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41|回复: 3

[名家特写] 镌刻民族记忆砥砺初心 弘扬长征精神再踏征程

[复制链接]

1262

积分

4

听众

57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262
一个诗人哦 发表于 2016-11-5 17: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演出综述, C$ N* n/ \. ^4 _9 _$ Q% t/ _

) r  B6 c; N. X" ~& p* w  一部浴血山河、壮怀激烈的英雄传奇。% Y% b4 y: [% Q1 [4 Q- U

& m. |' u2 r! h: F; X  一篇光耀日月、撼人心魄的革命史诗。
: L4 {8 P5 c" r$ _: w3 ]/ C9 a7 y' O, |* \4 E- n! @
  10月19日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晚会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共同举办,旨在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9 ^3 }+ I* O: d: C! x0 l6 ^; m

7 i; R. a4 f- r1 F  80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世所罕见、可歌可泣的长征,犹如缠绕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永远镌刻进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这部气势恢弘、撼人心魄的大型主题晚会,是中国共产党对那段风云激荡燃情岁月奉上的热诚纪念,是伟大祖国对那群浴血奋战英雄儿女致以的诚挚问候,是人民军队对那次震古烁今伟大壮举倾注的深情回眸。晚会在象征国家最高荣誉殿堂的人民大会堂精彩上演,对军地广大观众来说,不啻是赴约一场强壮精神、涤洗心灵、抚慰灵魂的特殊精神旅程。, V! g# x! q+ z6 a

& k: G4 D3 Y# @" U' O$ ]2 e1 D* K& X  金秋的首都硕果压枝、凉风习习,舞台上马蹄声碎、竹笛声咽,滔滔于都河畔、满面风尘的红军将士正整装出发……晚会由序《红旗飘飘》和《红军不怕远征难》《雄关漫道真如铁》《革命理想高于天》《梦想照亮新征程》四个篇章、18个节目组成。舞台中央凌空吊挂的“永远的长征”五个大字遒劲有力;舞台两侧托举红星的立柱金灿灿巍然肃立,下端的荧光红字“1936-2016”赫然醒目;LED屏幕上草鞋、马灯、军号等依次在烟火血色中显影,这些记录历史的特殊标识,无不引领观众回到那乱世飘摇、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1 e% Q& |8 l1 j# K( m

2 U# f' |1 y4 F0 M; k/ q, U, S3 P1 u4 e  仰望一座万古不朽的精神丰碑
! H6 D- n" L* Y$ `: F
$ P  b. l" H2 ^' w; i% R. t  ——有一种行走叫红色远征,有一种成长叫浴火重生+ m4 c- T. x, F2 P7 m

+ i/ v* F8 g* L, h6 I0 Q) h; n9 ~1 g+ _  在庄严肃穆、大气华美的舞台氛围中,合唱与情景表演《红旗飘飘》震撼启幕。400名身着礼服的军地青年整齐列阵、引吭高歌。“黑夜里你是晨曦,风雨里你是火炬。活着的英雄,倒下的勇士,年年岁岁凝望着你……”屏幕上火光点点的崎岖山路、草鞋泥泞的匆匆脚步、背负辎重的骡子马匹等,共同渲染出壮士远征的豪情悲壮。队伍最前方,有一面鲜艳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高高飘扬。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7

积分

5

听众

86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907
雪大大吹门 发表于 2016-11-5 17: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曲红军壮歌,一面军旗猎猎,带领观众共同走进一段血色苍茫、慷慨悲壮的红军历史。那是1933年至1934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被迫率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随后,红25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红6军团等各路红军相继离开根据地,开始了漫漫征途。* F9 k6 _! y4 w1 L" v7 n; \3 Q

