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25|回复: 0

[转帖] 一代琴师李金钊

[复制链接]
片一玫瑰云 发表于 2016-6-23 06: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厚实、饱和、滞涩的满弓在京胡的低音处歇息了片刻,如歌的慢板在弓弦之间温润而清纯,这旋律如此的谦和、儒雅、深情和眷念,演奏者闭目沉浸,似陶醉似遐思似回望,听者的心潮与那激情满腹的西皮导板同步起伏,感慨着汉剧音乐的精妙与神韵,绚丽与美婉。这就是一代琴师李金钊在他的汉剧音乐作品演唱会上亲自操琴演奏的《汉剧曲牌联奏》,也是他汉剧舞台生涯的谢幕之曲。

  汉口是戏曲的码头,京剧的、汉剧的、楚剧的,大大小小扎堆的“戏窝子”总是聚拢着爱戏的人群。还是少年时期的李金钊,是汉正街一带“戏窝子”里出了名的小票友,聪颖好玩的他,常跟父亲去茶馆、票社听汉戏,日子长了,耳濡目染,在票友群体里能唱三生行、五丑行,并能在唱腔里很有灵气地唱出让人惊讶的腔调,既新颖又好听,票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伢以后有出息。这时候的李金钊不仅能唱戏,对汉剧音乐也显露出超乎寻常的天分,模仿琴师摆弄胡琴,很快痴迷上了京胡,几度拜师学琴,特别是汉剧京胡圣手刘志雄慧眼识珠,收他为徒。从此,李金钊进入了民众乐园汉剧团,在这个名角汇集的环境里习艺成长,不仅实现了他心里仰慕成为一名剧团琴师的愿望,更使他开阔了眼界志趣高远。

  年轻的李金钊21岁时接替师傅刘志雄坐上了汉剧大师陈伯华专职琴师的位置,高超的操琴技艺饱含长期艰苦的磨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说,冬天坐在风口练琴,手冻僵了直至练到发热,身上冒汗才肯罢休。他一生与京胡如影随形,练就一手扎实的演奏功夫和令人惊叹的绝活儿,他继承了汉剧前辈琴师们的演奏技艺和表现手法,博采众长汲取京剧琴师名家的艺术特点,创造性地借鉴二胡的跳把技术,用顿挫之法将音符顿开,产生细小的颗粒感,音乐旋律清晰律动,令人耳目一新。他的演奏柔秀、清雅、细腻、内敛中不失洒脱奔放,强调眼到、手到、心到,准确判断演员发声到达乐池的细微时差,尤其是拉摇板和散板时的起落与演唱者保持高度的一致,讲究与演员的配合严丝合缝,并以京胡作为领奏协调和控制好整个乐队。汉剧“十大行”,行当不同唱腔各异,李金钊谙熟各行当的表演特点,力度、音色随角色的不同而变化,信手拈来,韵味儿十足,与表演者水乳相融。但凡台上有他操琴,台下总是欢呼叫好一片,很多戏友就是冲着欣赏他的琴艺而来,演员都说,能得到李金钊的伴奏,演起戏来运转自如,舒服熨帖,如过戏瘾一般,特别是给陈伯华伴奏,琴瑟和鸣,珠璧相彰。

  琴师创腔是一种传统,长期操琴伴奏,李金钊对戏曲程式化、汉剧声腔系统及表演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晓汉剧曲牌和板式,掌握戏曲作曲法,熟知各行当的唱腔特点,擅于观察演员的表演及行腔个性,加之他对汉剧音乐与生俱来的天赋与抱负,进入到创腔领域亦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在中国戏曲暗淡的年月,李金钊特立独行潜心研习创作,在汉剧被严重干扰的情形下,仍谱写出了大量的唱腔作品。数十年间,他创作的大戏小戏唱腔近百出,既有传统戏,也有现代戏,题材广泛,声腔形式繁多。无论是早期的唱腔设计还是中后期的音乐创作,求新求变的观念贯穿于他的整个声腔系列之中。探索新的程式取代既有的不适合现代审美需求的程式,即使是汉剧的西皮、二黄以及地方语言、句式落音、特有腔体等,逐个进行科学的改造,兼容并蓄,将合适的音乐素材以及音程、调式、和声的逻辑性关系运用于唱腔之中,声腔形态由繁到简,既尊重了传统,也使新的唱腔好唱又好听,按他的话说,既要让老观众认可,也要让年轻人喜欢,观众、演员、同行乃至兄弟剧种颇为赞赏。李金钊的唱腔好听、易懂、入情、写意,有些唱腔是汉剧舞台经常演出的保留节目,他所创建的声腔板块型板式结构,成为了汉剧音乐写作的范本,影响着同行和后来者。

  一次晋京演出期间,李金钊跑遍京城各大书店,发现京剧和其他剧种都有理论著作问世,唯不见汉剧的只言片语,李金钊心里深感痛楚,天降大任于斯人,他说,我下决心要为汉剧写东西。

  汉剧“九腔十八板”的背后深藏着复杂艰涩的形态结构,早在年少时的李金钊就曾产生过同一板式唱腔为何落音不同的疑问,于是,从寻找声腔板眼规律入手,在眼花缭乱“一末到十杂”的各种声腔中找到了同一板式唱腔腔格相同的规律,一直无人问津的汉剧声腔板眼规律迎刃而解,也为李金钊汉剧音乐理论研究打开了一扇窗,视野豁然开阔。

  有人说李金钊是汉剧乐魂,身上有几代汉剧琴师的风范和精湛技艺,看他在台上操琴如同感受琴师先辈们灵魂附体,尽展汉剧音乐的魅力,他说,亲历先师们手上的绝活儿成为绝响,我心存遗憾。有人说他的声腔自成一体,称之为“李派”,他说,那是陈伯华大师对我的鼓励和鞭策,究远而虑,我对汉剧音乐如何跟上时代还琢磨得不够透。有人说他勤勉博学,成果丰硕,他说,我做的事情里有汉剧同仁们的帮助,有些理论问题我没有解决好。有人说他是戏曲界的一个传奇,集琴师、作曲、理论研究于一身,为汉剧呕心沥血,他说,因为戏曲才有我的经历,我一生钟爱汉剧,苦中有乐。

  大幕落下,曲终人散,皮黄声腔,戏曲人生,当年的小票友已是年逾古稀,李金钊离开了舞台,平日里依然有他一往情深的“戏窝子”,在汉口统一街票房,仍能经常见到他的身影,每当他出现,戏友们总会热闹起来簇拥着要听他拉琴,陶醉于他的汉调曲风。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5 19:03 , Processed in 0.46995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