回复: 1

[名家特写] 听不懂方言,如何去评“字正腔圆”?

[复制链接]

1000

积分

5

听众

39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000
红酒一杯 发表于 2016-11-15 06: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全国民歌大会”,通过电视台向全世界传达了历史久远、多姿多彩的、独树一帜的中国民歌。真可谓:“增四(五)千年历史光荣,震九万里环球视听”。(清-陈天华《狮吼》); P) f2 D) ]( X$ u
: a$ ^, A! H0 h! R0 _
  传统音乐文化是各国、各民族的“母”文化,而“民歌”又是“母”文化之“母”。就中国而言无论是戏曲、曲艺,或是民间歌舞,或民间器乐都从民歌中吸纳了大量的营养。可以说抓住了民歌也就抓住“本”和“根”,是发展各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正如乔建中所说:“中国文化‘母’的精髓全部在传统里面”和“民歌题材是民族音乐基础”。中央电视台抓住“民歌”大搞特搞,是谓抓住了“根”和“本”,是值得大赞特赞的。! g2 X9 X( N' `( O6 }
. @6 a5 E$ L+ s+ {* {/ U
  今次的“中国民歌大会”,实则包括两部分:传统民歌和新创民歌。前者历史久远,大多系先祖遗音,承传千百年,音韵仍盎然,乃中华音乐之魂宝,华夏人之心灵,寄托着民族绵绵情思,拟聚着中华人的操守;后者是专业音乐工作者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新创作的“民歌”。这种民歌,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更是应该提倡的,它不仅有“继承”,更重要的是“发展”,适应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欣赏习惯。在这方面首推王洛宾,全世界凡有华人的地方,都有王洛宾创(编)的新疆民歌,可谓影响深远。斯人已去,不再第二。此外如刘炽、雷振邦、白诚仁、龙飞等皆系创作“新民歌”的佼佼者,真应该向他们致敬。他们才是“继承、发展”民族音乐的楷模。
* p- P8 a; q" w& Q( ?0 ~8 G9 y
, v! [* T1 M( Z* X  中国民歌,由于各民族的语言、风格和欣赏习惯等的不同,形成了色彩斑斓、各具特质的民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不存在可比性。藏族独特的发展法,朝鲜族的“微分音”,蒙古族的“呼麦”,苗族“飞歌”中的“微降音”,侗族“大歌”的“多声”,以及维吾尔族民歌中的多律制、多节拍和多韵味的演唱等,谁“优”谁“劣”?文学(音乐)艺术不像体育竞赛那“一分”、“一秒”、“一球”之差皆可分出高低,金银牌而十分显明。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0

积分

5

听众

39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000
 楼主| 红酒一杯 发表于 2016-11-15 06: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中国民歌大会”的最后一节“五谷定音”,就有点令人不解了。“50斤”能称出中国民歌的历史厚重感吗?多少分(票)能代表传承千年、经过千锤百炼、听众(本民族)广泛的群众基础吗?我们当然要听群众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但“群众”是要靠“领导”的,同时不应忽略中国音乐界(和民众)的现实,即中国音乐经过百年的“西方音乐”的熏陶,有的人审美观、音响观、欣赏习惯发生了某些变化。“从孩子开始,已经形成一个非常西方化的耳朵、思维、审美”。(杨青语)有的网民指责田青“懂不懂音乐,否则怎么那么推崇喊叫的‘老腔’呢?”
0 }7 A: k7 w; ]" c( K% q6 `+ ~! L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几乎没有人谈到“律”的问题。而“律”是构成各种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少之又少的是作曲家践耳在一篇《生活启示录》中写道:“‘侗族大歌’全是五声、七声以外的音”,“正用小嗓哼唱着……小声哼着‘琵琶歌’;它既不是平均律也不是纯律”。“听不到一个稳定的终止音或支持音,始终在不断地运动着,变换着”等。用十二平均律的耳朵去听,有“音不准”的感觉、另外,秦音中fa、si音,“湖南民歌”中的半升且游移的sol音,潮音中的“重三六调”和早期广东、四川的扬琴都不是“西方的十二平均律”。汪立三曾说:“用十二平均律改造民乐。这事虽有积极的一面,但却损失了不少宝贵的韵味”。而“韵味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钱茸语)难道具有中国“律学传统和民族特点”(黄翔鹏语)的以匀律为代表的多律制,在中国真的寿终正寖了吗?
/ N& P/ K* q5 @7 ^% \+ u
& C; O8 p$ R* V5 z$ p( {  评鉴语言不同,风俗不同,美学观不同和欣赏习惯不同的各民族民歌以何为标?声乐艺术(歌唱)一个重要的标准则是“字正腔园”。坐在“评委席”上的各位(更不用说普通民众)有谁能听懂用各地方言和民族语言唱的歌,怎么去评“字正腔园”?冯光钰是一位诚实的人,生前他曾被邀参加诸如此类的“评委”,他说:“他们(参赛选手)大多采用各民族的地方方言演唱,我和其它多数评委不仅少数民族语言听不懂,就连青海、甘肃、山西、四川等省汉族歌手的方言、土语都难以辩清楚,无从对字正腔园作出评判,而只能根据歌手们的歌唱声音、演唱风格打分。当时我十分尴尬,感到自己是个不称职的‘评委’”。不是“不称职”而是不同民族的民歌不存在可比性。各民族的歌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优中取优,在本民族中可谓佼佼者,他们演唱都是“金牌”获得者,岂有他哉。所以我在一篇《民族音乐与评比》中说:“要展演,不要评比”。“评比”必有“优劣”之分而人为地排列出一、二,实为不妥。8 D0 K' a3 d! L4 Q- d7 {5 [
! D5 [  k) b( E1 T9 w# B$ T. P) O5 n, r" x
  “中国民歌大会”已落下帷幕,但愿这种“大会”(不是评比)更广泛、更深入地进行下去。把祖先传承下来的“母”音乐文化有序而长远地代代相传。大醇小疵,无关宏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是谓中国音乐界任重而道远之责。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6 12:48 , Processed in 0.12144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