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它乐器的情况:
& g" a3 Z1 `' S6 c- s0 B& f6 C& k8 Y ~( r8 Q- _
其实我很佩服吹笛子的人,频频换笛子还能看线谱,实在是很厉害。若是以法国号、竖笛等等移调乐器的观念来看,乐谱本身就应该移好调了。也就是说,乐谱记载好用什么调子的乐器,演奏员照着换乐器后,仍应使用一致的指法继续演奏下去,而乐谱必须预先移调。: t: j8 ]; I2 e) j0 K. W" v! j
8 i. _. y g. o# b6 V3 v
所以西方管弦乐的指挥就要有很强的读谱能力,把总谱上面各种不同的移调声部组织回原来的位置。相形之下,国乐的乐谱不但没有为移调乐器移调,有些甚至任意采用谱号,造成演奏员额外的负担。例如许多号称中音的国乐器实际音高应用高音谱号记谱,而不是听其名称就采用中音谱号。有些乐器音区较高,却仍采实际音高记谱,没有移调(低八度)记谱,造成识谱的困难。1 h3 N7 E4 x1 f i$ t7 `
9 A# F% k& r* U" ^7 _, g2 ?" C
由此可见,采用线谱虽然是目前专业乐团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国乐界的记谱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演奏员必须花费额外的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1 x, {& Z o3 {7 K
8 {* x4 M L# x) d/ J移调的管乐器,如笛子以及传统唢吶,在使用线谱上有着上述的移调问题。至于其它大致是固定音位(扬琴、笙),固定定弦(其它大部分的拉弦、弹拨)乐器,则问题比较少。
2 M+ n+ W6 M* S2 U7 F. n" P! E1 W& X9 z+ |# [
向我自己也拉二胡。只要花大约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可以看线谱拉一些合奏曲了。不过这还关系到我已经会看其它乐器的五线谱,以及我对于二胡指法也颇熟悉,也许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身上。但是以我自己的感觉,比起要时常换乐器的来说,这些定音定弦乐器,用线谱的障碍比较小些。
) a3 f6 _: R/ I# g8 T: d% d; w8 ]( J' D, y# s( \
# d& e0 D" P0 w' t5 d# e' `1 T0 M. o心中识谱的方式:
; f) x0 s- l h Q) ^' |; ^4 I, i) [2 W' [+ l: M* R
前面说过有几种人,所以也就有几种不同的识谱方式。
: o. F9 |3 y( w5 D# N0 r' E M5 [0 o
; | h; W* ~4 n4 t0 W! G& J& q对于只会看线谱,不会看简谱的人,大都是自幼接受固定调线谱的观念,所以一时难以理解首调的观念,自然也就不容易使用简谱了。如果当初使用的是首调线谱的观念,应该会容易些。; ?9 `6 P: \: d& k
6 A0 V [. V! g8 k! z5 i9 D
不过我想大多数人关心的,还是原本看简谱已经习惯了的人,如何看五线谱?/ y/ _; {8 J5 n) H" W/ z, o
; b4 h, D. c& I: ~- u2 X
我个人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的,重点则在于个人对于首调的体认程度,以及对于固定调五线谱的视唱听写能力。
+ K% F g8 R0 J) j% v& S
6 v, `, C( U- B$ O# b+ ~简单的说,就是视唱听写是偏向首调?还是固定调也可以?
