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洪(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C h4 I( A7 Z( q
2 j P1 N7 _0 L
每年我们都会在教师节办音乐会,其实选择演出团体特别难,我们希望乐团有高水准,节目有中国文化特色。今年是第5年,前两年是中央民族乐团,后两年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而今年我们选择的是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我代表清华大学的师生们,对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精彩演绎。
9 ]3 N/ \! ?- a" D! ?# z2 X8 b* V( a& D% p2 L# O" M8 W
我们中心在大学里做的工作更多的是艺术普及和传承。我们一直在想,如何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将中国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其实,现在的青年,对西方的、流行的艺术形式有种天然的亲近感。比如京剧和歌剧,虽然歌剧他们也听不懂,但更倾向于看歌剧。所以,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如何在校园里让年轻人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教师来讲,我们更愿意看到将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创作的手段、技法,包括舞台的展现能够结合起来,这样对师生能够更有吸引力。& M3 C" A. ` m1 _$ n" @3 T! w3 O
! u3 m* r; x' \- ~
艺术,我想可以把它分成大众艺术和小众艺术,小众艺术更多的是艺术家们能够分享的学术上的艺术,大众艺术是为普通观众所吸引、接受,甚至能够引导他们在心灵、精神上的向上的艺术。我觉得这台音乐会在这两个层面都有兼顾,就像艺术家们所说的,它在艺术上有独到的东西,有对传统书画的解读、传统音乐的继承,还有对现代技法的融入,这非常难得,而且非常有意境。$ P* P9 V# |, Q
" g# S5 N8 ?9 n3 q l6 T0 W, S 我希望有更多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在我们学校的艺术团体中演奏。艺术家们常说版权,但我觉得版权是个双刃剑,为了保护版权,你的演出就会受到限制,但我觉得先让作品有了名声,有了更多演出,可能更为重要。尤其是在高校,倘若有了更多的青年观众和爱好者,并在他们心里播下艺术的种子,待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必定会帮着推广艺术。
/ [0 {' X" s; K* d# l4 ^; P& C+ {
f% U& O/ K+ O# k) @. ^9 g# l 刘锡津(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长、作曲家):; v$ `- [1 r5 X% k1 m1 w
! t$ r+ W/ e/ j8 O4 u
这个作品,我是第二次听。第一次听这个作品,那时候知道是刘湲来作曲,我很期待。这个作品非常有现实意义,能展现出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有同一个历史、同文同种,拥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选择这个题材,艺术家们是聪明和智慧的。
9 ~! c M& B9 b5 ]( L: ?
( O8 r, H) j5 N* b4 D 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因为《富春山居图》是顶级之作,在绘画史上有很重大的影响,我们把音乐和绘画结合在一起就是两种欣赏:一种是眼的艺术,一种是耳的艺术。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合一的境界,这是艺术家的崇高追求。从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作曲刘湲的很多思考,以及对画意的深刻理解。6 |& ^/ y X+ d/ J4 \) [0 T, x
6 ?2 j" r& A! R( j3 |& H 我觉得《富春山居图随想》有两处尝试是成功的。作曲家对中华文化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他们有相当长的艺术实践,经过很多探索,最后他们认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和伟大,所以他们的手结结实实地伸向了传统文化。另外,他们对现代技法掌握得非常娴熟,他们非常了解什么样的现代技法能为我所用。这就使得这部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文化的融合,所以这部作品在某些方面是高于以前我们的作品。
$ A7 o' d3 V; N$ z. ^' m" f$ {* h8 U# Q- S. u
另外,由于他们拥有了新的思维,使用了新的方式,使作品中拥有了全新的音响。以前,我们在民乐中,听不到这些东西。在《秋山闻道》这一章,我觉得这是刘湲独具匠心的创造,他把乐队变成了一张巨大的古琴。你可以想象成有个巨人在弄琴,在阐释他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艺术家已经用全新的方式来创造音乐形象。在刘湲的作品中,他不仅是表层的意象追求,而是对于神韵的追求。
( w2 A# ~% Q) `1 W( y
$ y" x$ x% A( Z# F! j h3 j) b 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做进一步的打磨,通过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让它成为经典,能传下去。
0 w, y& f0 E# h1 E# n4 e# \3 |- J; o4 F* i
杨怀栋(清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助理):
" E6 i8 w1 H+ _8 i; U/ m9 V( a* L5 P* }! x) Y2 N7 Z8 }- T% H2 P1 W+ C
看完音乐会后,我的感觉是音画互为传奇、瑰宝相得益彰。先说这幅图,《富春山居图》非常抓人,当时我就在想此图怎么能和民乐糅在一起呢,所以特别想去看,我身边的同事也是。在名气如此之大的山水画上,如何用音乐的方式去创作、去表达,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Z! t8 S) T) j9 j: _2 y2 U
; k/ t6 _ Q* q$ B6 A
另一个感觉,我想是音画相映,非常棒。音乐不能曲高和寡,要是没有观众作为基础,只是放在音乐家的殿堂里谈学术,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最后就只能在档案室的一角,没有人再会提起。
' M) r6 R$ ~0 Z
2 E- R! G7 P$ c3 W0 o, g- ^ 从内容上讲,我个人也觉得非常棒。现在是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非常吵闹,但是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又如何淡泊明志、上下求索?音乐会上,随着音乐,你可以从画面中看到水在流动、不断地穿透,层叠的山川也在移动。所以,我感觉它的画面和音乐的层次,给了我们一种意境和一种上下求索的感悟。! |9 K: ^+ |1 ]; a# {6 G
( ^% \, ?3 R; T" ?. _
在我们这些外行看起来,整个作品还是很完整的。我周围的人对吟诵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最后一个吟诵。我们经常讲中国是诗人的国度,所以我们的音画诗在一起,这是非常棒的体验,而且衔接得也很好。所以这一块儿当时收获了很多掌声。
. K. L m+ H5 j- x+ A6 E% l8 X4 r' w% Y' e
我有两个建议。在演出过程中,感觉乐队合奏非常好,但是在某些地方是不是能有适当的独奏,会不会让意境得以提升呢?比如说,《高山流水》独奏会不会有可能呢?另外,咱们演员的装束也特别漂亮,于是我就在想,既然我们有音画,再布置些真实的山水,这部作品会不会发展为情景音乐呢?
" ?. {* F+ J2 Z$ d4 E9 c, g& v& L0 G5 b" ~ g) }, c& P! r
清华大学学生:( P! y% D5 @6 Q) K7 v- `+ p2 n: w
# z7 y9 g4 u# v: m1 a 我一直很喜欢刘湲老师的作品,尤其他之前创作的《沙迪尔传奇》。对于《富春山居图随想》,我之前有所耳闻,并且有幸看过谱子。第一次看时,很惊讶,很多符号都不认识,所以感觉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管弦乐演奏,是一个非常新颖的作品。听完之后,我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从作品中,我也能感受到,艺术家们所热衷的,便是想要将中华文化予以传承,并且赋予了全新的形式和内涵。
4 C- b* v" b* z# M6 e; @2 J! O3 t7 [8 X1 a+ b* }
在《秋山闻道》中,我感觉那是一位出世文人在山水间流连,内心非常的宁静和平和,有自己精神上的升华。它所描绘的整体环境和山水,有很强的画面感,比如一滴水的垂落,荡起一层层波澜,这样的感受是很多民族管弦乐作品所没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