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儿子在社交和语言功能上存在一定障碍,所以我们的音乐治疗师采用了许多办法,比如用《你好歌》去教会他和别人打招呼。前几天,我们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他突然主动自发地对我们的邻居说“你好”了,脸上还带着大大的微笑——在接受音乐治疗之前,这是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d8 \, |: u& U: w& x: ^' D
* ~6 Y" r) l; l8 F3 v) D( p: p “我的女儿以前是不说话的,而在进行了音乐治疗之后,她的语言能力极大地提升了……你们可能有点不敢相信,她在学会说话之前,先学会了唱歌。现在她已经十几岁了,前几天还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登台演出,在几百名观众面前唱歌……音乐治疗帮助她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认识了更大的天地。”# {" J9 w- A0 T3 h# f# e, f& k
7 n: q/ E3 R% r: p. Y A 从上面所摘取的段落上来看,我们确实可以看出,音乐治疗对于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的需要与诉求的满足。但实际上,在行业内,我们从未停下过探索与思考。! b6 q5 V: {3 ~- `+ h3 ]7 X& m
, M- F9 l, K; {
比起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自闭症儿童的问题与缺陷上,治疗师们逐渐开始更多地关注自闭症儿童的长处,去促进他们本身存在的人格上的亮点,他们所闪现出的任意一点点的光辉。与此相应的,以人本主义为指导的诸多音乐治疗技术(如即兴式音乐治疗),也开始更多地被融入进临床应用与学术研究之中。
/ @# p" g: F- V2 @
9 ~$ S( g( L4 Z5 e0 P6 }, k1 ? 4.
9 o, O4 b/ Q% S) P
# }( w! a1 c" y 自闭症儿童需要接受训练吗?他们的功能需要提高吗?# O& v) T5 k7 S
! A( w: f) \ g: ~1 c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保证科学系统化的训练与教育的基础上,我们也不妨给他们更多一些的自由、尊重、与选择。
$ M) D, T- |# t* {5 y* C* Q [1 F2 S R% F. J! o
有这样一个案例——Z是一名7岁的自闭症男孩。他的认知和语言功能尚可,但具有相当严重的注意力与社交缺陷的问题。初到工作室时,特意带着他从外地赶来的家长满脸焦虑。
- [: w1 w+ f" _; \, F, g3 ]9 N8 V7 j
在Z接受治疗的初期,包括笔者在内的治疗师们为他设计了很详细的治疗方案。利用行为主义音乐治疗中的多种手段,来针对他的多动行为和社交行为进行校正。
2 P% `9 Q. w8 k; a5 G G t, @+ @6 ^/ O4 c d w! b7 U* I" \
治疗比较顺利。治疗师与家长看着Z行为上的改善,都感到了欣慰。
8 L' {8 w3 b% w" L, H. d+ v& [8 i7 g0 R
可能除了Z自己。
/ ~ H7 W* s$ g* t$ v7 a) S# s" V' P/ o; C
“老师我不想唱歌了,我想敲那个鼓。”
5 K S& ?! {6 r0 w+ v8 ?. O. }; M+ ~! k7 l9 n
“现在还不可以。”
4 x l3 C# G/ v. `) L! S
9 J+ y6 v0 i1 n5 z “为什么不可以?”: O* g2 h% C- Z
0 Z+ A( w. ?1 }4 ^7 k. h3 C “因为我们这一个环节还没有结束。你要做个好孩子,我们把这一段唱完。”
2 X: n( I) }! l- p; O, M9 O
* q" r4 R6 Q# u7 A 这样的对话进行过几次后,Z满脸都写着无聊,在治疗中也越来越无精打采。直到有一次,Z无意中说到自家的小狗小猫时,我灵机一动:“我们来唱一首小狗小猫的歌吧?”4 C2 o8 u8 {. a* |+ X$ G9 j; a
* ?. h4 [8 z; E& ?4 |' I
Z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o; ? u0 C' r; @8 f, K1 {2 x& v. U
1 y1 {/ p! z' H, f9 ? 结合着Z的讲述,我们以即兴演奏的方法,帮助他共同编唱了有关他家里的小狗与小猫的故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惊讶地发现,Z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社交互动性也越来越好。Z的妈妈甚至喜气洋洋地向我们汇报,Z开始懂得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了,这是在之前的其他训练中从未发生过的。而这一切,却并不是出自我们设计好的方案。
1 x! `3 `, l4 ~# l% f
2 z, k' g$ W. V/ R: v! v 之后,由于家庭和学校的原因,Z要与我们暂别了。那天结束时,Z一脸闷闷不乐地扒着门框。6 q2 ~0 D+ v% [9 f
$ D1 `( e: V. }9 G “老师老师,我不要回家。”
2 Y2 a; Y t$ ^4 m7 q' X- S+ Z
, {- U- T8 h& h) m “为什么呢?”9 a3 B, b S$ U' _
2 y$ m) w# m8 ]! T* B “因为……”7岁的自闭症男孩一脸愁苦,“回去就要上学,要听话。那样就不快乐了。”& L) O6 z; f% p. h; u
( r- @ U# B. g* L& X9 F, [ 5.% s. f) [0 C; ]' H5 W) h
, _: D2 I0 L7 y' j, e9 v
在笔者前几天参加的一个工作坊中,提到了“文化中心音乐治疗”的概念,其主旨为:除了以音乐治疗的手段服务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功能与生活技能、帮助他们适应社会之外,更要以音乐为指引,倡导音乐为中心的文化融合运动,帮助社会去适应他们。7 Y; h4 H8 A5 Y* e+ u$ E
1 d5 \* y8 b0 U2 x8 n 在发达国家中,针对自闭症等特殊人群的“去污名化”运动、自闭症友善型社区及针对他们所设计的无障碍设施,也在逐步的探讨与实施中。% k; z( U+ B) @- u5 X8 o
6 q4 n0 V" Q1 A/ {. a 那么,在中国社会中,无论是音乐治疗师、教育从业者、还是社会大众,我们能否做到更多的尊重与接纳呢?我们能否多给这个世界一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呢?我们能否尝试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切割他人,从而逐步建设出更好的、更适合自闭症人群及其他弱势群体生存的社会呢?
3 k( C' C3 R2 n0 F" A' d* A
" h s9 Y. E) o# C" v: Y# f 很多人经常将自闭症儿童称为“星星的孩子”,意指人们无法理解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模式,这些孩子像迷失在夜空的星星。
. G5 q; O; y/ j; k# \! W" j$ E. w P! t O+ w/ C- Z& c
如今,是时候将他们迎回我们的地球之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