. ] s9 p% X Z4 A1 m! m# l: g; _7 c' H& x; X: r2 [$ V
愈是偏向首调感,愈会有翻译的动作。即使是没有用笔写下来,也会在心里快速的运算着。6 N; L! `. Z5 }& v( ~' n
4 S! s, u! S9 Q有的人听到C调 6 #4 3 2 就会觉得明明是 5 3 2 1 (D调),而有的人则正好相反。所以说在识谱时的心里到底是怎样推算,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有相当多的不同比例可以运用。
4 Y0 t; u/ z! M7 G, A. |$ S( E, f, O- |% ?/ S: U: N
以我自己看线谱为例,谱发下来第一次视奏的时候,我心里是完全采用固定调的,也就是看到音符在那个位置,我就按好哪个音,照吹就是了。
5 d2 j d5 E9 ]9 N" ~5 Q/ ~( ?: ], L
不过,当第一遍的视奏完毕,我已经听到了曲子了,这时候我的听写部份,是首调居上风的,所以第二次视奏的时候,我可能就改为一半首调一半固定调了。也就是说音程的关系采用首调安排,部份乐谱也是转为首调了。- s: g/ W. B% J8 u2 Z7 W) J
0 l3 z9 M U2 ]+ a乐曲愈是具有明确的首调感,我自动翻译成首调的比例就愈大,例如喜讯传边寨就是个例子。不过如果是类似第二民族交响乐这样的曲子,我心中就是以固定调来存想了。
2 K1 t9 C) P" X" Z* p3 H6 T" t3 N. j6 j% ~, c. I$ x0 \7 N
所以,主宰我识谱时心中想法的,其实是耳朵的听觉。容易听出首调乐谱的,就自动转成首调线谱来看;不容易听出来的,或者小片段一直转调的,就采用固定调识谱。也就是说看情况,该首乐曲用那个比较方便,就用哪一个方法。4 Q* j# Q6 _% n; P. g) C1 B }
2 Z: I, L( R$ _( Z上面讲的是识谱,时于演奏时音准的控制,则大都是以和声共鸣好,或者音阶进行顺耳为准,也就是基本上很少用十二平均率的感觉来演奏。$ A1 @& n& x& p/ M# a9 \
9 R, k4 K+ h, E! l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识谱方式,也许能对像我这样由简谱转增加看线谱的人,有所帮助。) w$ o7 H5 P4 f `
3 @& j% L8 a, N w; y( s) ^
( ~. G z% }3 }, ^+ b1 o
简谱 VS 五线谱:) S$ S- f$ y$ R* v4 I8 }0 {9 d
; n3 m# A- d: N: L
简谱与线谱各有其优缺点,这里将我自己的感觉以及想法,来说一下。
; `; \5 w% R. Q/ A y+ E4 K0 f# o6 z- c8 x |! v5 b" k( ^
简谱的音符,不同音高之间的符号差异,比起线谱的豆芽菜要大得多,所以以可分辨性来说,无疑的简谱的符号差异,要比线谱的位置差异要来得容易辨认,所以对于初学者的学习,简谱的确比较快容易上手。
/ q1 n: q& w2 D* F
. [& v7 ~: ]0 k1 p" b线谱初学看错行是很常见的,简谱却多半是指法不熟而按错。一个是识谱时候的问题,一个是是识谱后执行时期的问题,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7 T; z& M& T4 ^2 N, q8 B1 T
9 W& H8 ]8 C( A# Z$ I
而采用简谱,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培养首调感,也较于容易建立起首调的听觉,有助于以首调方式来演奏的音准。上手容易,转调也容易,但是对于首调感不明确,临时记号多的曲子,学简谱的人就比较缺乏这样的训练了。
/ ?: M \4 D5 m3 M9 |8 X0 j1 Z
4 d7 Y) D" v( J/ r简谱的实际音高,却没有线谱那么明确,尤其是碰到转调的时候,更容易出现不确定的情况。+ Z; o" t4 I' q) \: R/ B% r
/ n% `$ I. M6 k* {8 B
这个问题,在编写乐曲时,就比较会造成困扰。除了音响效果的转变以外,有些和声的转位也会造成一些问题。. Q( v/ L! r9 }4 J' b5 W3 |
- A( A& W' F( \0 U8 w& C- Z在和声方面,愈多音出现时,简谱就愈吃力。因为简谱符号大,又要加点,迭起来相当暂空间,而且有时必须分神判断夹在里面的点到底是属于哪个音符的。所以当和声同时出现的数目多到一定程度时,简谱的识谱就不如线谱简洁明了。0 }1 L1 c: K% D6 g3 G
/ e1 p: M" `7 E9 J; |. h9 r至于其它的部份,简谱与线谱相通之处就很多了,差异性也不大。# y% Z1 F. I# I6 F
) m; V; e3 S/ x0 ?$ K' i由上面的比较,可以发现简谱与线谱各有其应用范围,也各有其优缺点。所以端看用途而定,不必非得说出哪一个才是最好的。由于国乐演奏的范围很大,形式也很多样化,因此两种谱制都有其合适的曲目。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信两者并存仍是必须的。6 ]1 P7 p/ _- y% {1 O! h5 d
0 }0 @' ?2 }3 T9 @4 i* E# Q& i, J对于一般的社团人士,我的建议是还不必非学线谱不可。如何把音准,节奏,技巧,情感等等做好,才是热爱音乐的人应该先要去追求的。只有当行有余力时,再去尝试看线谱,也算是学习了新的东西。- m G- u1 A( x
2 t0 Y3 G2 L- T; c) x& p) F j
至于音乐班的学生以及专业人士,相信两种都要会看已经是必备的技能了。其实科班教育都有钢琴课,看线谱应该都不成问题。只有像我这种没有学过钢琴,而由民间艺人跳入专业的,才需要特别去训练自己看线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