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是歌剧的传统模式与多样性融合的思考。歌剧诞生四百多年来,特别是西方古典歌剧已形成了其精巧规范的结构摹本,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音乐性,音乐结构和戏剧结构的双重复杂性,以及歌剧擅长对人的情感和灵魂深入开掘和浓烈抒发的独特性,都使得后来人陷于“模仿与创造”“是不是歌剧”“像不像歌剧”的创作和争论之中。其实,学习和借鉴是必须的,发展与变化也是必须的,既要敬仰传统,也要创造未来。中国歌剧需要兼收并蓄,取他山之石。歌剧的展开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传统的歌剧结构形式只是“其一”,而不应是“唯一”,创作者须打破歌剧的传统思维定式。我们要善于吸纳学习世界戏剧的各种流派,从编剧、作曲、导演、表演、舞美全面地探索研究,为中国歌剧所用。我们要把歌剧的表现形式放在相对独立的审美层面上来思考和探索。现代戏剧艺术的发展使形式美感愈来愈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在观剧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审美作用。疏于对歌剧形式的探索正在制约着中国歌剧的发展,使得鲜活生动、深刻凝重的内容得不到新颖独特的形式表现。形式的探索应当从剧本创作和音乐创作就要开始,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非常规戏剧结构和音乐结构方式。导演创作要注重探索舞台空间的多维实验,尝试对戏剧写意空间的解构与重建,借助舞台“假定性”的超常魔力,使有限的舞台空间成为无限的音乐戏剧空间。演员的演唱和表演也应该依据不同风格样式作品的美学原则探索不同的演唱和表演方法,给予当代观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愉悦。
Q# l8 K: a" `, j0 Z, ?! P: s0 L' }1 ]' @7 s0 k& P- Q9 c! K- p
总之,中国民族歌剧的更加繁荣和发展有赖于不断创新,需要大胸怀,需要兼收并蓄,需要博采众长,需要为我所用,需要推陈出新。求新、求变、求精是中国民族歌剧繁荣发展的未来之路。0 ?/ s; U K7 ]) r! v- y
- Q, K. W, b- O/ P. h+ k, I/ l (作者为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团长,国家一级导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