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还需要听古典音乐吗?. T# K, I+ i0 i. ?# W
* i8 x, M6 |( M( u F 2010年夏天,应读者要求,我开始做一个沙龙式古典音乐讲座,叫做“穿T恤听古典音乐”。这个标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一开始,大家觉得这个叛逆的姿态挺酷的,人家穿西装打领结,我们偏要穿T恤。这倒不是轻慢艺术,是我相信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一颗平常心。
! i. \- e+ v# r% K- b 可是仅有姿态是不够的。9 ]8 |" U2 Z+ ]5 h
9 @- ?. C* J8 Q! {; B4 E6 o 每次讲座之后,都有一个听众问答环节。来听讲座的人不少,大家排队买票,眼神热切,可是提问的人却寥寥,我想或许是大家怕问的不好暴露了自己不懂古典音乐,或许是觉得古典音乐离生活太远,没有兴趣。有时候我也困惑,不知道为什么要给大家讲这些,而你们,真的想听吗?/ R4 B) z" U$ z- j: ?
5 |% v. A! D5 S' {, R4 W4 s) i
我们为什么要听巴赫、听古典音乐?
- W' Z' v9 r. E% F& ~" Y
* C- @ b) e1 ~8 H1 k1 R) B 因为他们是传说中的大师,因为古典音乐是西方文明的最高形式。
0 {$ i3 l9 R; o2 u
! Y3 E5 u7 G$ M& ]$ X 这些形容词和前缀,又有何用?
: w! X/ c9 m+ T, |; H4 @+ J( b/ x$ r# r
有段时间我不太去讲课,在家阅读反省讲课做老师是否是我的热情所在。
6 h% y. j2 j% O- l0 ]6 M3 H# k9 q) g3 Z" @: e$ k1 O E6 G7 M
有一次,我在网上瞎逛,看到一个热播视频,就点进去看看。
8 b% [3 u, T9 f& P/ g, T' L h& d/ b+ s; Q
一个一岁的娃娃,她的妈妈去世了。保姆哄她的时候,唱起她妈妈常常给她唱的一首歌。保姆唱得坑坑洼洼的,这歌的曲调也模糊,可是那娃娃听着听着,居然开始流眼泪。她没有哭,她还太小,还不会做出悲伤的表情,可是她的眼泪大颗大颗的,从蓝色大眼睛里面涌出来。
5 x$ m6 N, I6 r. u
8 z* |& I/ T. `, C: w 我关上电脑,哭起来。
8 R! C+ t! K$ ~; \8 q, c/ @8 D$ ^: w% k8 u1 V" p8 a
无论婴儿老人,无论饮食男女,人们都有过被音乐感动的时刻。因为本质上,音乐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原始的情感的语言。音乐让我们懂得情感。反过来也一样,音乐与其他伟大的艺术都不断在开拓人们情感体验的边界。
# w/ {6 w7 O5 R7 N* ^# o/ K0 A6 H: Q+ I. ?: F2 ?& j
如此让我反省自己听音乐的方式。
/ a7 c/ W( K( G& e% u2 ?. S3 j# @4 @" T, c) I$ P. n
作为在音乐学院里面苦读10年的学者,我是如何听音乐的?
" u' s* _% I1 x# a' ]# x% W; a3 f
我听音乐线条如何游走,如何流变,如何产生冲突,下一句是否在我意料之中,那里是否应该换和弦了,这个音色出现在这儿真是美极了。恨不得听的时候把乐队总谱在脑子里一行一行打印出来。
- q! Q2 G. K b) P2 l" g }5 v2 W# x4 M! h
当然这不是乐迷听音乐的方式。普通乐迷听得太感性。除了听出优美、庄严、伟大、圣洁等等形容词之外,难以深入音乐。而学院派音乐家听得太理性,有时候忘记了听音乐的初衷所在。
( I9 m6 u) o& I1 Q/ \ w
9 V- O- p# D- ?" t 有一次在大剧院的讲座之后,喜马拉雅FM的艺术总监叶骅带着同事们来后台,说想请我来喜马拉雅开一档古典音乐节目。我认出他就是刚才提问的那个年轻人,他问的是古典音乐的哲学问题,被我嘲笑一通,我以为问这种宏观问题的人是不听音乐的。他倒一点也不介意,约我下周来公司谈谈。1 |8 U& i0 J4 w5 Z5 f: [# \; o
% l; a7 `/ {8 W" O! g$ A# A9 z
讨论一周之后,我们就开始做古典音乐的节目了。% B! H5 c1 \8 i9 ~" T& p
( X5 Z4 U3 w' `* P" i 为什么做古典音乐节目呢?- ?0 E- V8 G% ?' O3 i: Z
! i0 c* G7 n7 N) }8 A 据说中国有5000多万音乐儿童,业余音乐考级已成为巨大的音乐产业。有不少家长反应,孩子考出了十级,可是一点也不喜欢弹琴。孩子们到底应不应该学音乐呢?有天赋的当然要培养,而专家们指出,所有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天都应该听音乐,因为音乐可以刺激他们的大脑发育,促进他们学会表达和交流情感。
3 j/ Y: _- z" I$ h
9 o" I- l: Y! ~ 每次去听音乐会,总是听到有孩子哭闹、有人打电话,人们不知道哪儿该鼓掌,音乐会迟到应该如何入场。听音乐会是一种现代都市礼仪,而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如何去听音乐会。
3 `+ \2 I( U! r9 r1 O5 P" n' n& V2 c: [/ f' W# [2 E- e. @: G
平时去听国内的管弦乐队演奏,总感觉大部分乐手心不在焉,手很熟练,听起来却毫无想法和想象力。他们真的爱音乐么?我们是否需要更多音乐的激励?
