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价值漫议8 G6 `; y9 K- x8 O4 B7 G9 k; X/ D
+ L0 P Z) C. |7 \* X
价值是标志主体和对象之间意义与效应的哲学范畴。人是一种价值存在,由人所构成的社会也是一种价值存在。艺术作为人类价值世界最复杂、最神秘又最具魅力的一个领域,是总体社会价值体系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子系统。今天,面对艺术价值体系动荡迷乱的局面,迫切需要以社会价值论为依托和参照,梳理价值框架,寻找价值内核,确立基本价值向度。 $ j8 z8 T( Y/ j3 ]' |& R6 {0 L " |& ?5 i+ V' E* X. [ 框架选择:超越与价值 ( v) ?+ B. ~2 l9 v9 \3 L# v6 n- h* a. _5 g+ ?5 z+ C
人类价值活动的内生动力和根本法则是价值最大化,也就是主体生命意义的最大实现。而人的超越活动则构成了主体价值最大化的具体表现和现实路径。超越是主体对有限性和限制性的超出和扬弃,是人超出自身而又包含自身,向着新的生命层次和境界的跃迁与提升。超越是人类这个物种进化的方向,是个体的生命发展方向,也是现实社会进步的方向。可以说,超越是洞悉人性秘密和社会复杂性的一把钥匙。超越源于有限和限制,超越的方向是冲破束缚,追求无限。世界万物,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天体,都是被规定和限制了的有限存在。然而,人是茫茫宇宙中一粒有意识、会思维、善反思的尘埃。人认识到了自身的有限性,感受到了外在的束缚和限制,便不可能像无机物一样沉没于混沌之中而无动于衷,也不能像动物一样仅仅依靠本能驱动生命活动。人力图摆脱各种有限性,冲破束缚和限制,解放主体,趋近无限。可以说,一部人类进化史就是人类主体的自我超越史,每一个个体生命史也是个体自我超越史。当然,无论社会如何进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限制也总是如影随形、变换身形地伴随着人类的超越活动,永远也不可能彻底摆脱有限达到无限,人始终跋涉在超越的途中。超越和限制、有限和无限构成了人类命运永恒的主题和悖论。2 x+ |* D- T+ @- B. z# y. Q
& o" S# W. q; Y7 t 人的有限性可以分为时间上的有限性、空间上的有限性、物质存在的有限性和个体存在的有限性。人的超越活动也正是在这四个维度上展开的:从有限时间向无限时间、从有限空间向无限空间、从物质存在向精神存在、从个体向人类(甚至向自然、向宇宙精神延展)。可以将它们简略地概括为时间性超越、空间性超越、精神性超越和主体性超越。生命超越的程度便是价值最大化的刻度,也是社会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可以说,人类所有活动除了动物般维持生命存续的活动外,都可以归结为生命超越活动。即使是纯粹的生存活动,人也不同于动物,而是与超越活动复杂地交融在一起。抗拒机械性、重复性、单向性、前定性、限制性等非超越性的存在状况,探索复杂性、体验神秘性、追求可能性、解放主体性、趋近无限性、彰显个性、涵育全面性构成了人类价值活动的根本指向。艺术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超越性活动,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精神活动和文化活动相比,艺术活动本质上还具有超日常生活性、超实用功利性、超物质现实性、超技术操作性、超逻辑概念性等审美特性。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机制和路径,构造、推动并引导着人类价值体系的生成、变迁和发展。我们理解和评价艺术价值可以放在这个理论框架内来考量。+ f9 {4 A3 h4 R4 f% U9 i, n
L: J" w7 q( L 价值内核:自由自然0 r: Y" V7 d8 @3 Z; k, L
& a9 p6 Y/ w1 f7 e: X7 E ?2 u 马克思深刻指出,理论要彻底,关键在于紧紧抓住人本身。人类超越活动无论多么复杂和神秘,其实都是以人性为源动力和元价值而展开的生命活动。人性这个元价值在艺术领域表现为自由自然两个价值内核。有人形象地说,人们喜欢自由,是因为她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和要成为的样子;人们喜欢自然,是因为自然是我们原来的地方和本来的样子。自由标志着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我尊崇性,通俗的解释就是“由自”。张充和在回忆沈从文的文章中引用保姆的话说:张家儿女的婚姻让他们自己去“由”,或者他们自己“由”来的。马克思指出,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本质。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哲学家德日进认为,自然演化呈现意识化指向。意识的本性是自由,所以万物进化的方向就是存在物的自由价值指向。从人类发生学角度看,人的最大束缚和限制显然是自然条件和环境,人要想实现自我超越,就必须从自然中觉醒,走出混沌一体的原初自然状态,确立独一无二的价值主体地位。