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亲眼目睹,在那些初露头角的艺术青年面前,他们毫无盛气凌人的大牌、大腕儿派头,那么平易亲切、悄声细语,一下子打消了年轻人面对自己崇拜的大艺术家时的陌生和无措。他们以自己丰厚的艺术积淀鼓励年轻人,指出作品的不足和修改的方向,他们通常用的都是平等商量的口吻,但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n$ X# M, |( H
b- n t: S7 R, T; I1 D# e 那是美好的时刻。一个年轻人,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看着自己的处女作被自己倾心已久的导师般的大艺术家介绍给观众,就像一个学步不久的孩子,跌跌撞撞被大人扶着走过了人生最初的路。那是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美好记忆。 6 x l/ {; Q, e+ a( C7 j . I. m1 A4 u$ }/ e2 g9 M* ^ 扶持青年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事业。“扶青计划”第二年就开进了上海戏剧学院,由剧场委约演出扩展成了绵延一个星期的“青年艺术创想周”。几年来,每到“创想周”的那7天,整个上戏变成一个沸腾的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海洋,变成了一场青春的艺术嘉年华。无数的演出与视觉展览,无数的讲座和大师工作坊、微电影,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青年艺术家,充溢了美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t; I% \4 u- i1 v* a( r
* T- P$ Z9 Z9 A3 ]4 s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一种富于战略性的思考和眼光,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扶青计划”,为那些像歌剧《波西米亚人》里在困顿生活中追寻着田园牧歌和艺术创造,怀着热情、真诚、梦想和渴望的鲁道夫们,提供一个展示他们才华与实力的平台和机会。让我们把掌声和喝彩不断地送给年轻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