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的真谛在于其作为主体的审美听觉对象而存在,如果一首正在被演奏或播放着的乐曲没人听,那么,这个作品只是作为一个音响存在物而存在,不能称之为音乐,出现这样的原因多种多样,以至出现了两个分歧严重的派别———以传统音乐及其追随者为主的一方和以现代严肃音乐及其听众的另一方。但在这个艺术文化得到百花齐放的年代,现代乐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应该被定论为某个模样,它就像每个人心中的信仰,都有一块自己的圣地。 
* S8 E( x5 h! V% l ?$ J8 Q# O/ b1 u" P
〔关键词〕现代音乐可听性表现主义人文内涵 , T$ h+ z# `2 t2 {
7 Q# B: V( ?7 x: `' S 现代乐的产生并非出于偶然,而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像人们对衣着品位日益提高一样,仅仅是遮体的衣服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音乐的发展也同样如此,传统的技术已不能满足作曲家的创作需求,于是便逐渐出现了各种新兴的写作技法,也因此产生了很多对现代乐的偏见和误解。 5 P' M# P g7 [# b2 k
# V* a, q; y8 f& f6 F
音乐,包括同是精神文明方面的比如美术、文学等发展至今,已不能用“可听性”、“可视性”、“可读性”去直观的理解作品表达的寓意,从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开始,音乐似乎更倾向于音响化,这正符合“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效果。无标题的盛行以及无主题的序列音乐等更多要求听惯了“调性”与“感性”的我们去感受音乐而不仅仅去听作品是否令人愉悦或符合我们的协和观念。那么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都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呢?  u$ z0 j) a$ c" Y5 y( ]& o6 q6 ~
% y% [$ ]" n) ^' b, d, l7 @- e 一、音色问题 
. g* t7 r, Q1 s: l, Z- V3 t3 o7 k/ V0 f$ K3 i' `. i9 i+ M: D1 s
从任何角度来看传统音乐,其音色都是不够丰富的,乐器的融合性多于个性。然而音色在现代音乐中是得到开拓和发展到最大极限的一个因素,从乐队小型化、乐队组合的个性化到大型乐队中加入大量的打击乐器等各种组合,甚至超常规或非常规的演奏乐器,全人类的乐器或任何可以发响物都可以成为音乐的可用音色材料,音色主题或音块更是逐步取代了主题旋律与和声的位置。但音色的滥用也成为了现代音乐的一个通病:重视音色的多样性,而忽略了音色的结合性。过多的音色堆砌使得作品听起来杂乱无章,降低了音乐的推动力,这也就成为了现代乐脱离人的审美感受需要的原因之一。 
7 k: o0 N3 ]( C9 `) E% K1 v4 @" Y. ?2 f e1 N0 x4 A6 t
二、结构问题 
4 d$ ~' B4 n' n% t
( d6 m4 P. I" T! [ 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无论在怎样程度上的发展,而最终都要回归到原来的位置,这与西方的建筑逻辑是不无联系的。而现代音乐在这方面却不尽然如此。由于作品表达的情感需求以及写作技法上的使然,传统的曲式结构已不能满足作品的发展,它们像要挣脱铁笼的囚鸟,打破传统的铁牢自由发展。在现代音乐作品中不乏各种各样的结构,甚至涉及到视觉感官。从谱例看有螺旋形的、喇叭形的、教堂结构形的……无奇不有。但过于“炫目”的曲式结构在某些程度上不仅没有使音乐听上去丰富多彩,反而导致了作品结构零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