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6|回复: 1

[转帖] 钢琴基础:钢琴右踏板的运用原则

[复制链接]

400

积分

4

听众

115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400
心有点汗 发表于 2016-10-10 15: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以作品风格为依据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但在同一时期的作品中也有其共同的风格特征。如在演奏古典音乐作品时,通常不采用全踏板,在弹奏巴赫作品时,右踏板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在需要时达到一个无缝的连奏 。如平均律第一集《降 b小 调前奏 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很多钢琴家在演奏此曲时都用了右踏板使重复音连接起来。为了保持复调的清晰度,踏板要用得极为细致、谨慎。在演奏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时,很少应用右踏板 。在他们 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在任何风格中,右踏板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给予更多的共鸣和音色 ,这一点对莫扎特和海顿的作品同样适用,尤其在有长时值音符的歌唱性的段落中,使用右踏 板可以避免声音发干。如海顿的《降E大调奏鸣曲)rlob.xvl:52的段落。 发展到贝多芬时,右踏板的运用大大增多了。贝多芬本人在他的 钢琴作品中亲自写下了许多使用右踏板的标记,他是要求将踏板的使 用达到可以感觉到的程度的第一位作曲家。在他的音乐中,用右踏板来完成连奏是毫不奇怪的。肖邦是使用踏板方面的一个真正的先驱者。他经常探索由于右踏板的发明而成为可能的丰富的新领域,在他之前没有一个钢琴家如此巧妙地使用踏板。肖邦之后,踏板的使用更是随处可见。在德彪西充满新颖意象的作品中假如没有使用踏板是不可想象的.但因使用不恰当而改变了作品的意图也是不行的。

2.以声音色彩的需要为依据
不同的作品需要不同的声音色彩。在演奏古典音乐中,为使声音清晰而使用少量的踏板,往往以润色为主。而在近 、现代作品演奏中,为了造成某种特定的声音色彩,达到犹如微风轻拂的效果,轻微的模糊是允许的,这有助于创造神秘的气氛。利用和弦的延续作增强.使周围琴弦产生的泛音振动活跃起来。右踏板的这种用法是当踏板踩下去的一刹那制音器亦同时被提起,会有足够的声音留下来,从而使声音产生增强的效果。强后即弱的效果是通过弹奏强拍上有连线的四分音符和弦,让制音器轻碰琴弦几次,逐步地制止声音直至达到所需要的弱的程度来实现的。但注意不能使声音产生断裂感。如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开始处的四分音符 和弦 。在许多快速跑动的音乐片段中.如快速的音阶上行进行,往往利用一个较长的踏板达到渐强的音响效果。在下行音阶进行时不能像上行音阶进行那样把右踏板长时间地保持,下行音阶在一个稳定的渐强持续到下一小节的强拍上时,踏板需要很快地更换几次,这样不致于破坏它的清晰度,以达到渐弱的音响效果。
对于几次重复使用的同一音乐材料,采用不同的踏板法可使声音产生色彩的变化。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把这一手段提高到一个极富想象力和极具个性的艺术水平上 。

3.以和声进行为依据
一般说来,和声变换,踏板也要变换。因此,在使用踏板前必须对和声进行分析,不恰当的和声分析会造成选用不恰当的踏板,其结果是把不同的和声进行混为一谈,造成声音混乱。在演奏古典和浪漫派作品中,以和声为依据更换踏板是常用的一种。踏板在手指触键后踩下,增强了和弦的效果 ,避免了声音的混浊不清。如肖邦《c小调前奏曲))(Op28No.20),运用半踏板保留低音,又使和声进行较清晰。而近现代作品中,踏板的使用是不拘一格的,往往根据作品的要求、性质及所需的音色来确定右踏板的使用。总之.对钢琴右踏板的处理是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艺术问题。运用踏板主要取决于演奏者的艺术修养和对作品风格的理解,取决于演奏者的感觉和听觉,应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演奏场合,演奏乐器等敏感地调整踏板,完全信赖琴谱上所注明的踏板标记来处理乐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深入探讨踏板的运用,发挥踏板的魅力,使踏板真正起到钢琴灵魂的作用。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3

积分

0

听众

464

金贝

初级写手

积分
1143
爱佳 发表于 2016-10-29 22: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我收藏了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0-6 18:23 , Processed in 0.10436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