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第二名的韩国小伙赵安基,据说是韩国大提琴教母郑明和的学生。这个年轻人在演奏上音乐规格很高,技术上也没有障碍。他演奏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是所有选手中最规矩,最有感染力的,而对于中国作品来说,他的演奏比中国选手还要好,只这一点就十分令人称赞。
# O: g% _1 V: P, u. P% d/ r* x0 d; G/ _' r6 K: ?1 r6 \0 k6 X% x
获得第三名的意大利小伙卢卡-吉奥尼尼,其才能绝不在第一名获得者哥洛斯之下,整个比赛中,我对他黄金般的音色记忆尤深,而其全面的演奏技术,极好地表现出大提琴这件乐器的优势与特点。依我所看,这个欧洲孩子真的是音乐感觉非常出色的典型。
. p% Q8 p( t& n# \% s
) e/ W4 h, Z$ ?# l! L 中国小伙莫漠与吉奥尼尼并列了第三名,但说实话,我认为这里面存在着些许安慰的因素,实际上,莫漠与吉奥尼尼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别的不说,就中国作品来说,吉奥尼尼的演奏就远胜于莫漠。
y8 C- J* u# L( [5 S9 ~0 h u. K% M1 u4 W0 }# H1 h
比赛的第四名获得者是韩国姑娘赵恩,她获得的名次我认为也很合理。赵恩演奏上很规矩,技术表现亦很干净,但却没有特殊的,夺目吸睛般的才能,音乐听起来疲沓而累赘,缺乏引人入胜的效果。至于第五名获得者金敏智,我个人认为应该排在赵恩前面获得第四名,她当时演奏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是相当不错的。
+ q" {6 f _1 r% l$ _" O7 H( k6 P- t) j6 B$ N& {& s1 _" B
纵观本届比赛,独奏部分的水平明显不如上届,其原因恐怕与韩国选手的不太发挥有关。人们看到,本届比赛的获奖者比起上届来说,在艺术的完美性上有明显差距,无论是小提琴项目还是大提琴项目,回到“学生感觉”的现象都不时有所出现。
7 J. } V% a- p* T# p7 A( G3 J
4 n1 |9 Q4 T% i/ V0 d1 A “韩流”不再风光' p D, Z$ A% J, Q" K
2 c0 a) f+ C y/ l. J$ m 本届比赛有一个特点,即中国选手重归一流(小提琴),欧洲选手续放光彩(大提琴)。记得两年前的勋菲尔德比赛,一阵“韩流”刮起,令人猝不及防。当年的小提琴,大提琴比赛,韩国人几乎垄断了前四名,专业青少年组11人参赛,9人进入决赛。青年专业组小提琴第一名宋知恒,第二名李智允,青年专业组大提琴第一名许滋耕,第二名李贞贤,第四名朴主镐,少年专业组小提琴第二名李闫栖,少年专业组大提琴第一名吕柔殊等,个个都是技艺超群的佼佼者。而宋知恒,许滋耕两人则成为了整个比赛的“神奇之星”,获奖音乐会上,宋知恒演奏的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许滋耕演奏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均可谓滴水不漏,无可挑剔。精彩绝伦的表现,使现场的人们无不惊呼“韩流”至此,不可抵挡。然而在本届比赛中,尽管韩国仍然派出了一些优秀选手,也取得了过得去的成绩,但比起上届来说,其表现可谓是两重天地。
7 u# n/ V. }$ D, M
+ @" W" M8 _" j) ?0 m 本届比赛中,中国选手强势回归,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而以唐韵、张安迪、蒋熠颖、莫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演奏家,在思想和心理上要有足够的担当感,要在成绩面前不骄傲,不止步,保持继续学习、攀登和提高的精神,争取早日扛起中国音乐演奏事业的大旗。3 E" U# h; G% _ U5 E
- r5 H5 G3 o/ b; L2 C, I/ ~1 X7 ~ 重奏方面的启示
) A5 H9 u: Q# K4 j: i4 k. W' z% ?0 r
本届勋菲尔德比赛的重奏比赛进行得跌宕起伏,但其精彩的表演完全属于欧美选手,亚洲选手与之相比,差的不只是技术,而是思想上的根本意识,这一点似乎是无法改变的。
0 V) s: f9 ~# L0 k, p! t9 A( B1 n) _$ r* V: I* f, C6 M7 x
通过这次比赛我感觉到,西方人和东方人在音乐审美观念上存在着先天差异,东方人强调个性意识,这本身是一种民族性格的体现,而西方人在血液中就流淌着合奏的共性意识,这也是与他们的音乐发展历史相关联的。
9 f! M2 @" q4 _$ D
6 n3 e0 R: F+ h' R# h0 _9 W 然而,交响乐艺术的发展是合奏艺术的体现,这一点无论对于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来说,都是一个颠之不破的真理。如今我们要学习西洋乐器并发展交响乐艺术,假若不加强合奏意识的提高,且不从根本上改变对共性艺术的轻视态度,那是无论如何达不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本届勋菲尔德重奏比赛,亚洲组合全部被淘汰于六强之外,本身就是一个铁的事实。
9 V- k* p5 V# A( y5 C
1 ~- `/ z3 L8 d 由此我联想到,我国的交响乐团水平为什么长期上不去?为什么总有种种的羁绊缠绕着我们?现在看来,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年轻人在对音乐的追求方面存在着问题,他们在演奏时过多地将技术与经验运用在独奏技巧上,而对于合奏艺术则缺乏实质性的理解与认识。如此长期下去,一种自我境地的“膨胀感”便会骤然升起,而那种与他人合作继而达到共性目的的音乐追求,则在他们的思想中愈加显得苍白和贫乏。
; ]# F( r0 D9 [3 o9 f+ r( h5 Y n. J$ l4 N& F
本届重奏比赛中,前六名的水平都非常接近,记得第一天看重奏决赛,第一组选手上场演奏就把我深深吸引住了,以后各组陆续上场,都有十分拿手的表现。我在台下连看带听,真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益。
$ r7 k9 b) z- c/ A/ r1 \) V! u T; [/ |4 _4 U& R
首先,我感觉到这些国外组合都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几个人在演奏时,声音还没出来,心灵已经达到统一了。例如获得第一名的德国南风四重奏组,他们四个人完全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四把琴出来的声音如同一把一样,演奏中音乐的起伏及其细微变化,均在四个人的意识中得到了“电流”般的预先传递。而当音响瞬间喷发而出时,听众就有一种刀切般的锋利感觉,整个音乐完美得像一座伫立的丰碑……这真是一种不可想象的、神妙般的自然和谐。* z2 [& S/ \9 L+ {. y' C
( @" D0 J$ E8 P3 m1 X8 D 在我看来,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乃至亚洲国家的独奏艺术很可能继续称雄世界,但重奏艺术还将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这是一个具有科学根据的判断。& P5 F/ Q2 U1 s+ {
- {% Q& l4 Q: J! d6 G, k0 e
意识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要想使重奏艺术达到名列世界前茅的高度,特别是普遍水平接近世界一流,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认识、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