+ e' C; ? P; h8 s' L1 z
9 R, ~5 r+ w$ n1 @2 G" \4 R% M! e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的团队非常认真,每一期十分钟的节目录制都经过团队协商、讨论、确定知识点,试图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和抒情性。他们监督我这个自由写作者,不断激励我面对现状积极思考。这个节目不像音乐课堂那般艰深,也不像播放音乐的电台节目,它理性中有热情,热情中关照平衡。这大概是第一个音乐人与乐迷共同协作的音乐节目,从两者的角度出发,尝试给予爱好者最适用的聆听,同时也逐步挑战他们的听觉。
% y: B9 x; N3 L3 h
Q5 G3 ] A4 h A: w: f) ^ 后来,这个节目的主题开始越来越明晰了,叫做:“古典音乐很难吗?”) f" z; ^. f2 w# z9 }) [) e
/ g/ n8 b Y3 T/ l, m7 @ 好像是要告知大家,古典音乐是不难的。其实并不是,古典音乐的确是很难的。大部分的职业教育是从高中大学开始的,而我们搞古典音乐的大多是5岁开始练习的。古典音乐包含各种乐器的演奏,作曲手法、音乐历史、音乐美学等等,门类精细。光是我学的作曲技术理论,里面又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法,等等,这些都是经过音乐史三、四百年的发展积累而流传下来的,如今它是流行音乐、电影音乐等各种当代音乐类型取之不竭的源泉。, w" @( T1 m; f
; e0 t) Y+ w3 p+ J 如此看来,光想着开车跑步听什么,头痛失眠听什么,事实上是暴殄天物了。. t& A2 ]3 q8 y4 v' x7 V. I
% H1 G9 q' z: O& K8 O6 j Y
因而有体系、有目的性的聆听尤其重要。为此,我们的节目并非随意找好听的乐曲吸引或取悦听众,我们为每一周设计了一个聆听主题,有作曲家专题、如何去听音乐会,有协奏曲专辑、奏鸣曲的故事,试图通过一年312期的讲解与260首精选名曲推送,通过您的零碎时间的聆听积累,最有效地学会如何聆听古典音乐。" R( N2 M5 l+ y4 q1 t: Z. Y! h3 f
, F. E4 c3 d1 ~; J. i/ k$ l3 s* W 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所以读经典的书,听经典的音乐。古典音乐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和筛选,它应该是最值得聆听的,也许不仅如此,它里面还存在着穿越时间穿越时代的秘密,它有一种经典的品质,等待我们去探知发现。很多20世纪的音乐大师,像斯特拉文斯基,潘德列茨基,年轻的时候都曾是先锋音乐的旗手,可是随着年长,他们开始回溯传统音乐,除了学习传统,大概就是在其中寻找穿越时代的秘密,研究它们的经典品质。没有传统,如何现代?这种探索,对于音乐外行,同样有启发有意义。
5 s. j3 T4 m+ n0 U6 C2 @& t9 l1 q& z/ b2 u1 d2 a
我每次讲到贝多芬,总是疑惑,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浮华世界是否还需要贝多芬,这个年代的人们真的能够理解贝多芬么?我们习惯沉默、闷骚,低调,酷,旁观,不再试图表达和奉献自己。面对贝多芬的直抒胸臆咆哮呐喊和热泪盈眶,几乎有些不知所措;他的激情和理想主义,是不是已经高大到可笑?
8 u2 }, V: B8 d* |) }7 I: N
' m5 G& d! Y' T5 w0 G 但两百多年之后,我们依旧被他的音乐深深打动。他的乐曲都是千锤百炼的,没有泛泛而谈,没有虚假的感情,没有不痛不痒的装饰。我听见它的洒脱,纯粹,有如初生,也听见它的挥洒、激情,毫不退缩。它反照我的自我、造作和孤傲,是多么虚弱。好的艺术,让我们见识了更生动更真实的人生,也有望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更美好更纯粹的人。3 T' P d3 y. i( w& A( y" X1 t
6 ]! ~$ e" M1 {
最后,让我们一起开启一趟美妙的古典音乐之旅吧。
4 r3 E9 q) M( w; f* T# E/ I5 j
3 f% O5 e1 |% l5 }5 X+ @3 l; [% _ 有音乐陪伴的人生,到底是没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