. ?5 K1 Q3 [* b, t% K* p. y  晚会采取纪实表现与诗性再现、线性叙事与精神咏叹、哲理思辨与情感阐发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充分运用舞美、道具等综合手段,真实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震撼现场,激发观众无穷的思索与回味。作为人类历史上旷世罕见的战略大转移,这段由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将士进行的红色远征,走出的是一条草鞋踏出的艰辛之路、热血浸染的英雄之路、百折不挠的信仰之路,也是我们党浴火重生、焕发生机的成长之路。在历时两年的长途跋涉中,成千上万红军将士牺牲在辗转突围、浴血奋战的长征路上。然而,高擎着镰刀斧头的红军军旗,从江西于都、福建宁化、河南信阳等长征出发地一路飘扬到了陕北。
3 p/ r2 g. G1 |( N4 e* a1 H  M3 i& w  ~7 q1 v0 a( @, \" e
  舞台上紧张激烈与舒缓深情交替叠加的音乐情绪,带给人们的心灵悸动,犹如红军战士飞奔在崇山峻岭间。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深情而虔诚地审视我党我军那次在包围中艰难突围、在绝望中重生希望的战略远征。“总有一个高度让人仰望,总有一种信念让人昂扬,总有一团篝火在风雨里燃烧,穿过遥远的夜空,温暖我们的心房……”军旅歌唱家阎维文的领唱与合唱《永远的篝火》,清晰传递出这样的思想认知:80年前我们党率领红军创造的伟大长征精神,早已成为流淌在中华儿女心中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的事业,必将血脉永续、代代相传。
, D* n* m" `5 F2 F- \5 D* O# C% O. `0 b" n! F; p6 C% n# w9 V1 `
  今天,仰望长征这座万古不朽的精神丰碑,人们无不眼含热泪。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光束。那面分外鲜艳的党旗军旗,是无数红军将士的热血所浸染,是不朽的长征精神万古流芳,必将永远烛照革命后来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 \8 m6 Q1 R  w; ^% k% m
8 ~- w  V# M! s; \  翻阅一册色彩斑驳的革命画卷
0 Q) x, W$ d) b. Q+ ?* R
  g; ?9 w8 h' l+ ~' p( U' c  ——有一种品格叫信仰坚贞,有一种承诺叫笃志忠诚
9 ~0 ~/ k0 h5 o- b5 L& w$ a& B$ ?) Z
# y! z5 Z* a! G2 s# ?  如此送别场面,仿佛从历史深处打捞出的油画一般:妻子抱着孩子,将行囊挎到丈夫肩上;大娘拿着布鞋,亲手穿到红军小战士脚上;新婚的媳妇,手举马灯一程又一程地张望……
9 l4 z7 f1 R; Q9 U7 ]: t3 D! Z
% `1 r& N( ~+ G. B4 w; z3 _" z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是中国大地上最情深意重的送别,这是民族记忆中最柔肠百转的吟唱。前路迢迢,日久年深,阻不断父老乡亲和红军战士血浓于水的挚爱亲情。歌唱家张也在领唱、合唱与情景表演《十送红军》中的真情唱响拉开了情感引信,使得现场观众无不轻声应和、泪光盈盈。6 o( l; u: ?# B: X( c7 V& T/ X/ x3 E

( B( t: \, k( y# Z, J  “这段音乐在整场晚会中不断演进变化、贯穿全场,将整场节目迭续推进,无缝链接,使人民群众与红军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意不断深化,达到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进一步凸显了党和人民军队的宗旨本色。”晚会音乐统筹、军旅作曲家印青说。& i1 L% A& |, }% o  F  h. u# f7 M

% G5 g2 V+ ~+ D' P/ D  我们亲近长征,翻阅的是一册色彩斑驳、情感饱满的革命画卷。舞台上红军将士的婉转歌声与动感舞姿,每一处旋律都诠释着对崇高信仰的无比坚贞,每一个音符都歌颂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领唱与情景表演《映山红》,领唱、合唱与情景表演《遵义会议放光辉》,领唱、合唱与情景表演《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红军胜利到陕北-会师歌》,合唱与情景表演《七律-长征》等作品,借助丝丝入扣、荡气回肠的动情旋律,深入到红军将士的精神高地和心灵世界,忠实记录在中国革命事业的危机关头、重要节点和转折时刻,广大红军将士在行军间隙的忧思、怀想、期盼等心路历程,这些作品或细腻唯美、让人感动,或铿锵激越、令人振奋,或朴素醇厚、引人遐思,为整台晚会急管繁弦、雄壮奔放的审美格调,增添了一抹浪漫诗意、细腻情感和明亮色彩。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2