随着历史的演进,通过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模仿自然甚至控制自然,人类的自由度不断扩大和提高,自由价值得以极大伸张。然而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根基和永远的家园,是人类实现自我超越、探索真善美等崇高价值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人类的自然本性早已以基因的方式根植于人性之中,无论人如何独立和强大,依恋于自然、沉浸于自然、融合于自然、回归于自然,始终构成了人类另一种强劲的价值冲动。这正如离家出走、闯荡天下的孩子,离家越远、时间越长越想念家乡。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无论人类认为自己在离开自然的道路上走多远,其实也只不过是构造了一个人化的自然环境而已。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人类从来就没有离开自然半步。当代社会发展趋势表明,人类和自然应该建立“亦师亦友亦爱亦一”的关系。 ( h8 j& ]9 B% V+ H$ F- m( ~1 j) x% Y+ R' S2 T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文明、不同地域在自由价值和自然价值的发育和追求上并非齐头并进,而是各有侧重、各展所长。大体上说,西方文明传统比较注重主客体分立意义上的自由价值,东方文明传统则比较重视主客融通意义上的自然价值,自由自然构成了两个文明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分野。近现代以来,随着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随着各自价值体系充分发育后暴露出的弊端,又出现了彼此走向对方、互相吸引的趋向,克服自然的非人化和人的非自然化,追求自由自然价值的相融相通成了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一种基本价值指向。“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姜夔诗句)艺术既是对自由价值的肯定、颂扬和表现,也是对自然价值的回望、依恋和尊崇。离开了主体自由价值的张扬,不实现人类从自然中的觉醒和解放、个体从群体中的觉醒和解放、精神从物质中的觉醒和解放,就不可能产生任何伟大的艺术。同时也要看到,从根本上说,真正的自由就是自然,自由和自然在艺术的最高境界上是统一的。中国传统艺术对自然境界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承载了被社会挤压扭曲了的自由价值。艺术之所以以感性、形象、直觉、情感为表达、传播和接受手段,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类源初自然条件下的生命状态的承继、回望和高级回复,是对人走出自然后所创造的逻辑系统、符号系统、工具系统、技术系统的矫正和抗争。 $ R7 G& l; U; e. m6 [9 u& w 7 E* L# {! Y: W7 r" G 艺术的价值向度! X- f8 c9 Y9 G& I( V8 c! ~
2 C' T5 b. @$ s. ~( u- Q. x 艺术以审美方式创造和传递一种独特不可替代的精神价值,让人真切地触摸到自由自然的价值内核,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超越和精神的神圣。艺术的价值向度可以从五个方面把握。 2 h- p F3 o$ M! T% _. Y: T5 m& A) I# @
第一,力量。这是能力超越的价值向度,是人对一个又一个外在于自身的强大力量的精神抗争和回应。在苍茫浩瀚的宇宙中,人这一粒尘埃,随便吹来一阵风,就不知飘到哪里;在汹涌澎湃的历史洪流中,人这粒沙子,随便涌来一阵浪,就不知抛向何方。现实力量的渺小成了人生命活动的基本限制,希冀获得更大的力量便成了人们获得自由、实现超越的基本价值追求。然而强身健体、利用物质力量、借助工具系统、掌握权力、联合成群等现实途径虽然可以让人增强各种现实力量,但人那巨大的超越性的需求空间是不可能完全靠现实的力量来填充和满足的。“昨夜梦中驰铁马,竟凭画手夺天山。”(吴昌硕诗句)人类还需要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创造力量、传递力量、获得力量,让人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无限的力量,克服并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恐惧感、无力感和疲软感,使人在寂寥空旷、孤独寂寞、危机四伏的宇宙中获得存在的勇气和底气。古今中外,以表现力量著称的艺术名作比比皆是。毛主席诗词和书法所展现的那种傲视苍穹、气吞山河的伟大力量令人叹赏不已。潘天寿绘画也以雄豪超拔的力量著称,他即使画一只小小的翠鸟都让人感受到一种高傲劲健、超逸凌人的力量。再看杜甫《画鹰》一诗: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我们由这首诗联想那幅画,由画联想到那只苍鹰,再由鹰联想到那个画家和那个诗人,都令人强烈地想象和感受到一种郁郁勃发、涤荡尘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