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S, X# t. u. b 美国的流行文化在全世界取得胜利,我说美国一个国家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电影,其他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美国电影的音乐很棒,再烂的电影,音乐都做得很好,最起码他们的工艺是很好的,录音、混音、写作这些技术都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9 P! w" M5 h1 S# `: t' O. H9 V. i. d+ L/ _. e' X
近些年来,我们作曲系的研究生论文越来越多地研究美国折衷主义的音乐家,不再像以往那样追捧欧洲先锋主义代表人物。这也预示了中国未来一些事情的方向。 ) D. Q) H* @/ C" a2 `; |& \3 Q7 L0 w3 b
欧洲音乐有古典主义一路传下来的传统,他们不大接受娱乐性的东西。但是,一个艺术家不能只满足自己,不考虑和他人沟通。有种态度一度很流行——认为一个艺术家只要忠实地表达自己就是对的。其实,只满足自己是很容易的,但是在音乐厅里面坐了两千个观众,满足自己的同时,还能吸引他们,这是很难的。( ?5 z- s/ k: f& n
0 A3 o. I$ [( c5 @+ e9 [4 q1 C. {7 I 灵魂能听见音乐9 Q# r0 v; o; ?6 d
4 _( ` ^* X: O8 ?& b5 m" N
我1983年大学毕业后,就被认为是什么新潮、前卫先锋的代表,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通过音乐与社会和大众沟通,我希望音乐能够打动观众。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开的第一场交响乐音乐会,就是我自己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出了一盒《鞋儿破帽儿破》的流行音乐磁带而得到资金支持的。 $ m- A b3 C/ h+ r5 t( B0 t' y( l" U* R- c( w9 T/ v- w: K- G _" d2 a0 A
我给很多电影作过曲,以前古典音乐圈的人喜欢贬低流行音乐,那是毫无道理的。两种音乐,各干各的,都有自己的观众,井水不犯河水,互相也不要贬低。从音乐生态来讲,谁也不能缺少。' R4 C0 V' K7 s" `1 m6 O1 w
3 |: M4 R8 ]( V2 h
20年来,北京的古典音乐听众在上升,那些有名的指挥、交响乐团或者独奏家到北京开音乐会,一票难求。如果是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或者指挥家到国家大剧院演出,头一年票就全卖了。. @& ]0 B( X) h9 \7 e8 B% j0 [
7 I" L+ A$ |' l) N d3 G& Z
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修了非常漂亮的大剧院,有人批评说没有人看戏。但是,没有庙哪来的和尚?大剧院盖好了,就会想方设法安排演出,各地的音乐家就会到这些小城市去演出。音乐是生命本能的声音体现,音乐是在宗教里发展到完美的,所以,音乐是最接近灵魂的,音乐和自己心里要赞美的、敬畏的神灵是有关的。音乐就是人的灵魂的声音体现,灵魂是看不见的,但灵魂是听得见的,那就是音乐。& D2 P6 H% y/ x3 J2 c9 z
1 k0 y5 h9 t' r4 C% I o
音乐太能体现灵魂,太能体现不同民族的气质了。日本人和中国人外貌看上去特别像,但两个民族的音乐天差地别。日本音乐那种自虐、那种内心的紧张感,十分明显。中国的文人音乐是松弛的,向往自然的古琴音乐是空灵的,向往生活的农民音乐是欢天喜地的。日本音乐里面完全没有这种元素。中国民间音乐的乡土快乐,你去听百鸟朝凤,什么信天游、京韵大鼓,都有浓厚而真实的生活气息,听着音乐你就能感受到我们中国人热爱饮食、热爱麻将、热爱热闹。+ i; V9 l M* m& D0 O( P( b: E8 d( O: d&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