积分

4

听众

57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262
 楼主| 一个诗人哦 发表于 2016-11-5 17: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士双脚走天下,山重水复风雷激。遥想那戎马倥偬的岁月,来自乡亲们的依依送别、款款叮咛,总带来无穷信心和力量;红军统帅的指示号令,时时激励着将士们无惧凶险、慨然前行。“抬头望见指路灯,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您有方向,黑夜里想您照路程……”屏幕上浮现八角楼的灯光、井冈山的竹林和瑞金的红井,红军将士征战之余深情唱起《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这份对红军统帅的依恋与拥戴,演绎了战事频仍中最令人动容的血色浪漫。* f; K5 l/ ^4 M- Z7 {, D
2 K! |, @' N- r& r- ^& q
  既是兵心所向、众望所归,也是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由历史作出的慎重选择。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遵义会议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红军将士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千难万险踩在脚下,千山万水挡不住前进的步伐,铁流滚滚、一往无前,创造了一个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m, i; s8 s+ N& v1 L

2 Y+ B* q2 K5 M  《十送红军》的旋律再次响起,远征的人儿啊,这是父老乡亲的心音,这是高天厚土的回声。谁能预料,这一段泣血远征,其战斗之频、河山之险、给养之难、病疫之侵、霜雪之冷,时刻考验着红军将士的意志与耐力,怎不让父老乡亲们挂肚牵肠。
# c# H' I: L0 d8 b, _2 ]8 _& r
( i: e4 P/ A$ P- k" s! T: o+ a  “革命理想高于天”“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这是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的锥心盟誓。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这支队伍不溃散、不衰败、不消亡,最根本原因就是心中拥抱着信仰、胸中升腾着理想,理想信念的力量让他们无惧于任何强敌侵袭与艰难险阻。) k  L3 r2 a. t% G* |

, Z8 g  r7 H4 F( ], I9 H" R  事实上,一程风雨一程山水,万里长征,走的是忠贞不渝、走的是精神契约、走的是世道人心。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永远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只要高擎理想信念的火炬,必将照亮每一条步行天下、转战南北的迢迢征途。1 Y! b; C/ \& J" n

, t, |% m: Y" |% h  诵读一首激情澎湃的英雄诗篇. P. E9 E0 m/ u3 g4 `
6 Y" ?) ^+ h. \" q. `
  ——有一种胆魄叫血战到底,有一种慷慨叫宁死不屈
: h$ R5 D& E% _8 Q# i
, @: G; h  X' P  “这台晚会坚持融合创新,在歌唱、舞蹈中巧妙植入歌剧、音乐剧等艺术表现方式,将现代科技与舞台艺术有机融合,大量运用多媒体视频、投影,通过高度戏剧化、情景化的战争叙事,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全景观、多维度、大容量的集中展现。”晚会文学统筹、军旅词作家王晓岭说。' X& n9 O1 L1 z& A! P

