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排练场上,一位很年轻的歌剧演员动情歌唱,经过严格声乐训练的嗓音无可挑剔,而一旁的导演急得跳脚:“走啊走啊,赶紧动起来,还没走到位置上呢!”一会儿又喊:“不要乱动,不要自己多加动作!”虽然还一直在唱,可演员眼神越来越疑惑,脸上似乎明显写着“怎么演”的大问号。 A& S Z; U( R" ]. E: o
1 v. E K; Q. \: u0 r, {- s( o 与话剧演员、戏曲演员相比,国内歌剧演员的成长轨迹更多是一部声乐学习史,表演课、形体课在学校时虽然都有开设,但无论数量还是强度都不足以应对真正歌剧舞台上的需要,更多需要演员自己的琢磨、体会与用心。针对目前许多年轻歌剧演员“唱功好、表演弱”的现象,记者特意采访了几位近年在中外歌剧中都有亮眼表现的歌剧演员,请他们谈谈自己的“表演经”。. a8 R3 u: n. P4 p$ t
9 S' A: p. s3 Z6 Q
演唱与表演动作“严丝合缝”, k/ D( c8 ~' @8 e
剧本、人物、对手戏,皆要读懂 1 l. T/ v4 M/ l" G5 v' i : K _ D! D# l3 Z$ v% u( I 熟读剧本是有经验的歌剧演员在排练前、演出前必做的功课。青年女高音柯绿娃表示,读好剧本是演好歌剧的第一步,这样所有的表现、肢体语言才能合情合理。原创歌剧《日出》中的“胡四”让圈内人和普通观众都对高男高音肖玛的表现大为赞叹。肖玛每次出演歌剧都会先做两个功课:熟读乐谱、研读剧本,严格按照乐谱熟悉音乐部分的音准节奏风格等。人物的塑造要以导演的要求或剧本的注解为依据,唱的时候把导演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结合起来。他说,对剧本的熟悉可以帮助演员建立一个初步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关系理解,这是演员的初步二度创作,排练的时候与导演、其他歌剧演员一起合作,是升华了的二度创作。' [/ U( C8 g+ h; C) X" |
" e2 q4 I7 `; U+ g
柯绿娃说,有时候观众在看国内歌剧演员演西方歌剧时,会明显感觉就是一群中国人在演,这其实是演员做得不够。中国人的情感表达、言语表达、礼仪礼节与西方人都不尽相同,要演好西方歌剧,就要了解西方人的表情、肢体动作及礼仪特点,如平时可以多看一些国外的电影,或是亲自与国外的朋友交流,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等。许多西方歌剧作品都是一两百年之前的故事,当时场景的还原其实是蕴含在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中的,譬如男士击剑拿枪的动作、决斗的方式,女士行礼的方式等都具有时代特点,需要演员耐心用心去研究。现在很多演员不会花时间在这上面,然而舞台会放大所有的一切,如果演员不用心的话,观众其实是看得很清楚的。2 }/ J* ~; D Q, Y"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