- X# K: o7 y- P  舞台上的画面色调,晦暗中显出坚硬与冷峻。在狂风暴雨的震动声效中,一支背着辎重、抬着担架、扶着伤员的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迎着炮声急速穿梭前行……领唱、合唱与情景表演《突破封锁线》,以密集跳跃的音符、快速有力的舞蹈、响遏行云的歌声,营造出一幅黑云压城、激战犹酣的战斗场景。
" P$ ^; v5 P$ l; U# c& m6 a: W2 L7 F
  随着舞台装置器械的快速调度,一座顶天立地的山的形象逐渐显露,一支支红军队伍在缝隙中穿插,漫山遍野蜿蜒的火把瞬间点亮。领唱、合唱与情景表演《十六字令-山》的雄壮歌声,唱出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摧枯拉朽、力挽狂澜的冲天豪情。人们笃信:一支军队有多少血性勇猛、视死如归的军人,这支军队就有多少绝处逢生、扭转乾坤的希望。长征的历史,就是一部气壮山河、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每一个篇章都写满了永不言败,每一个段落都标注着英勇顽强。' {1 {( _- q8 J* Z7 {
9 l( }8 @- U6 m) n) c! ?5 W4 i
  晚会对红军将士英雄气概和猛士雄风的展示与描绘,可谓浓墨重彩、笔笔生辉。领唱与情景表演《四渡赤水出奇兵》,舞蹈与情景表演《飞越天堑》,领唱、合唱与情景表演《冷的铁索热的血》等作品,艺术再现了红军夜渡于都河、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重大军情战事,具象描摹红军统帅夙夜在公、深思长虑、用兵如神的领袖风范,以及红军将士鏖战强敌、出生入死,跨越天堑、险象环生的战斗生活。在炮声隆隆、惊心动魄的戏剧化情境中,将士们昼夜长途奔袭、突破层层防线,与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周旋,上演了一幕幕经天纬地、惊天动地的战争活剧。
) T/ o" r, r% x. s& }" ~$ {# L" f7 @  v2 n
  舞蹈《血战湘江》是晚会最富华彩、最为震撼的重要作品之一。500余名青春士兵铸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随着劲爆的音乐节奏,连续腾挪、转身、托举、匐身、侧躺等不断变换动作,湘江水由清变浊、由灰变红,自舞台后方滚滚而来。沉郁晦暗的画面语言,律动奔放的音乐节奏,雄壮豪迈的歌声舞姿,将红军将士血战到底、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铁血情怀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支令人血脉贲张的写意舞蹈,取材改编自长征中的真实战例。发生在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的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之战,是决定长征前途的命运之战,也是长征以来最惨烈的一仗。中央红军以惊人的骁勇顽强连续鏖战并付出惨痛代价后,最终突出重围。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无数红军将士血染湘江、尸横两岸。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 U! X; O. g3 y
; C  C/ v1 u- z: b9 \2 S! V  “红五军团第34师师长陈树湘因伤被俘后,敌人用担架抬着他押往长沙请赏,他在担架上趁人不备,硬是撕开腹部伤口,将肠子掏出来生生扯断,宁死也不愿忍辱偷生当俘虏。这位29岁的年轻师长,是红军队伍中血性军人的代表!”军旅作家王树增,每每说起长征往事,总会深情地讲述这个感人故事。有这样一组数据触目惊心:4支长征队伍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红军战士倒下。整个长征途中,牺牲营以上红军干部422名,长征途中损失红军官兵10多万人。
  k/ o; j, K9 I2 O3 \
: C8 O+ Q" }1 S  {: k) W, |  二万五千里长征,每一步都如足踩惊雷、步步惊心,每一步都是血性刚强、视死如归。红军将士的英雄本色,体现在“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机巧迂回,体现在“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的势如破竹,体现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气纵横,体现在“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隐忍顽强。可以说,红军将士的血肉之躯通过长征的火烧钢铸,都被淬炼成一块块锈不烂、掰不弯、折不断、捣不碎的好钢。
  ]* ?% L9 C- i7 Y  v/ Q# l/ ^  f; d* S8 _3 T. K9 C! M
  聆听一曲悲怆凄美的青春之歌" k* K  F+ a0 C1 C* R

" n# x, g8 z; y& w! d# j& f  ——有一种友爱叫生死相依,有一种别离叫魂归热土
7 P) x+ h9 t: N: C4 t& E6 t2 `1 s- ]/ u+ W8 d; V6 x
  “长征苦,最苦是过雪山草地。”90岁高龄的老红军郝毅受访时缓缓地说。80年前红色大军的雪山草地之行,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死亡行军。那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红军将士,硬是靠着坚如磐石的顽强意志,踏入绝境、穿越生死,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奇迹。
# m* c6 k: }4 |2 N3 e* w% R  R) {& X8 r- Z
  作为晚会惟一的女子群舞作品,舞蹈《沼泽》倾情演绎了一曲悲怆凄美的青春之歌。一组女红军战士在女卫生员的带领下,遭遇了一片沼泽地时,女卫生员慨然为大家探路,她步履轻微、小心试探,谁知还是脚底一滑陷入了沼泽,紧接着救援的战友也滑了下去……身体越陷越深,女兵们紧紧依偎,一边挣扎自救,一边使劲将同伴往上托举。终于,在淤泥即将没过头顶那一刻,女卫生员拼尽全力将急救包传递给了战友。该舞蹈的神来之笔,就是沼泽之下让人揪心和感喟的生命律动,女兵们挣扎、无助、绝望等游走生死一线的虐心历险,都在柔曼的绿纱下被展现得如诗如幻、出神入化,青春的唯美、人性的高贵和生命的陨落错综交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7

积分

5

听众

86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907
雪大大吹门 发表于 2016-11-5 17: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把青稞,已经是很久前的事情。最后一次饭香,好像隔世滋味。活着走出草地,不让一个人掉队……”无论是舞蹈《沼泽》,还是领唱、合唱与情景表演《爬雪山》,以及领唱、合唱与情景表演《活着走出草地》,都是对红军将士战斗生活的宏观素描或细部探微。0 E; C5 y) X  `1 r/ p$ w" {

8 H0 Q2 K: H  M  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先后翻越夹金山、梦笔山、雅哈雪山、茨布腊山、虹桥山、鹧鸪山等大雪山。1935年8月下旬至1936年8月中旬,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穿越渺无人迹的水草地。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先后渡过数十条江河,征服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党岭山是长征路上红军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党岭山,党岭山,上下总有二百三,终年积雪无人烟,十人上山九不还。”当地藏族同胞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露宿茫茫雪山,战友们互相抱团取暖,总有人长睡不起、就地长眠,如同一座座雪雕,留在了苍穹之下、天地之间。川西北草原气候极为恶劣,雨雪冰雹无常,瘴气弥漫、人迹罕至。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红军过草地时引导后续部队前进的,往往不是路标,而是一具具烈士的遗体。当时由于条件所限,战友的尸体来不及掩埋处理,就含泪挥别战友重又出发,只有将英魂付与山川热土收纳。
! o  H0 r5 ]/ u( X! |7 J! U/ C
& p+ ]" {# X2 p! z# _$ i/ u" V  在皑皑雪山和草地沼泽,红军将士书写了一个个让风云变色、令天地垂首的英雄壮举,演绎了一曲曲笑傲生死、感人肺腑的生命悲歌。青春士兵们义薄云天、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以及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折射出人类在克服艰难险阻、完成自我超越中,恣意绽放的人性光芒和精神光辉。+ a' s! c5 k) m' o

8 r5 i7 z# a8 d- N2 W1 R+ [/ W+ q  感受一腔铿锵豪迈的追梦誓言9 z4 [& T  d$ c" I% z
% d' f1 `: j6 l2 `2 c* K7 b
  ——有一种情怀叫不忘初心,有一种冀求叫重铸丰碑* d* G. F- }+ v8 L. b2 T  H& f+ q

  j! j0 n* ~4 s2 r( q. H  长征,一支军队气壮山河的革命征程,也成为一个民族苦难辉煌的心路见证,长征精神更是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生动注脚。“今天我们纪念长征,目的是从并不久远的历史当中寻回我们胜利的根本。这是因为,长征是中华民族可以永恒汲取的精神财富,深藏民族复兴的‘精神密钥’,长征精神已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国防大学教授戴旭说。
$ Q4 m" D( P% K& V1 \$ s) ^7 {" a. e1 y+ p# I/ S8 v4 Y' V) y# n
  “看那先辈的足迹,星星之火燃亮朝霞。浴火重生的儿女,红色基因传承光大。不忘我们是谁,不忘是为了谁。把鲜红的旗帜举起来,把意志力量聚起来……”合唱《我们从古田再出发》,是一首开宗明义地宣誓军队信念信仰、展示强军力量的歌曲。我们这支光荣的队伍从长征一路走来,秉承着伟大的长征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恢复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全面实施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正本清源、固本开新,聚焦打赢、变革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奋勇前进,全军部队焕发出新面貌、新生机。" F' z! ~  V& ]
- Q1 F' i- @% H% m) U
  领唱与合唱《跟着你》气势恢弘、旋律深情,以博大的艺术胸襟关照现实、展望未来,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在强国强军新征程上,自觉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信仰信念,自觉看齐追随,万众一心跟党走的时代主题。/ @* C& V. q& C% d. K8 v
7 W. g( b3 M( d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的路。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生死相依只为了那一句承诺,报答你是我今生惟一的倾诉。”领唱与合唱《不忘初心》,唱出了时代的情愫、民族的心声。领袖的谆谆教诲时刻在耳畔回响: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9 D7 S9 ?6 O2 m
7 {8 P6 ^8 g& `+ i, \0 V/ J6 U  “路迢迢,重任在肩。从头越,勇往直前。时代在召唤着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中国梦一定要实现……”合唱与情景表演《走好新的长征路》将整台晚会推上高潮,代表56个民族及祖国各条战线的演员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在进行曲的律动下,以行进的步伐阔步向前,集中表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奋进在新的长征路上的豪迈情怀。  U: E. e$ t" S! f4 t% ]

5 @" W2 t1 P8 |3 L  “这台晚会,我们力求通过丰沛饱满的史实细节、血性刚勇的英雄人物、冷峻悲怆的音画风格,共同营造出势若雷霆、汪洋恣肆、雄浑壮美的审美格调,希望以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和精神穿透力,带给观众巨大情感冲击和思想升华。因为纪念长征是为了启迪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事业,从长征精神中寻找胜利密码、汲取磅礴力量,必将让我们更加自信地战胜眼前和未来的一切困难、一切敌人。”总导演杨笑阳说。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1-20 20:18 , Processed in 0.08964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